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除砂筒,包括设置有内腔的本体、安装在内腔内的螺旋分离器以及设置在本体远离螺旋分离器一侧的排砂孔,排砂孔与内腔连通;本体远离排砂孔的一端还安装有与螺旋分离器连接的堵头;本体上还设置有与螺旋分离器连通的流体输入口、测压孔和流体输出口;测压孔、流体输出口分别与内腔连通,流体输出口设置在本体上且在流体输入口与测压孔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螺旋导流片与整流阻流机构的配合,有效的实现固相与流体分离除砂的目的;取消了滤砂筒,采用螺旋形固体分离结构,利用离心力和重力分离去除固相颗粒,在正常过滤的同时,调节动力节流阀实现在线排砂,确保井下返排不间断的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除砂筒
本技术涉及油田采油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除砂筒。
技术介绍
防硫双筒除砂器是一种油气井进行地面测试时使用的在流体中分离固相颗粒的设备,对压裂后返排和出砂地层的测试流程起到防护作用。由于非常规的页岩气开采,加砂压裂层位多,加砂量大,导致排砂量巨大。不采用有效的排砂装置,轻者造成测试流程堵塞,不能正常工作,严重的会冲蚀流程装置,造成整个流程装置损坏和人身安全的风险。一般的防硫双筒除砂器是在两边除砂筒中分别安装不同过滤目数的滤砂筒,将过虑的固相颗粒收集在滤砂筒中,在工作过程中当砂充满时,必须打开除砂筒取出滤砂筒,倒出沉积砂,将滤砂筒、除砂器内壁冲洗净,再装回。上述工艺存在着操作复杂、人劳动强度大,维护时间长的缺点。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除砂器淤砂过多,不能取出滤砂筒的严重后果,影响正常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除砂筒,取消了滤砂筒,采用螺旋形固体分离结构,利用离心力和重力分离去除固相颗粒,在正常过滤的同时,调节动力节流阀实现在线排砂,确保井下返排不间断的流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除砂筒,用于对流体中固相颗粒分离,包括设置有内腔的本体、安装在内腔内的螺旋分离器以及设置在本体远离螺旋分离器一侧的排砂孔,所述排砂孔与内腔连通;所述本体远离排砂孔的一端还安装有与螺旋分离器连接的堵头;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与螺旋分离器连通的流体输入口、测压孔和流体输出口;所述测压孔、流体输出口分别与内腔连通,所述流体输出口设置在本体上且在流体输入口与测压孔之间。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螺旋分离器包括与堵头连接且与流体输入口连通的接头部、与接头部远离堵头一侧连接的空心管、安装在空心管外侧的螺旋导流片以及安装在螺旋导流片远离接头部的一侧且用于对空心管内流体继续整流的整流限流机构,所述螺旋分离器沿内腔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内腔沿轴线的长度。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整流限流机构将内腔分割成用于安装螺旋分离器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分别与测压孔、排砂孔连通;所述第一内腔分别与流体输入口、流体输出口连通,所述流体输入口距离堵头的距离小于流体输出口距离堵头的距离。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整流限流机构包括与空心管远离堵头一端连通的整流机构以及安装在整流机构上的球面阻流体。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整流机构包括设置有圆柱孔的圆柱体、均匀安装在圆柱体上的多块整流板以及将整流板远离圆柱体一侧固定的固定部;所述整流板沿圆柱体轴线方向的长度大于圆柱体沿其轴线方向的长度,所述圆柱体整流板以及固定部围合形成用于安装球面阻流体的安装槽。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球面阻流体为耐磨金属球体,所述球面阻流体沿圆柱体轴线方向的尺寸小于安装槽沿圆柱体轴线方向的尺寸。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所述本体靠近堵头的一端设置有压盖,所述堵头通过压盖安装在内体上。工作时,流体输入管汇将流体经螺旋分离器空心管导入除砂筒内腔中下部,高速流体通过底部球面阻流体的折射,流体减速,向各个方向分散,促使气,液,固三相分离且避免冲击卷起已经沉积倒除砂筒底部的淤砂;由于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大部份固体颗粒沿着稳流板向本体底部沉淀,少量固体颗粒随流体沿螺旋导流片缓慢上升,在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固体向螺旋外沿聚积成块,并沉降到除砂器底部,控制动力节流阀开启以在线排砂的方式从与排砂孔连接的排砂管汇排出;而过滤后的介质呈螺旋形上升从与流体输出口连接的流体输出管汇排出。