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442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组、进水管组、保温水箱、热水出水管组、热水供水管组、热水回水管组、热水循环管组和控制机构。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上设置第一控制执行器;所述进水管组上设置第二控制执行器;所述热水供水管组上设置第三控制执行器;热水回水管组上设置第四控制执行器;所述热水循环管组上设置第五控制执行器;所述第一控制执行器、第二控制执行器、第三控制执行器、第四控制执行器和第五控制执行器通信连接控制机构。其中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各种执行器实现余热回收过程。通过该技术简化了余热回收的工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尤其是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余热是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随着对能源利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保的越来越重视以及为了节约成本,在日常生产中,需要对余热进行回收。对余热进行回收的时候需要用到换热器,尤其对于制冷系统管道的余热回收,需要将管道进行切割和焊接加工,此时制冷系统需要进行回收制冷剂,管道切割、换热器焊接,此后需要制冷系统重新打压、查漏、抽真空、重新充注制冷剂等工序,导致在对余热进行回收时造成工序繁琐而且成本较高。现有的余热回收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工序复杂、耗时,而且回收效率相对不高。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余热回收系统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对管道进行切割再重新焊接导致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组,每组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一个采用可拆卸连接包覆至制冷系统的热管周侧的换热器;进水管组,一端连接冷水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的冷水进水口;保温水箱,用于储备热水;热水出水管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另一端连通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的热水出水口;热水供水管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另一端连通至热水用水端;热水回水管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另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组连通,用于将多余的热水导引至保温水箱;以及热水循环管组,该热水循环管组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的冷水进水口;其中,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上设置第一控制执行器;所述进水管组上设置第二控制执行器;所述热水供水管组上设置第三控制执行器;热水回水管组上设置第四控制执行器;所述热水循环管组上设置第五控制执行器;所述第一控制执行器、第二控制执行器、第三控制执行器、第四控制执行器和第五控制执行器通信连接控制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执行器包括设置在每组换热器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第一电磁截止阀,该第一电磁截止阀通信连接控制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控制执行器包括沿进水方向设置的第二电磁阀,该第二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进一步的,在所述进水管组上还设置第二过滤器、水表和第二闸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控制执行器包括沿出水方向设置的第三增压泵和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增压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第四控制执行器包括第四电磁阀和第四截止阀,所述第四电磁阀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进一步的,第五控制执行器包括置于热水循环管组上的两个第五截止阀以及位于两个第五截止阀之间的第五过滤器、第五热水循环泵和止回阀,所述第五热水循环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水箱包括水箱本体,该水箱本体的外侧设置水位计,该水位计的上下两端分别连通所述水箱本体的上下两部;在水箱本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具有一个温度探头,该温度探头电连接至控制机构;在水箱本体的低端设置一个排污阀,用于将水箱本体内的污垢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组,每组换热器组至少包括一个采用可拆卸连接包覆至制冷系统的热管周侧的换热器;进水管组、保温水箱、热水供水管组、热水回水管组、以及热水循环管组;并且各种组件上设置有控制执行器,通过控制机构实现对各种执行器的控制。另外,采用可拆卸连接包覆的换热器,能够在不切割管道前提下快速安装,极大保证了安装的便利性,并且能够将对原有系统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一种换热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部件的外形示意图;图4为连接部件轴向剖视图;图5为内弧面与石墨烯材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一种余热回收系统的相关电性连接示意图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6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输入和输出是以流体在管道内流动的方向为准,例如在一根管道的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则定义该一端为输入,另一端为输出。