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10508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3 0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包括:渣铁仓、给料设备、传送机构、料罐、转运设备及炼钢铁水罐;所述给料设备设置在所述渣铁仓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给料设备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为所述料罐的加料位;所述炼钢铁水罐的上方为所述料罐的卸料位;所述转运设备将所述料罐在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卸料位之间进行转运。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流程长和烧结矿的品位、强度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了工艺流程和保证了烧结矿的品位、强度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炼钢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钢铁技术中的铁水脱硫装置是钢铁厂铁水预处理中最重要的设施,许多钢铁厂都实现了全量铁水脱硫,但铁水脱硫处理后会产生大量脱硫渣。脱硫渣作为含铁废料含有一定量的铁,其铁含量在30-60%之间。目前,各钢铁厂都先从脱硫渣中选出大块渣铁,再对剩余渣进行二次处理,经破碎、磁选后回收小粒度渣铁(粒度<20mm),最终将小粒渣铁作为废钢返回炼钢加入转炉或送至烧结厂加到烧结料中,以实现脱硫渣的再利用。由于小粒脱硫渣铁含有一定量的脱硫渣(含渣量在40-70%之间),且脱硫渣中富含硫,因而加入转炉后会对转炉冶炼不利,也影响钢水质量。如果加入烧结料中,一方面工艺流程长,要经历烧结和炼铁两大工序,很不经济;另一方面因小粒渣铁含铁量波动大,配入烧结后会降低烧结矿的品位和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流程长和烧结矿的品位、强度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了工艺流程和保证了烧结矿的品位、强度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包括:渣铁仓、给料设备、传送机构、料罐、转运设备及炼钢铁水罐;所述给料设备设置在所述渣铁仓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给料设备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为所述料罐的加料位;所述炼钢铁水罐的上方为所述料罐的卸料位;所述转运设备将所述料罐在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卸料位之间进行转运。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称重设备;所述传送机构为皮带机;所述第一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皮带机的皮带的下方,对所述皮带上的物料进行称重。进一步地,所述皮带机为倾斜皮带机,且所述皮带机的传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0度-70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设备包括:转运小车和起重设备;所述料罐在所述转运小车上;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卸料位之间有吊料位;所述转运小车装载所述料罐来往于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吊料位之间;所述起重设备在所述吊料位的上方对所述料罐进行起降,并对所述料罐在所述吊料位的上方和所述卸料位之间进行水平搬运。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称重设备;所述第二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转运小车上,对所述料罐中的物料进行称重。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称重设备、所述第二称重设备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给料设备、所述皮带机、所述转运小车、所述起重设备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转运小车上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起重设备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移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料罐的加料情况进行监控的拍摄设备;所述拍摄设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料罐为自卸式料罐。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先由传送机构将从给料设备输出的物料传送到料罐中,再由转运设备将料罐转运至位于卸料位的炼钢铁水罐,避免了像现有技术那样将脱硫渣铁回用加入到烧结料中,由此避免了需要经历从烧结到炼铁,再到炼钢的过程,因而缩短了工艺流程。此外,由于回用的脱硫渣铁含铁量在30-60%之间,含渣量在40-70%之间,且成份不稳定、波动量大,脱硫渣铁回用到烧结料中会引起烧结矿的品位和强度的降低,而本专利技术则不再将脱硫渣铁回用到烧结料中,因此保证了烧结矿的品位和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渣铁仓,2-给料设备,3-传送机构,4-料罐,5-第一称重设备,6-转运小车,7-起重设备,8-炼钢铁水罐,9-第一位移传感器,10-第二位移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艺流程长和烧结矿的品位、强度低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缩短了工艺流程和保证了烧结矿的品位、强度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先由传送机构将从给料设备输出的物料传送到料罐中,再由转运设备将料罐转运至位于卸料位的炼钢铁水罐,避免了像现有技术那样将脱硫渣铁回用加入到烧结料中,由此避免了需要经历从烧结到炼铁,再到炼钢的过程,因而缩短了工艺流程。