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螺旋导流片与整流阻流机构的配合,有效的实现固相与流体分离除砂的目的;(2)本技术取消了滤砂筒,采用螺旋形固体分离结构,利用离心力和重力分离去除固相颗粒,在正常过滤的同时,调节动力节流阀实现在线排砂,确保井下返排不间断的流动;(3)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螺旋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整流限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整流限流机构的侧面示意图;其中1-本体,11-流体输入口,12-流体输出口,13-测压孔,14-排砂孔,15-内腔,16-压盖,2-螺旋分离器,21-堵头,22-螺旋分流叶片,23-整流限流机构,231-球面阻流体,232-整流机构,2321-整流板,2322-安装槽,2323-圆柱体,2324-固定部,24-空心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4所示,一种新型除砂筒,用于对流体中固相颗粒分离,包括设置有内腔15的本体1、安装在内腔15内的螺旋分离器2以及设置在本体1远离螺旋分离器2一侧的排砂孔14,所述排砂孔14与内腔15连通;所述本体1远离排砂孔14的一端还安装有与螺旋分离器2连接的堵头21;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与螺旋分离器2连通的流体输入口11、测压孔13和流体输出口12;所述测压孔13、流体输出口12分别与内腔15连通,所述流体输出口12设置在本体1上且在流体输入口11与测压孔1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改进,流体经螺旋分离器2的空心管24导入除砂筒的内腔15中下部,向各个方向分散,促使气,液,固三相分离且避免冲击卷起已经沉积倒除砂筒底部的淤砂;由于离心力和重力的作用,大部份固体颗粒沿着稳流板向本体底部沉淀,少量固体颗粒随流体沿螺旋导流片22缓慢上升,在旋转的离心力作用下,固体向螺旋外沿聚积成块,并沉降到除砂器底部,控制动力节流阀开启以在线排砂的方式从与排砂孔14连接的排砂管汇排出;而过滤后的介质呈螺旋形上升从与流体输出口12连接的流体输出管汇排出。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2所示,所述螺旋分离器2包括与堵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除砂筒,用于对流体中固相颗粒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内腔(15)的本体(1)、安装在内腔(15)内的螺旋分离器(2)以及设置在本体(1)远离螺旋分离器(2)一侧的排砂孔(14),所述排砂孔(14)与内腔(15)连通;所述本体(1)远离排砂孔(14)的一端还安装有与螺旋分离器(2)连接的堵头(21);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与螺旋分离器(2)连通的流体输入口(11)、测压孔(13)和流体输出口(12);所述测压孔(13)、流体输出口(12)分别与内腔(15)连通,所述流体输出口(12)设置在本体(1)上且在流体输入口(11)与测压孔(13)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除砂筒,用于对流体中固相颗粒分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内腔(15)的本体(1)、安装在内腔(15)内的螺旋分离器(2)以及设置在本体(1)远离螺旋分离器(2)一侧的排砂孔(14),所述排砂孔(14)与内腔(15)连通;所述本体(1)远离排砂孔(14)的一端还安装有与螺旋分离器(2)连接的堵头(21);所述本体(1)上还设置有与螺旋分离器(2)连通的流体输入口(11)、测压孔(13)和流体输出口(12);所述测压孔(13)、流体输出口(12)分别与内腔(15)连通,所述流体输出口(12)设置在本体(1)上且在流体输入口(11)与测压孔(13)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除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分离器(2)包括与堵头(21)连接且与流体输入口(11)连通的接头部、与接头部远离堵头(21)一侧连接的空心管(24)、安装在空心管(24)外侧的螺旋导流片(22)以及安装在螺旋导流片(22)远离接头部的一侧且用于对空心管(24)内流体继续整流的整流限流机构(23);所述螺旋分离器(2)沿内腔(15)轴线方向的长度小于内腔(15)轴线方向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除砂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限流机构(23)将内腔(15)分割成用于安装螺旋分离器(2)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分别与测压孔(13)、排砂孔(14)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成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汉华油钻采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