参照图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进水管组20、保温水箱30、热水出水管组40、热水供水管组50、热水回水管组60、热水循环管组70和控制机构80。其中,控制机构80是任意合适的具有计算功能的终端,例如电脑、服务器等。其中,所述每组换热器组10至少包括一个采用可拆卸连接包覆至制冷系统的热管周侧的换热器10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组换热器组10,每组换热器组10包括三个换热器101,相邻的换热器101连通在一起。每组换热器组10均设置在一根管道上,当然,每组换热器10的每个换热器101也可以不设置在同一根管道上。具体的,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状况安排多组换热器组10,并且每组换热器组10的换热器101数量不限,安装的位置也不限制。应当理解,本实施例中,换热器101为可拆卸的采用包覆方式固定在管道上的换热器。具体参考图2至图5。该换热器101包括至少两块连接部件1,该至少两块连接部件1能够首尾可拆卸连接成整体,并在中间部位形成用于与管道配合的通孔2。使用的时候,将该至少两块连接部件1直接包裹管道,然后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即可,其安装及其方便,并且不需要对原有的管道进行切割、拆卸和再次焊接,能够减少安装工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具体的,每个所述连接部件1内部具有一个封闭的第一空腔11,在连接部件1的外侧面具有分立两侧的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13,该第一接口12和第二接口13连通所述第一空腔11;在连接部件1用于与管道配合的内弧面14处具有一层石墨烯导热层15。应当理解,该第一空腔11作用是让流体通过,在流体通过的时候能够与连接部件1进行充分接触,实现流体的温升。其中,连接部件1的底部,即该连接部件1用于与管道进行接触的部分是高导热材料制备的,这样才能将管道的热量传导至第一空腔11的内部。当然,为了增加导热效率,连接部件1的的底部具有一层石墨烯导热层15。该石墨烯导热层15采用合适的较通用的石墨烯材料制备。通过设置该石墨烯导热层15加快了管道内的热量向管道内部传导,以此使得第一空腔11内部的流体与连接部件1的底部充分接触,温升更快,余热利用率更高。为了能够保证流体能够在第一空腔11内的流动距离更长,保证余热利用率更高,在第一空腔11内设置若干沿轴向方向布置的导流板16。当流体流动的时候能够随着导流板16流动,使得整个行程加长,与连接部件1接触时间更长,温升更大,余热利用率更高。具体的,所述导流板16为波浪状导流板或间隔错开布置的导流板。其目的终究是使得流体流动的行程更长。因此,除此两种类型的导流板之外,可以是任意的合适的能够加长流体流动距离的其他形式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每组换热器组(10)至少包括一个采用可拆卸连接包覆至制冷系统的热管周侧的换热器(101);进水管组(20),一端连接冷水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的冷水进水口;保温水箱(30),用于储备热水;热水出水管组(40),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连通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的热水出水口;热水供水管组(50),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连通至热水用水端;热水回水管组(60),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组(50)连通,用于将多余的热水导引至保温水箱(30);以及热水循环管组(70),该热水循环管组(70)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的冷水进水口;其中,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上设置第一控制执行器;所述进水管组(20)上设置第二控制执行器(201);所述热水供水管组(50)上设置第三控制执行器(501);热水回水管组(60)上设置第四控制执行器(601);所述热水循环管组(70)上设置第五控制执行器(701);所述第一控制执行器、第二控制执行器(201)、第三控制执行器(501)、第四控制执行器(601)和第五控制执行器(701)通信连接控制机构(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每组换热器组(10)至少包括一个采用可拆卸连接包覆至制冷系统的热管周侧的换热器(101);进水管组(20),一端连接冷水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的冷水进水口;保温水箱(30),用于储备热水;热水出水管组(40),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连通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的热水出水口;热水供水管组(50),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连通至热水用水端;热水回水管组(60),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与所述热水供水管组(50)连通,用于将多余的热水导引至保温水箱(30);以及热水循环管组(70),该热水循环管组(70)的一端连通所述保温水箱(30),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的冷水进水口;其中,所述至少一组换热器组(10)上设置第一控制执行器;所述进水管组(20)上设置第二控制执行器(201);所述热水供水管组(50)上设置第三控制执行器(501);热水回水管组(60)上设置第四控制执行器(601);所述热水循环管组(70)上设置第五控制执行器(701);所述第一控制执行器、第二控制执行器(201)、第三控制执行器(501)、第四控制执行器(601)和第五控制执行器(701)通信连接控制机构(8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执行器包括设置在每组换热器组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第一电磁截止阀(102),该第一电磁截止阀(102)通信连接控制机构(8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策毛炳贵张细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能泰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