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892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2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所述锅具包括: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其中,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大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具,气态相变工质的热量可以更多地传递至内壳,提升整个锅具的能量利用率。

Pots, pots, and kitchen utensil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ot, a pan assembly and a kitchen utensil,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shell and a shell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inner shell and the outer shell are defined to be used for a phase change chamber for holding liquid phase change workers; in the case, the roughness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shell in the phase transition cavit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outer shell. The roughness of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housing located in the phase change chamber. According to the cooker of the utility model, the heat of the gaseous phase change working substance can be transferred to the inner shell more, and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whole pot can be rai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特别涉及一种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锅具不同部分的温差较大,为了减缓食物过度受热而出现糊锅的现象,在锅具的内壁上设置有不粘涂层,但这种不粘涂层的结合力差、耐刮性能差,使用寿命有限,因此涂层容易脱落和失效,同时也常常被刮伤。失去不粘涂层的锅具会出现糊锅的现象,同时由于不粘涂层容易混入到食物中且被人体摄入,进而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专利技术人所了解的一种均温锅技术中,利用锅具内外壳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填充液态相变工质以期实现均温目的,但是这种均温锅技术虽然可以减小内壳温差,但是对受热变为气态的相变工质的冷凝效果一般,特别是内壳对气态相变工质的冷凝效果一般,进而影响向内壳传递的热量,均温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锅具,该锅具的内壳和外壳可以增加对受热后变为气态的相变工质的冷凝效果,特别内壳对气态相变工质的冷凝效果更佳,改善了均温效果。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的锅具组件。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锅具组件的厨房器具。根据本技术的锅具,包括: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其中,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大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根据本技术的锅具,通过将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设置成大于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增加了对受热后变为气态的相变工质的冷凝效果,从而使冷凝的相变工质将更多的热量向内壳传递,进而可以使得热量可以更加快速地在相变腔的上下部分进行传导,气态相变工质的热量可以更多地传递至内壳的外周面,然后热量向内传递,使得更多的热量应用于内部食物的炊煮,提升了整个锅具的能量利用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3μm,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3μ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为1μm-3μm,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1μ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为0.5μm-3μm,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0.5μm。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内的真空度为10-2Pa-102Pa。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内壳凸点结构,所述内壳凸点结构位于所述相变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内壳凸点结构排列在上下间隔开的多个环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外壳凸点结构,所述外壳凸点结构位于所述相变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外壳凸点结构排列在上下间隔开的多个环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内壳凸点结构的排列密度大于所述多个外壳凸点结构的排列密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的内壳内壁面包括与所述相变腔位置对应的相变腔对应壁面,其中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构造为无不沾层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适于与加热源正对的热源正对区域以及热源非正对区域,其中所述无不沾层区域包括所述热源非正对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源正对区域设置不粘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构成所述热源正对区域,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构成所述热源非正对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第一温度区域和第二温度区域,所述第一温度区域的温度适于在所述锅具被加热时大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度,其中所述无不粘层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温度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区域设置不粘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构成所述第一温度区域,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构成所述第二温度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区域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差为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温度区域与所述第二温度区域的温差为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无不沾层区域包括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设置不粘层。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和相变腔对应周壁面,所述相变腔对应周壁面和所述相变腔对应底壁面均为所述无不沾层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内壁面整体构造为所述无不沾层区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为外凸的球釜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应所述无不粘层区域的内壳部分由铝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壳整体为铝制件或铁制件。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锅具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锅具以及液态相变工质,所述液态相变工质设置在所述相变腔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态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根据本技术再一方面实施例的厨房器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锅具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厨房器具包括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锅具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图9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锅具的示意图。附图标记:内壳10,内壳内壁面103,内壳的外周面104,内壳凸点结构11,相变腔对应壁面102,热源正对区域102a,热源非正对区域102b,第一温度区域102c,第二温度区域102d,第一环形翻边101,外壳20,外壳凸点结构21,外壳的内周面105,第二环形翻边201,相变腔30,多孔泡沫金属件40,导流间隙50,金属管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锅具、锅具组件和厨房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其中,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大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壳和与所述内壳相连的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腔;其中,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大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3μm,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3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为1μm-3μm,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1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内壳的外周面的粗糙度为0.5μm-3μm,位于所述相变腔内的所述外壳的内周面的粗糙度为0.1μm-0.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内的真空度为10-2Pa-102Pa。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内壳凸点结构,所述内壳凸点结构位于所述相变腔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壳凸点结构排列在上下间隔开的多个环形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外壳凸点结构,所述外壳凸点结构位于所述相变腔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外壳凸点结构排列在上下间隔开的多个环形上。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壳凸点结构的排列密度大于所述多个外壳凸点结构的排列密度。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内壳内壁面包括与所述相变腔位置对应的相变腔对应壁面,其中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构造为无不沾层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腔对应壁面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曹达华杨玲李兴航李洪伟屈雪平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