镀金件的新颖溶金液和溶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5957 阅读:5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镀金件的溶金液和溶金方法。它是使用含有CNS+[-]——Fe+[++@胱拥乃嵝蕴逑等芙鹨海娜芙鸸贪ǎ海保┡渲坪校茫危樱郏荩撸疲澹郏堇胱拥娜芙鹨海玻┑鹘诟萌芤核岫龋眩穑戎档髟冢埃档剑叮白笥遥谖露龋福埃保埃啊嫦掠攵平鸺从Γ常┌逊从蟮娜芤河牖宸掷胂吹樱鹨嚎捎媒鹗籼没唬矗┌阎没缓蟮某恋碛肴芤悍掷耄恋硭腿ヌ岽纸鸱郏芤貉趸偕祷厥褂谩1痉椒ú僮靼踩⒍竞ι伲杀A舳平鸺澹芙鹂欤杀镜汀?(*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溶金液和溶金方法,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从镀金件选择性溶解金的溶金液和溶金方法。从镀金废件中回收再生黄金的方法很多,但基本上都只局限于某一特定物料的处理。从铜基体上溶解金的镀层,回收黄金的方法,目前应用较广的有以下几种(1)基体溶解法此法是用硝酸或硫酸等将基体(铜)溶解、过滤,过滤后将不溶的金屑进行精炼,使金得到回收。这一方法工艺简单,因此曾广泛采用,但此方法需要溶解掉95%以上的基体,耗酸量大,氧化氮或氧化硫的废气污染严重,废气治理和试剂消耗的费用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含金量低于1%的镀件的处理,往往得不偿失。并且,这种方法不能应用于要求保留铜基体的镀件。(2)铅熔法在高温下,使金熔于液态铅中,形成铅-金合金,然后再熔入锌,使之转变成锌-金合金,再用蒸馏法蒸出锌,实现锌金分离。此法设备投资较大,操作条件差,工业化实现困难,黄金的回收率低,约在95%左右,未见有工业应用的报导,而且对于需要保留基体的镀件同样不能使用。(3)碘-碘化钾法这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用于铜基镀金废件的处理上已有较多的报导,并形成了生产流程,该方法较常见的溶液组成为100-300g/l I2,300-400g/l KI的水或酒精溶液,但是,在碘资源少的地方,试剂成本高,应用受到了限制。(3)氰化退金法氰化退金法的应用相当普遍,但由于铜在氰化物溶液中的溶解速度很大。用氰化物来处理铜基镀金件时,往往会使铜大量溶出,而使试剂的耗量剧增,并使金的浸出率大大降低,大多数氰化工艺不适合铜基镀金件的处理,目前有一种改进的氰化工艺可用于铜基镀金件的处理,它是用氰根与锌、镉、汞或铜等金属的络合离子为主成分代替传统工艺中所用的单一碱金属氰化物来处理铜基镀金件。如2-为主成分的溶金剂,用它来处理铜基镀金件时,反应后溶液中的金铜比(Au/Cu)约在5-6左右而且使用的这类溶液毒性大,操作危险,浸出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污染少,溶液毒性小,操作安全,成本低的溶金液和溶金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溶金液和溶金方法,选择性溶解金,少溶基体或不溶基体,从而可满足保留基体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的溶金液和溶金方法不但适合于一般常规含金量的镀金件,而且特别适合于含金量低于1%的镀金件的处理。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选择了含CNS--Fe+++的硫酸系统溶液作为溶金液对镀金件进行溶金。这一方法所基于的理论根据如下Au(CNS)-2+e=Au+2(CNS)-……(1) Au(CNS)-4+3e=Au+4(CNS)-……(2) Fe3++e=Fe2+……(3) 由(1)、(3)式可见,在有适当浓度的CNS-存在时,金可被Fe+++氧化而形成可溶性的金-硫氰酸根络离子,而且CNS-作为金的络合剂对镀金件的基体铜的溶解具有较大的抑制作用,故对金是选择性的溶解。其溶金方法包括1)配制含CNS-,Fe+++离子的硫酸体系的溶液,2)调节该溶液的酸度,把镀金件与上述溶液反应,3)把镀金件基体与反应后的溶液分离洗涤,反应后的含金液用金属铁置换,4)把置换后的沉淀与尾液分离,沉淀经灼烧送去提炼粗金粉,尾液加双氧水氧化再生返回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金溶出率高,溶金速度快,选择性强,溶金液无毒性,操作安全简便,适合于镀在铜,铜基合金,锡基合金,甚至陶瓷胶木及其他一些不溶于本溶金液的材料基体上的金的回收,应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以下结合流程图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附附图说明图1是镀金废件溶金工艺流程示意图。