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复位装置,特别是一种具备双向复位功能的线性双向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械行业中,复位装置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其中,较为常见的弹簧复位装置,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撤去外力后,弹簧就能恢复状态。很多工具和设备都是利用弹簧这一性质来复位的,但不论是线性弹簧还是环形弹簧,这种复位往往仅具备单向复位功能,例如专利文献CN200680052203.9及CN200980154614.2所描述的复位机构皆为单向复位机构,当需要双向复位的设备或者结构当中,目前的弹簧复位装置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弹簧复位装置仅能实现单向复位功能的特点,拓展弹簧复位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其实现双向复位的功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本体Ⅱ、活动杆、导向机构和紧固装置;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挡针Ⅰ、挡针Ⅱ、平垫、弹簧Ⅰ和弹簧Ⅱ;所述本体Ⅰ,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Ⅰ,所述腔体Ⅰ包含左侧壁Ⅰ、右侧壁Ⅰ和底板Ⅰ,且所述左侧壁Ⅰ、右侧壁Ⅰ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Ⅱ,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Ⅱ,所述腔体Ⅱ包含左侧壁Ⅱ、右侧壁Ⅱ和底板Ⅱ,且所述右侧壁Ⅱ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通过所述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弹簧Ⅱ、右侧壁Ⅰ、平垫、弹簧Ⅰ以及左侧壁Ⅰ,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Ⅰ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上;所述弹簧Ⅱ左端固定在右侧壁Ⅰ右侧,右端固定在右侧壁Ⅱ左侧;所述挡针Ⅰ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并布置在所述左侧壁Ⅰ左侧;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1)、本体Ⅱ(2)、活动杆(3)、导向机构(4)和紧固装置(5);其中,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挡针Ⅰ(401)、挡针Ⅱ(402)、平垫(403)、弹簧Ⅰ(404)和弹簧Ⅱ(405);所述本体Ⅰ(1),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Ⅰ(101),所述腔体Ⅰ(101)包含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和底板Ⅰ(104),且所述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Ⅱ(2),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Ⅱ(201),所述腔体Ⅱ(201)包含左侧壁Ⅱ(202)、右侧壁Ⅱ(203)和底板Ⅱ(204),且所述右侧壁Ⅱ(20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3)通过所述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203)、弹簧Ⅱ(405)、右侧壁Ⅰ(103)、平垫(403)、弹簧Ⅰ(404)以及左侧壁Ⅰ(102),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Ⅰ(404)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102)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403)上;所述弹簧Ⅱ(405)左端固定在右侧壁Ⅰ(103)右侧,右端固定在右侧壁Ⅱ(203)左侧;所述挡针Ⅰ(401)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性双向复位装置,包括:本体Ⅰ(1)、本体Ⅱ(2)、活动杆(3)、导向机构(4)和紧固装置(5);其中,所述导向机构(4)包括挡针Ⅰ(401)、挡针Ⅱ(402)、平垫(403)、弹簧Ⅰ(404)和弹簧Ⅱ(405);所述本体Ⅰ(1),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Ⅰ(101),所述腔体Ⅰ(101)包含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和底板Ⅰ(104),且所述左侧壁Ⅰ(102)、右侧壁Ⅰ(103)上均设置有通孔;所述本体Ⅱ(2),具有设置以形成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开口的腔体Ⅱ(201),所述腔体Ⅱ(201)包含左侧壁Ⅱ(202)、右侧壁Ⅱ(203)和底板Ⅱ(204),且所述右侧壁Ⅱ(203)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活动杆(3)通过所述通孔从右向左依次穿过右侧壁Ⅱ(203)、弹簧Ⅱ(405)、右侧壁Ⅰ(103)、平垫(403)、弹簧Ⅰ(404)以及左侧壁Ⅰ(102),使之形成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Ⅰ(404)左端固定在左侧壁Ⅰ(102)右侧,右端固定在平垫(403)上;所述弹簧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云,李检,唐川东,张银,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