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05328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21
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是将Al‑Cu‑Mg‑(Ag)热轧板先经过300‑450℃/60‑240min再结晶退火,再进行480‑510℃/20‑120min固溶淬火处理后,自然时效至少96小时。所述的Al‑Cu‑Mg‑(Ag)合金包括下述组分:Al,Cu,Mg,Ag,Mn,Ti。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简单合理,通过加入Ag元素并匹配合适的退火+固溶工艺获得高强度的P织构,使热轧态Al‑Cu‑Mg‑(Ag)合金晶粒中较多的{111}面处在接近于最大外加切应力方向,有利于位错在交变应力下的滑移,缓解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抗疲劳性能;再者P晶粒与周围晶粒存在着大的扭转角界面,容易诱发裂纹偏转,导致大的偏转角和粗糙的断裂平面,因此增加裂纹扩展消耗的能量,产生明显的疲劳裂纹闭合效应,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使得合金具有优良的抗疲劳性能,适于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铝合金热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及优良抗疲劳性能的热处理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微合金化及热处理

技术介绍
Al-Cu-Mg-(Ag)系铝合金是典型的可铸造、焊接、变形及热处理强化铝合金,拥有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韧性和优异的抗疲劳性能,其退火态和时效态板材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及民用工业等领域,尤其是在航空工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航空工业主要结构材料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航空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飞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其服役环境更加恶劣;同时,复合材料的出现又对航空用抗疲劳损伤铝合金产生巨大挑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该铝合金抗疲劳性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该系航空用铝合金抗疲劳性能的研究,专利技术人之前主要从合金成分、时效制度及预变形效应等方面进行开展。专利CN101082115A公开一种热处理工艺,可以使低Cu/Mg成分比Al-Cu-Mg合金获得大尺寸的GPB区强化组织,这种组织有利于位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往复滑移,减少疲劳损伤,抗疲劳性能较好。专利CN103469037A通过微合金化并采用大变形量挤压破碎第二相粒子,然后预拉伸引入位错作为能量陷阱,控制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得到均匀分布的S’相,其抗疲劳性能也较优异。专利CN105734469A采用在时效前进行适量的冷轧预变形,使表面产生一定的压应力层,有效抑制裂纹的形成和扩展。上述诸多因素的研究并不代表合金疲劳机理研究的全部,我们的研究发现,织构也是影响该系合金疲劳性能的关键因素。专利技术人之前申请并授权的专利(CN10304596A)公开了一种冷轧板材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Goss织构强度为6.52的时效板材,其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性能。专利技术人的另一个专利(CN10358997A)采用小变形量热轧+一次固溶+大变形量冷轧+二次固溶+自然时效处理获得板材的Goss织构强度为3.72,疲劳性能也相对优异。我们最新的研究发现,除了Goss织构,P织构也能够提高该系合金的抗疲劳性能。但是,Brass等形变织构,因其容易使裂纹发生跨晶界扩展,并且产生应力集中和疲劳积累,不利于提高合金的抗疲劳性能。由此可见,开发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调控合金基体中各种织构的强度,尽可能消耗Brass等形变织构,最大限度获得高强度的P织构,是提高Al-Cu-Mg-(Ag)系铝合金抗疲劳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手段。这对于提高该合金的工程使用范围以及商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流程短的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可获得高强度P织构且有效提高Al-Cu-Mg-(Ag)系铝合金抗疲劳性能。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包括下述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Cu3.6-4.5%,Mg1.0-1.8%,Ag0.3-1.0%,Mn0.4-1.2%,Ti0.03-0.15%,余量为Al。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所述合金基体中,P织构强度≥3.5;优选为P织构强度≥4.0;更优选为P织构强度≥4.39。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是将Al-Cu-Mg合金热轧板先经过300-450℃/60-240min再结晶退火后依次进行固溶淬火处理,自然时效处理。