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角研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298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6: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倒角研磨装置,在研磨基板边缘的两板面两角之余,能对研磨部位喷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的同时,将喷射水及雾气或玻璃屑淤泥回收至盖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构成,吸附保持基板(a)的工作台(A),突出部(5)相互咬合地研磨基板(a)边缘的上下板面的两角,并连接马达的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包覆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并具有开口使基板(a)研磨部分嵌入的盖体(7);面朝开口(10)喷出空气与研削用冷却水的混合流体、洗涤用水与空气的混合流体的上侧喷嘴(11)及下侧喷嘴(12),吸收导引盖体内部的抽吸口(20),以及使工作台(A)或盖体(7)任一进退移动的移动机构(B)。

Chamfering lap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hamfering grinding device, which can be used to lapping the two corners of the plate surface on the edge of the substrate, and spraying water and washing water on the grinding site, and recovering the spray water and fog or glass silt mud to the inside of the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 worktable (A) that holds a substrate (a), and the protrusion part (5) grindings the two corner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lates on the edge of the substrate (a) with each other, and connects the upper rock (3) and the lower stone (4) of the motor, the upper rock (3) and the lower rock (4), and the cover (7) which is embedded in the base plate (a) grinding part. The upper side nozzles (11) and the lower side nozzles (12) of the mixing fluid of the air and the cooling water, the washing water and the air, and the suction opening (20) inside the guide cap, and the moving mechanism (B) of the worktable (A) or the cap (7) moving in and out of the opening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倒角研磨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研磨装置,其对玻璃基板、陶瓷板等基板边缘的板面两侧的边缘,进行倒角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有借由磨轮(多个砥石),将板材端面的两板面两角进行倒角研削加工的方式(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案第2007-223027号公报。然而,基于专利文献1中的研削加工的方式,将板材的端面两角接触于磨轮的周边以进行倒角加工。这种方式由于没有回收伴随研削时飞散的污泥或玻璃屑的手段,其污泥或玻璃屑将附着于板材的板面,从而衍生出,在下个工程中必须将污泥或玻璃屑进行除去的问题。此外,有时会发生伴随研削时温度升高导致的研削部烧焦的问题。且伴随上述问题,板材的板面也变得污浊,为消除污浊产生的不便,从而衍生出在下个工程中必须进行洗涤作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研磨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倒角研磨装置:包括工作台,具吸附功能,以保持载置于其上方的基板;栉齿状的上侧砥石及下侧砥石,其突出部相互咬合地上下配置,以对该工作台前缘突出于该基板边缘的上下板面的板角进行研磨;第一及第二马达,连接该上侧砥石及该下侧砥石中心的驱动轴;盖体,包覆该上侧砥石及该下侧砥石,且具有嵌入该基板的部分研磨边缘的开口;上侧喷嘴及下侧喷嘴,自工作台突出的该基板边缘的上下表面,朝该开口喷出空气、研削用冷却水的混合流体及洗涤用水、空气的混合流体;抽吸口,吸收导引该盖体内部;以及移动机构,设置为使该工作台或该盖体的任一个左右方向地进退行走。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如上所示,本技术的研磨装置,将载置于工作台上方受吸附保持的基板的研磨边缘自开口嵌入盖体内部,在这个状况下,能使工作台随基板借由移动机构移动(也可取代工作台,使上侧砥石及下侧砥石随盖体移动)。伴随此移动,将空气与供给冷却水的混合流体、洗涤用水与空气的混合流体,自上侧喷嘴喷射至基板的上面,且自下侧喷嘴喷射至基板的下面,同时,将上侧砥石及下侧砥石相互咬合的研磨突出部,分别接触上角及下角,如此研磨边缘的上角及下角,即可同时为两角进行倒角研磨。换句话说,达到了防止伴随上下砥石研磨之际产生的烧焦、或研磨时达到研磨效率及研削速度的提升,并具有除去附着于研削部位的污泥等效果的,也能引出砥石使用的极限、减少打磨次数,并借由盖体内的吸力以避免水或污泥的向外飞散以进行回收。