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1068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给排水管道用旋流结构,具体是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包括纵向连接管,与纵向连接管固定为一体的横向连接管;其中:所述纵向连接管为上大下小的变径锥度管,所述横向连接管与纵向连接管通过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连接为一体,该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为弧形管,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的内腔为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该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泄流导向槽,该泄流导向槽的出水口紧邻纵向连接管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工艺简单、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了防水性、提高了建筑使用空间和降低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给排水管道用旋流结构,尤其是一种安装工艺简单、提高工程质量、提高防水性、提高建筑使用空间和降低建设成本的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安装施工中,排水管及其它管道需要穿越楼板,一般做法是在浇筑混凝土楼板时,在铺设钢筋网模板上放置钢管或其它物品实现预留孔洞,在管道安装完成后再封堵预留洞。为增加流量和实现消音目的,在管道中一般都会安装旋流结构。现有市场上安装旋流器结构的装置一般是采用日本生产的特殊独立单管旋流三通连接装置,该特殊独立单管旋流三通连接装置使用时,是在楼层板中预留安装孔,特殊独立单管旋流三通连接装置安装在预留安装孔后再进行二次封堵施工。使得施工工艺复杂、建设成本高、具有漏水通病,所需安装空间大,缩小了正常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工艺简单、提高工程质量、提高防水性、提高建筑使用空间和降低建设成本的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一种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包括纵向连接管,与纵向连接管固定为一体的横向连接管;其中:所述纵向连接管为上大下小的变径管,所述横向连接管与纵向连接管通过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连接为一体,该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为弧形管,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的内腔为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该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泄流导向槽,该泄流导向槽的出水口紧邻纵向连接管的内壁;所述纵向连接管的内腔中下部设置有泄流导向槽,该泄流导向槽的顶端与纵向连接管的内壁固定为一体,泄流导向槽的底端为引流口,该引流口位于纵向连接管的内腔的中部。进一步的,为进一步缩小整个体积,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呈蜗牛壳体状与纵向连接管固定为一体。更进一步的,为保证水流的消音和流速,所述纵向连接管的底端固定有过渡调节管,该过渡调节管中固定有旋流引流器。再进一步的,为使得,两个进水口的水分别从纵向连接管的管壁和内腔中部流出,所述纵向连接管的顶端固定有加长管堵变径连接管,该加长管堵变径连接管又包括内管,与内管固定为一体外管,该外管的外沿顶部具有外限位安装凸台,在内管的内壁底部具有内限位凸台,该内限位凸台围合的孔段为上下水口。本技术所述结构具有的优点是:安装工艺简单、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了防水性、提高了建筑使用空间和降低了建设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处俯视方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至3,图中的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包括纵向连接管1,与纵向连接管1固定为一体的横向连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1为上大下小的变径管,所述横向连接管2与纵向连接管1通过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连接为一体,该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为弧形管,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的内腔为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该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的内壁上设置有泄流导向槽302,该泄流导向槽302的出水口紧邻纵向连接管1的内壁;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中下部设置有泄流导向槽板4,该泄流导向槽板4的顶端与纵向连接管1的内壁固定为一体,泄流导向槽板4的底端为引流口,该引流口位于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的中部。该实施例中,整个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使用时,与止水预埋管一体预埋在楼层的砼中,安装工艺简单,提高了防水性、提高了建筑使用空间,能够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建设成本。两个进水口的水一个从纵向连接管1的管壁下流,另外一个进水口的水从泄流导向槽板4下流至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的中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呈蜗牛壳体状与纵向连接管1固定为一体。使得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中的汇流扩容段形成顺水坡度,利于下水。为便于施工安装,简化施工工艺,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中轴线与横向连接管2的中轴线相互垂直。为保证水流速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底端固定有过渡调节管5,该过渡调节管5中固定有旋流引流器6。所述引流器6为市场销售产品,也可以为凹槽或凸片结构。为提高水流速度,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过渡调节管5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管。为进一步提高消音效果,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过渡调节管5通过位移调节管8固定安装在止水预埋管9中,该止水预埋管9的下腔内壁上固定有旋流器10,该旋流器10的旋流片11位于旋流器10的内腔上部。为便于施工安装,为便于施工安装楼层下方的排水管,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旋流器10的内腔下部固定有下排水管12。为便于装配,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位移调节管8的安装耳位于止水预埋管9的位移安装腔13中,该位移安装腔13位于止水预埋管9的中部。为便于防堵、便于安装管道施工,可靠保证管道的有效连接长度,防止上排水管14下坠,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顶端固定有加长管堵变径连接管7,该加长管堵变径连接管7又包括内管701,与内管701固定为一体外管702,该外管702的外沿顶部具有外限位安装凸台703,在内管701的内壁底部具有内限位凸台704,该内限位凸台704围合的孔段为上下水口。为便于施工安装楼层上方的排水管,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内管701的内腔中固定有上排水管14。上述结构中所述止水预埋管9、旋流器10、旋流引流器6和过渡调节管5等常规部件均为市场销售产品。上述结构的优点:在结构板主体砼施工时,预埋止水预埋管9,将独立单立管旋流三通分段,顺序施工,有效避免了预留洞带来的漏水通病问题,本结构为锥形变径三通管结构,将汇流三通局部部缩小,有效降低了扩容三通的直径,减小了对建筑空间的占用,本结构在旋流三通顶部设置加长管堵变径连接管7,有效解决了在穿管安装时承插长度无法满足的操作难题,本结构从结构本体上解决了漏水问题,不需要传统工艺进行防水处理,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从而减少了防水材料带来的环境影响,总之,具有加快作业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的优点。旋流三通是指纵向连接管1、横向连接管2、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一体形成的三通管。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畴。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本技术安装工艺简单、提高了工程质量、提高了防水性、提高了建筑使用空间和降低了建设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包括纵向连接管(1),与纵向连接管(1)固定为一体的横向连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1)为上大下小的变径锥度管,所述横向连接管(2)与纵向连接管(1)通过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连接为一体,该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为弧形管,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的内腔为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该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的内壁上设置有泄流导向槽(302),该泄流导向槽(302)的出水口紧邻纵向连接管(1)的内壁;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中下部设置有泄流导向槽板(4),该泄流导向槽板(4)的底端与纵向连接管(1)的内壁固定为一体,泄流导向槽板(4)的底端为引流口,该引流口位于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包括纵向连接管(1),与纵向连接管(1)固定为一体的横向连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1)为上大下小的变径锥度管,所述横向连接管(2)与纵向连接管(1)通过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连接为一体,该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为弧形管,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的内腔为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该横向支管汇流扩容空腔(301)的内壁上设置有泄流导向槽(302),该泄流导向槽(302)的出水口紧邻纵向连接管(1)的内壁;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中下部设置有泄流导向槽板(4),该泄流导向槽板(4)的底端与纵向连接管(1)的内壁固定为一体,泄流导向槽板(4)的底端为引流口,该引流口位于纵向连接管(1)的内腔的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管汇流侧向扩容管(3)呈蜗牛壳体状与纵向连接管(1)固定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中轴线与横向连接管(2)的中轴线相互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置套管式单立管旋流消音三通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连接管(1)的底端固定有过渡调节管(5),该过渡调节管(5)中固定有旋流引流器(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春张竣尧刘建委吴龙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尚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