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副接触变滑滚比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同时测量模拟装置
:本技术属于高副点/线接触弹流油膜厚度和摩擦力测量领域,涉及一种膜厚和摩擦力同时测量实验模拟装置,特别是一种高应力接触变滑滚比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及同时测量模拟装置,将滚动体与轴承滚道的接触等效为滚动体与平面的接触,通过测量不同滑滚比下滚动体与玻璃圆盘之间的油膜厚度和摩擦力来获得滚动体与轴承滚道之间的摩擦学数据。
技术介绍
:工程中的大量机械零部件为高副接触,该接触形式下零部件在接触点出产生弹性变形,进而使的润滑状态以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弹流润滑)为主。对弹流润滑机理进行研究可以指导零部件的摩擦学设计和润滑油的改进和选取。一直以来,国内外对弹流润滑的研究一方面对润滑油膜进行测量;另一方面对摩擦力进行测量。但是,受到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对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同时测量的研究仅限于纯滑动工况,而对于不同滑滚比下油膜厚度和摩擦力的测量多为独立测量,缺少了同时测量的技术和实验数据。高副接触润滑油油膜摩擦力测量主要通过引力试验机来进行,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736771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润滑油综合性能评价试验机,其包括动力装置,摩擦副,盛油装置,加载装置,固定轴,所述摩擦副包括转子和定子,该专利采用砝码负重,利用杠杆原理,使摩擦点的定子与转子发生滑动摩擦,通过温控装置测试记录最终油温变化以及摩擦副磨痕来评价润滑油的抗磨性能,该技术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并且易于携带,但是,该专利仍然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通过磨痕来评价润滑油的减摩抗磨性能准确性不高,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来评判磨痕的大小,而且磨痕本身也是毫无规律的,不同的人对磨痕的判 ...
【技术保护点】
高副接触变滑滚比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同时测量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圆盘驱动装置、球驱加载回转装置、传感器固定调节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平移装置和测速装置,支撑平台的主体结构包括上平台、下平台、支撑柱、支撑脚和贯穿孔,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为方形结构金属结构,并且上平台和下平台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通过四角处的圆柱形金属支撑柱连接,所述下平台的下侧面固定置有用以支撑底座的支撑脚,所述上平台靠近左边沿中间处开有圆形贯穿孔,所述圆盘驱动装置置于支撑平台上侧靠近左边沿处,所述球驱加载回转装置位于圆盘驱动装置的后侧,并且固定于平移装置中的平移板的中间处,所述传感器固定调节装置分别固定置于平移板上右边沿的前后两端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固定置于平移板的左边沿靠后处,所述平移装置位于上平台上靠右处,所述测速装置位于圆盘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正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副接触变滑滚比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同时测量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平台、圆盘驱动装置、球驱加载回转装置、传感器固定调节装置、图像采集装置、平移装置和测速装置,支撑平台的主体结构包括上平台、下平台、支撑柱、支撑脚和贯穿孔,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均为方形结构金属结构,并且上平台和下平台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通过四角处的圆柱形金属支撑柱连接,所述下平台的下侧面固定置有用以支撑底座的支撑脚,所述上平台靠近左边沿中间处开有圆形贯穿孔,所述圆盘驱动装置置于支撑平台上侧靠近左边沿处,所述球驱加载回转装置位于圆盘驱动装置的后侧,并且固定于平移装置中的平移板的中间处,所述传感器固定调节装置分别固定置于平移板上右边沿的前后两端处,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固定置于平移板的左边沿靠后处,所述平移装置位于上平台上靠右处,所述测速装置位于圆盘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副接触变滑滚比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同时测量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驱动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玻璃圆盘、从动带轮、主轴、玻璃圆盘压盖、盘驱电机支座、盘驱电机、主动带轮、底座固定孔和法兰盘,圆柱形玻璃材质的玻璃圆盘置于主轴的上端,所述玻璃圆盘的上下侧分别置有用以固定玻璃圆盘的金属材质的玻璃圆盘压盖,所述主轴上靠下处置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通过螺栓固定于贯穿孔上,所述法兰盘和玻璃圆盘下侧的玻璃圆盘压盖之间的主轴上套有圆柱形空心套筒,所述主轴的下端置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位于贯穿孔的下侧,所述下平台中间处长方形阵列式分布有用以固定盘驱电机支座的底座固定孔,所述盘驱电机支座包括两块对置分布的L形侧板和一块方形顶板,所述盘驱电机的输出轴上端穿过盘驱电机支座的顶板,并且盘驱电机的输出轴上端固定有用以将动力传递至从动带轮的主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与从动带轮直接连接有传动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副接触变滑滚比油膜厚度和摩擦力同时测量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驱加载回转装置的主体结构包括:钢球、球轴、轴承支座、伺服电机从动轮、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主动轮、电机支座、加载板、加载轴、加载轴承、加载轴承支座、砝码、弹簧座、弹簧、轴承座、张紧线螺母和弹簧支撑板;所述钢球右侧与用以固定钢球的球轴连接,并且钢球的位于玻璃圆盘的下表面,所述球轴的右端通过通过轴承支座连接伺服电机从动轮,所述伺服电机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与其正上方的伺服电机主动轮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主动轮位于L形电机支座的立板左侧并通过转轴与L形电机支座的立板右侧的伺服电机连接,所述电机支座的横板的固定于长条状加载板的上侧靠左处,所述加载板的下表面靠左处固定置有用以支撑的加载轴承支座,所述轴承支座上置有用以带动轴承支座转动的加载轴承,所述轴承支座的下端置有起支撑作用的加载轴,所述加载轴的下端与轴承座内的推力球轴承连接,所述轴承座的底部固定于平移板上的固定孔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宪鹏,栗心明,杨萍,郭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