接着,借由喷出洗涤水及空气,免除基板面污秽导致的不便,同时借由盖体内的吸力,对于盖体内抽吸回收喷射出的洗涤水或污水,从而避免污水向外部飞散的困扰。借由上述效果,可避免在伴随研削而飞散到外部后的研削后的检查(由相机判读)中,因碎屑等的检查错误而产生的不良品判断的缺失。其原因是因抽吸盖体内而无残留水滴,换句话说,是因为设置有两道流体喷嘴及包覆上下砥石的具抽吸功能的盖体。此时,研磨(研削)产生的混合流体的雾气及混入雾气的玻璃屑也自开口向盖体流入,且由于被洗涤用水、空气的混合流体来冲洗,并由盖体内部施加吸力朝抽吸口流动,而回收了盖体内部的雾气及玻璃屑,从而简化了因飞散而附着于开口外侧的基板板面的不便,并且,简化了污秽或研磨后的附着物洗涤除去等作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呈现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切面侧面图。图2为呈现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切面侧面图。图3为呈现部分旋转砥石的部分切面后视图。图4为呈现部分喷嘴及旋转的部分切口放大侧面图。图5为呈现供给混合流体的前视图。符号说明:A-工作台;a-基板;B-移动机构;1-箱体;2-小孔;3-上侧砥石;4-下侧砥石;5-突出部;6-间隔物;7-盖体;8-第一马达;9第二马达;10-开口;11-上侧喷嘴;12-下侧喷嘴;13-贮存部;14第一通路;15-第二通路;16-气压入口;17-轨道;18-滑轨;19-线性马达;20-抽吸口;21-驱动轴;22-支撑部;23-定位转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将基于图示进行本技术的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工作台A具有吸附保持功能,保持其上方载置玻璃基板、陶瓷板等基板。此工作台A,如图1所示,由中空箱体1与其下方设置的抽吸口的吸引管(图示省略)连接以对箱体1内部施加吸力,并由设置于箱体1的顶壁的小孔2的群组,来保持箱体1上方的基板a。维持于工作台A上方的基板a的研磨边缘,自工作台A的边缘向前突出。此外,工作台A的前方设置有圆形状的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其分别对基板a边缘的上下缘进行研磨(研削)以倒角加工。上述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如图2、图3及图4所示,研磨基板a上下板面的上下两角的研磨用环状的突出部5,呈现相互咬合(嵌入)、并以栉齿状并列设置(所谓并列,依图2及图3所示,上侧砥石3设置两个突出部5、下侧砥石4则设置一个突出部5,但不以此为限,在并列突出的时候,形成突出部5的圆板状的砥石之间有间隔物6介入,以形成前述栉齿状)。上述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装设于盖体7内而轴承,且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的中心连接有第一马达8及第二马达9的驱动轴21,借此上侧砥石3由安装于盖体7的第一马达8于图1中逆时钟方向旋转,而下侧砥石4由安装于盖体7的第二马达9于图1中顺时钟方向旋转。盖体7的工作台A的前缘及其相对位置,设置有嵌入基板a研磨前缘的开口10,借此由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的两突出部5,对自开口10插入的边缘的上下两板面的角进行研磨。此外,设置有设于盖体7的上侧喷嘴11及下侧喷嘴12,借此自开口10对上述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的外围,即对由突出部5研磨(研削)的基板a边缘的上侧板面及下侧板面,喷射后述的混和压送流体。上侧喷嘴11及下侧喷嘴12的末端侧,设置有插通中空的贮存部13。如图1及图5所示,来自连通两条一组的第一通路14的洗涤用水,以及自第二通路15的研磨用冷却水,个别提供给上侧贮存部13及下侧贮存部13,借此:自设置于上述第一通路14及第二通路15途中的气压入口16的压送空气让洗涤用水及研磨用冷却水的流速更为高速化;伴随此高速化的流出喷射大幅度减少因洗涤或研磨导致的升温;除洗涤效率、研磨(研削)效率显著提升外,也可促进流入(或回收自)盖体7。上述盖体7的内部,雾气及研磨伴随的研磨粉粒体于冲洗同时回收,其经由连接盖体7底部的抽吸口20的喷管(图示省略)来回收,从而避免基板a的污秽或残留于板面的玻璃屑等诸多不便。当然,也可借由自上侧喷嘴11及下侧喷嘴12喷出的流体,来洗涤上侧砥石3及下侧砥石4。上述两条一组的第一通路14及第二通路15,如图5所示,由于上侧砥石3的突出部5具有两个,故左右两组并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倒角研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角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工作台,具吸附机能,以保持载置于该工作台上方的基板;栉齿状的上侧砥石及下侧砥石,其突出部相互咬合地上下配置于该工作台前方,以对从该工作台前缘突出于该基板边缘的上下板面的两角进行研磨;第一及第二马达,具有连接该上侧砥石及该下侧砥石中心的驱动轴;盖体,包覆该上侧砥石及该下侧砥石,且具有开口以使该基板的部分研磨边缘嵌入于该工作台的周壁侧;上侧喷嘴及下侧喷嘴,自从该工作台突出的该基板边缘的上下表面,朝该开口喷出空气与研削用冷却水的混合流体及洗涤用水与空气的混合流体;抽吸口,抽吸该盖体内部;以及移动机构,设置为使该工作台或该盖体中的任一个左右方向地进退行走。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4 JP 2017-16941.一种倒角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工作台,具吸附机能,以保持载置于该工作台上方的基板;栉齿状的上侧砥石及下侧砥石,其突出部相互咬合地上下配置于该工作台前方,以对从该工作台前缘突出于该基板边缘的上下板面的两角进行研磨;第一及第二马达,具有连接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井明
申请(专利权)人:白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