此外,由于回用的脱硫渣铁含铁量在30-60%之间,含渣量在40-70%之间,且成份不稳定、波动量大,脱硫渣铁回用到烧结料中会引起烧结矿的品位和强度的降低,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则不再将脱硫渣铁回用到烧结料中,因此保证了烧结矿的品位和强度。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包括:渣铁仓1、给料设备2、传送机构3、料罐4、转运设备及炼钢铁水罐8;给料设备2设置在渣铁仓1的出料口;传送机构3设置在给料设备2的出料口;传送机构3的出料端的下方为料罐4的加料位;炼钢铁水罐8的上方为料罐4的卸料位;转运设备将料罐4在加料位和卸料位之间进行转运在本实施例中,渣铁仓1可以是1-3个。相应地,给料设备2也是1-3个。给料设备2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渣铁仓1的出料口。为了对物料的加料量进行监测,以控制加料作业的启停,还包括:第一称重设备5;传送机构3为皮带机;第一称重设备5设置在皮带机的皮带的下方,对皮带上的物料进行称重。在本实施例中,皮带机为倾斜皮带机,且皮带机的传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0度-70度之间。对转运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转运设备包括:转运小车6和起重设备7;料罐4在转运小车6上;加料位和卸料位之间有料罐4的吊料位;转运小车6装载料罐4来往于料罐4的加料位和吊料位之间;起重设备7在料罐4的吊料位的上方对料罐4进行起降,并对料罐4在吊料位的上方和卸料位之间进行水平搬运。为了进一步对物料的加料量进行监测,以确保对加料作业控制的准确性,还包括:第二称重设备;第二称重设备设置在转运小车6上,对料罐4中的物料进行称重。为了提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化程度,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称重设备5、第二称重设备的信号输出端通信连接,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给料设备2、皮带机、转运小车6、起重设备7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接收到由第一称重设备5和第二称重设备发送过来的称重数据,并将接收到的称重数据与预设的称重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发送信号到给料设备2和皮带机停止加料,并发送信号到转运小车6和起重设备7对物料进行转运。为了对转运小车6的行走行程进行监测,以判断转运小车6运料作业的准确性,在转运小车6上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9;第一位移传感器9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接收到由第一位移传感器9发送过来的转运小车6的位移数据,并将接收到的位移数据与预设的位移数据进行比对;若比对成功,则说明转运小车6的工作状况良好;若比对不成功,说明转运小车6出现故障,控制器发送信号到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其中,报警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报警器和指示灯。为了对起重设备7的行走行程进行监测,以判断起重设备7运料作业的准确性,在起重设备7上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渣铁仓、给料设备、传送机构、料罐、转运设备及炼钢铁水罐;所述给料设备设置在所述渣铁仓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给料设备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为所述料罐的加料位;所述炼钢铁水罐的上方为所述料罐的卸料位;所述转运设备将所述料罐在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卸料位之间进行转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渣铁的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渣铁仓、给料设备、传送机构、料罐、转运设备及炼钢铁水罐;所述给料设备设置在所述渣铁仓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设置在所述给料设备的出料口;所述传送机构的出料端的下方为所述料罐的加料位;所述炼钢铁水罐的上方为所述料罐的卸料位;所述转运设备将所述料罐在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卸料位之间进行转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称重设备;所述传送机构为皮带机;所述第一称重设备设置在所述皮带机的皮带的下方,对所述皮带上的物料进行称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机为倾斜皮带机,且所述皮带机的传送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在40度-70度之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运设备包括:转运小车和起重设备;所述料罐在所述转运小车上;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卸料位之间有吊料位;所述转运小车装载所述料罐来往于所述加料位和所述吊料位之间;所述起重设备在所述吊料位的上方对所述料罐进行起降,并对所述料罐在所述吊料位的上方和所述卸料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楚荣张德国刘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首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