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物资管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到货验收模块,用于对电力物资进行验收,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物资发码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物资的信息表单对生成对应的条码;仓位匹配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以及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以及仓位信息,对已有条码的物资进行仓位匹配;移动终端,与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扫描物资上的条码,查看物资信息;管理服务器,分别与上述到货验收模块、物资发码模块、仓位匹配模块以及移动终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每一个物资单独发出条码,记录跟踪物资情况,可实时通过扫描物资条码查看物资情况,便于货物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物资管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电网企业是典型的资产密集型企业,组成电网资产的电力物资具有价值高、非标定制、组件(附件)多、形状各异、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传统的电网物资管理手段落后,对物资状态的跟踪、盘点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低。现有技术中,虽然企业物资卡片账面上有记录,但企业管理人员无法直接从物资卡片准确判断实物的完整组成,现场运行人员无法直接从实物资产找出其对应的资产卡片。现场资产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更新;过程跟踪管理缺失,缺乏有效监督。由于没有建立对资产的安装、移动、调拨、报废、维修等全过程有效跟踪的管理机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开支;物资盘工作量大、盘点效率低下。传统物资盘点由于依靠纯手工操作,工作量巨大、差错率高、效率低,物资变动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信息失真,引起账卡物无法同步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及方法,可对物资进行跟踪管理,实时查看物资信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到货验收模块,用于对电力物资进行验收,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物资发码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物资的信息表单对生成对应的条码;仓位匹配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以及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以及仓位信息,对已经生成有条码物资进行仓位匹配;移动终端,与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扫描物资上的条码,查看物资信息;管理服务器,分别与上述到货验收模块、物资发码模块、仓位匹配模块以及移动终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物资发码模块包括: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到货物资进行统计;分类模块,与统计分析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贴码模块,与分类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表单以及物资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条码,将条码贴在对应的物资上,并将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物资信息上传至管理服务器。进一步地,所述的仓位信息包括仓位的大小、尺寸、承重能力信息,以及货物存放规则。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终端包括用于读取物资条码的条码识别器和用于显示物资信息的显示屏。进一步地,所述的移动终端于管理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到货验收,供应商将生产完成后的物资送达仓库,验收人员进行外观、数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根据物资信息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S2.对物资进行发码,对到货物资进行统计,统计后按照货物的类别、大小进行分类,对分类好了物资生成对应的条码,并将条码贴在对应的物资上,同时将条码信息以及条码对应的物资信息上传至管理服务器;S3.仓位匹配,根据物资信息、仓位的大小、尺寸、承重能力信息,以及货物存放规则,对已经生成有条码物资进行仓位匹配,将匹配成功的物资运送至对应的仓库中;S4.货物出库,操作人员使用移动终端,对需要出库的物资扫描其条码,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核实物资信息,信息正确便可出库;S5.物资盘点,操作人员使用移动终端扫描需要盘点的物资上的条码,将扫描处的物资信息结果上传至管理服务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及方法,通过对每一个物资单独发出条码,记录跟踪物资情况,可实时通过扫描物资条码查看物资情况,便于货物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其中,包括:到货验收模块,用于对电力物资进行验收,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物资发码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物资的信息表单对生成对应的条码;仓位匹配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以及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以及仓位信息,对已经生成有条码物资进行仓位匹配;移动终端,与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扫描物资上的条码,查看物资信息;管理服务器,分别与上述到货验收模块、物资发码模块、仓位匹配模块以及移动终端连接。其中,物资发码模块包括: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到货物资进行统计;分类模块,与统计分析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贴码模块,与分类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表单以及物资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条码,将条码贴在对应的物资上,并将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物资信息上传至管理服务器。具体地,仓位信息包括仓位的大小、尺寸、承重能力信息,以及货物存放规则。另外,移动终端包括用于读取物资条码的条码识别器和用于显示物资信息的显示屏。其中,移动终端于管理服务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S1.到货验收,供应商将生产完成后的物资送达仓库,验收人员进行外观、数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根据物资信息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S2.对物资进行发码,对到货物资进行统计,统计后按照货物的类别、大小进行分类,对分类好了物资生成对应的条码,并将条码贴在对应的物资上,同时将条码信息以及条码对应的物资信息上传至管理服务器;其中,将物资分为大件设备类物资、单体包装类物资、多包装类物资、品类管理物资,以满足不同类型物资的条形码标签制作需要。大件设备类物资为包含一个主件和多个配件,主件和配件分别发码;单体包装类物资:为每个独立包装体单独发码;多包装类物资:根据多包装数量进行发码,可以发一个或多个条码进行标识;品类管理物资:根据物资名称和规格型号唯一确认一个物资条码,标识该类物资。S3.仓位匹配,根据物资信息、仓位的大小、尺寸、承重能力信息,以及货物存放规则,对已经生成有条码物资进行仓位匹配,将匹配成功的物资运送至对应的仓库中;仓管员利用移动终端对待入库物资实物标签扫描,自动展示每项实物到货数量,形成待入库单物资明细,仓管员对待入库物资的完整性进行核实,批量设置仓位、入库时间;另外,利用仓储建模技术,实现仓位与物资的对应关系,建立物资入库作业的智能作业方案;仓库存储规划模型登记每个仓位的大小、尺寸、承重信息,按照存放物资的种类,进行存放区域、仓位规划配置。S4.货物出库,操作人员使用移动终端,对需要出库的物资扫描其条码,根据显示屏上显示的信息核实物资信息,信息正确便可出库;在出库/退库/移库管理阶段,将领料单/退料单/移库单信息下载到条码终端设备,经其扫描确认为需要领取的物资/退货的物资/需要移库的物资并确认出库/入库/移库后,条码终端设备自动将出库/入库/移库的数据上传,完成库存物资的及时更新。S5.物资盘点,操作人员使用移动终端扫描需要盘点的物资上的条码,将扫描处的物资信息结果上传至管理服务器。在物资盘点阶段,通过条码终端设备下载盘点清单,在仓库现场进行数据的采集扫描实物标签,并将盘点数据上传,系统根据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情况进行盘盈、盘亏等操作。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到货验收模块,用于对电力物资进行验收,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物资发码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物资的信息表单对生成对应的条码;仓位匹配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以及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以及仓位信息,对已经生成有条码物资进行仓位匹配;移动终端,与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扫描物资上的条码,查看物资信息;管理服务器,分别与上述到货验收模块、物资发码模块、仓位匹配模块以及移动终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到货验收模块,用于对电力物资进行验收,建立对应的物资信息表单;物资发码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物资的信息表单对生成对应的条码;仓位匹配模块,与到货验收模块以及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以及仓位信息,对已经生成有条码物资进行仓位匹配;移动终端,与物资发码模块连接,用于扫描物资上的条码,查看物资信息;管理服务器,分别与上述到货验收模块、物资发码模块、仓位匹配模块以及移动终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资发码模块包括:统计分析模块,用于对到货物资进行统计;分类模块,与统计分析模块连接,用于对物资进行分类;贴码模块,与分类模块连接,用于根据物资信息表单以及物资分析结果生成相应的条码,将条码贴在对应的物资上,并将条码以及条码对应的物资信息上传至管理服务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实物标识的电力物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仓位信息包括仓位的大小、尺寸、承重能力信息,以及货物存放规则。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梓超,刘文彬,郭威,吴广财,杨春,吴赟,王泽涌,洪雨天,张若曦,伍斯龙,张超,梅发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