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优选为:350-450℃/90-240min;更优选为:380-450℃/120-240min;在进一步优选为:420-450℃/180-240min。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所述Al-Cu-Mg热轧板的材料由下述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Cu3.6-4.5%,Mg1.0-1.8%,Ag0.3-1.0%,Mn0.4-1.2%,Ti0.03-0.15%,余量为Al。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所述固溶工艺制度为:480-510℃/20-120min,优选为490-510℃/40-120min,进一步优选为490-505℃/60-100min。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所述自然时效工艺为:室温下放置至少96h。本专利技术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制备的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为456-474MPa,屈服强度为289-314MPa,延伸率为19.7-25.9%,抗疲劳性能为:ΔK=30MPam1/2,da/dN=1.49×10-3-5.74×10-3mm/cycle。本专利技术的机理及优点简述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工艺,将Al-Cu-Mg-(Ag)热轧板先经过300-450℃/60-240min再结晶退火,再进行480-510℃/20-120min固溶淬火处理后,自然时效至少96小时。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通过添加Ag元素的手段,提高合金的层错能,在热轧过程中有利于位错交滑移,容易获得高的Copper、Brass等形变织构;热轧板在退火的初期阶段,热轧Copper、S织构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Brass织构,达到暂时强化Brass织构组分的目的;在退火的中、后期,业内通常认为:Goss晶粒容易在Brass基体上形核并长大,强化的Brass织构组分可以更大程度的转变为Goss织构。但是,专利技术人的最新研究发现,P晶粒在退火过程中也是以消耗Brass晶粒而形核长大,与Goss晶粒存在相互竞争生长的关系。其原理是:与前人发现的Goss晶粒{011}<100>取向与Brass晶粒{011}<112>取向存在35°<110>晶体学位向关系一样,P晶粒{011}<122>取向与Brass晶粒{011}<112>取向也存在35°<110>晶体学位向关系,具有最低能量取向关系。随后,专利技术人的研究还发现,这种竞争生长的关系受再结晶退火温度影响,温度较低时有利于Goss晶粒生长,温度较高时则有利于P晶粒生长。因此,专利技术人通过选择合理的退火温度,实现了促进P晶粒在Brass基体上的择优生长,提高P织构组分含量。而P、Brass等织构组分的强弱则直接关系到材料的抗疲劳性能。一方面高强度的P织构晶粒取向使合金晶粒中较多的{111}面处在接近于最大外加切应力方向,有利于位错在交变应力下的滑移,促进疲劳裂纹尖端驻留滑移带的形成,缓解应力集中,降低疲劳损伤,防止二次开裂,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另一方面P晶粒与周围晶粒存在着大的扭转角界面,容易诱发裂纹偏转,导致大的偏转角和粗糙的断裂平面,因此增加裂纹扩展消耗的能量,并产生明显的裂纹闭合效应,降低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此相反,Brass织构晶粒中的{111}面大多远离最大外加切应力方向,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和疲劳积累促进裂纹扩展,降低抗疲劳性能。退火后再经过合理的固溶淬火处理,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及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包括下述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Cu 3.6‑4.5%,Mg 1.0‑1.8%,Ag 0.3‑1.0%,Mn 0.4‑1.2%,Ti 0.03‑0.15%,余量为A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包括下述组分,按质量百分比组成:Cu3.6-4.5%,Mg1.0-1.8%,Ag0.3-1.0%,Mn0.4-1.2%,Ti0.03-0.15%,余量为A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银Al-Cu-Mg合金,其特征在于:Al-Cu-Mg合金基体中,P织构强度≥3.5。3.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Al-Cu-Mg合金热轧板先经过300-450℃/60-240min再结晶退火后依次进行固溶淬火处理,自然时效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为:350-450℃/90-240min。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为:380-450℃/120-240min。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含银Al-Cu-Mg合金获得高强度P织构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结晶退火工艺参数为:4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义胡扬城刘飞陈烨贾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