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线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1363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1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绕线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部的绕线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轴上的多个绕线盘,每个绕线盘上设置有卡住测试线的卡槽,每个绕线盘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盒,绕线盒中有多个绕线盘,因此,当需要绕线时,通过旋转绕线轴使得多个测试线同时缠绕在绕线盘上。且绕线过程中,测试线从各自对应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进行绕线,因此绕线过程中不会互相缠绕或打结,因此,缩短了整理时间。

A winding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ing box, including a shell with a plurality of first outlines and second outlet ports on the shell; a rotating shaft in the middle of the housing; and a plurality of winding disks set on the coiling shaft; each coil is provided with a card holding a test line. Each winding coil corresponds to a set of first outlet and second outlet. The winding box is adopted in the practical example of the utility model, and there are a plurality of winding plates in the winding box. Therefore, when the winding line is needed, a plurality of test lines are simultaneously wound on the winding disc by rotating the winding axis. In the course of winding, the test line is winding from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outlet and the second outlet. Therefore, the winding process will not intertwine or knot each other. Therefore, the finishing time is short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线盒
本技术涉及电力系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绕线盒。
技术介绍
保护装置校验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经常进行的一项工作,在进行保护装置校验时工作人员必须用到继电保护测试仪,而测试仪用到的电压、电流交流测试线都有A、B、C、N四根测试线。由于会互相缠绕或打结,测试线在使用或收装时都很难整理,一方面,浪费了试验人员很多时间。另一方面,随意拉拽打结测试线也容易使测试线断裂。测试线的布置和整理增加了保护校验工作的时间成本,在停电时间较短的工作中使校验工作时间紧张,增加了试验人员犯错的风险。因此,如何缩短测试线的整理时间,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缩短测试线的整理时间,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绕线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绕线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中部的绕线轴;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轴上的多个绕线盘,每个绕线盘上设置有卡住测试线的卡槽,每个绕线盘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卡扣连在一起。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所述卡槽为S型结构。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相邻的所述绕线盘搭接在一起。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位于最外层的绕线盘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壳体上凹槽相配合。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所述绕线盘的数量为四个。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四个所述绕线盘中的测试线的颜色各不相同。优选地,在上述绕线盒中,所述绕线轴上还设置有摇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盒,绕线盒中有多个绕线盘,因此,当需要绕线时,通过旋转绕线轴使得多个测试线同时缠绕在绕线盘上。且绕线过程中,测试线从各自对应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进行绕线,因此绕线过程中不会互相缠绕或打结,因此,缩短了整理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为壳体、200为绕线轴、300为绕线盘、400为测试线、500为摇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绕线盒,以缩短测试线的整理时间。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的绕线盒包括:壳体100,壳体100上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可转动的设置在壳体100中部的绕线轴200;以及设置在绕线轴200上的多个绕线盘300,每个绕线盘300上设置有卡住测试线400的卡槽,每个绕线盘300对应一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采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绕线盒,绕线盒中有多个绕线盘300,因此,当需要绕线时,通过旋转绕线轴200使得多个测试线400同时缠绕在绕线盘300上。且绕线过程中,测试线400从各自对应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进行绕线,因此绕线过程中不会互相缠绕或打结,因此,缩短了整理时间。为了方便安装,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卡扣连在一起。绕线轴200的作用实现绕线盘300相对于壳体100的转动,绕线轴200可作为单独的轴进行设置,还可与绕线盘300集成在一起进行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中绕线盘300的中间绕线的部位形成绕线轴200。上述卡槽的目的方便测试线400穿过,如此设置,在绕线时不会出现缠绕的现象,由于绕线过程中,测试线400会出现打滑现象,不易于绕线,为此,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槽为S型结构,通过方向的改变可以增大测试线400与卡槽之间在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从而减少打滑现象的发生。为了方便安装测试线400,相邻的绕线盘300搭接在一起,当需要安装测试线400时,将相邻的绕线盘300拆卸下来,然后将测试线400放在卡槽内,测试线400一端穿过对应的第一出线口,另一端穿过第二出线口。为了防止绕线过程中,绕线盘300晃动,本技术实施例中位于最外层的绕线盘300上设置有凸起,凸起与壳体100上凹槽相配合。或者位于最外层的绕线盘300上设置有凹槽,壳体100对应位置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起。上述绕线盘300的数量为多个,本技术实施例中优选的为绕线盘300的数量为四个。由于测试线400的种类有四个,每一个绕线盘300上缠绕有一个测试线400。为了方便区分,四个绕线盘300中的测试线400的颜色各不相同。为了方便转动绕线轴200,绕线轴200上还设置有摇柄500。通过摇动摇柄500能够实现绕线轴200的转动,从而实现绕线作业。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绕线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绕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中部的绕线轴(200);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轴(200)上的多个绕线盘(300),每个绕线盘(300)上设置有卡住测试线(400)的卡槽,每个绕线盘(300)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上对应设置有多组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壳体(100)中部的绕线轴(200);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线轴(200)上的多个绕线盘(300),每个绕线盘(300)上设置有卡住测试线(400)的卡槽,每个绕线盘(300)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出线口和第二出线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100),所述第一壳体(100)和所述第二壳体(100)通过卡扣连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鑫磊李震动王玉强汤煜东黄晓乐王翀潘卓贾仕涵冯佳梦吴凯悦赵琳牛雪飞臧斌蔡勇王艳召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