由附图可知,1)首先要准备好溶金液,配制CNS--Fe+++硫酸体系的溶液,可以先分别配制含CNS-溶液和含Fe+++溶液,然后再把两种溶液混合,含CNS-的溶液,可以用硫氰酸钠,硫氰酸钾或硫氰酸铵等来配制。配制含Fe+++溶液可以直接用Fe2(SO4)3粉末,也可以用硫酸亚铁(FeSO9·2H2O)配制再用双氧水(H2O2)把亚铁氧化成Fe+++等方法。镀金废件可以为铜、铜基合金,胶木,陶瓷镀金废件,通过试验含CNS--Fe+++硫酸体系溶金液应含为0.1-1.0mol/l,含0.1-0.6mol/l。2)调节上述溶液的酸度,把溶液pH值调在0.5-6.0左右,然后在耐酸的容器中在温度80℃到100℃左右与镀金件进行反应,反应时间约为2-20分钟左右。3)把反应后的溶液与镀金件基体分离,可通过过滤、洗涤,其退金后的基体可返回作再镀金基体用或送回收其他金属,分离的溶金液放入置换槽,再用如铁皮等金属铁在温度约70℃左右进行置换,置换率一般大于99%。4)置换后再把沉淀与尾液分离,分离可采用抽滤方式进行过滤,沉淀在400-1000℃灼烧4-6小时,上述分离出的尾液再用双氧水进行氧化再生,经过再生的溶金液可返回使用。经过灼烧后的粗金泥可按常规方法用王水溶解再用如Na2SO3还原剂还原制取粗金粉。根据以上所述,给出各种实例如下例一称取391.92克硫氰化钾(CP级)置于500毫升蒸馏水中,然后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即成4M的KCNS溶液称为1#液,备用;称取179.00克Fe2(SO4)3粉末(CP级)置于500毫升烧杯中,加入约300毫升水和10毫升98%的H2SO4,加热使Fe2(SO4)3全部溶解,然后将溶液移入100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即配成50克/升的溶液标为2#液备用1)取1#液2.5毫升,2#液10毫升,在烧杯中混合,然后稀释至100毫升,调节pH在1.0-2.0,在电炉上加热至85-90℃后,将20克含金量为0.3%的铜基镀金小片投入,并充分搅拌,反应15分钟后,将溶金富液移入另一烧杯,对固体残片及烧杯壁进行三次洗涤,洗水与溶金富液合并后,分析其含金总量为10.4毫克,铜含量为66.18毫克,残片中残留金量为50毫克,则总金量为10.4+50=60.4毫克,金溶出率为17.2%,金/铜为0.16。2)取1#液8.75毫升,2#液10毫升在烧杯中混合其余与例1)步骤相同得出金溶出率为76.2%,富液中含金总量为52.3毫克金铜比为5.963)取1#液12.5毫升,2#液10毫升混合,以后步骤同上得出金溶出率为99.4%,富金液含金量为56.65毫克,金/铜比为9.40以下照此类推把1#液的毫升数即的浓度和2#液的毫升数即Fe+++离子浓度变化,溶液pH保持在1.0-2.0,溶金温度85-95℃,溶金时间约为15分钟左右。其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见比较佳的浓度是0.5-0.7(mol/l)同时浓度比较佳的为0.3-0.4(mol/L),从以上试验看,金/铜是大的,说明本溶金液能选择性溶解金,对铜溶解少。在1#液为0.5mol/l 2#液为0.45mol/l温度85℃-95℃溶金时间为15分钟基本不变情况下,改变溶金液的pH值,试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可见溶金液的pH值在1.0-2.0时较佳。再把1#液选为0.5-0.7mol/l,2#液选为 0.4mol/l,pH调节在为1.0-2.0温度85℃-95℃,改变溶金时间试验结果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知,溶金时间约15分钟左右是较佳的。试验16)取硫氰酸钠(CP级)4.05克溶于30毫升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镀金件的溶金液,其特征在于该溶金液含有CNS↑[-]、Fe↑[+++]离子和H↓[2]SO↓[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永金顾耀光王自均陈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贵稀金属提炼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