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其防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865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及电机的防潮方法,电机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电机壳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外,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有硅胶颗粒,第一筒体密布有通孔,第二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第一端盖内设有排风装置,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机壳内填充硅胶颗粒,在电机壳的内层设置通孔,使得电机内部的水分可被硅胶颗粒吸取;电机壳的外层设置加热装置,从而避免电机受潮,且干燥剂可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及其防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及其防潮方法。
技术介绍
连续运行的电机,由于绕组的铜损和铁芯的铁损会引起发热,电机本身的温度大大超过环境温度,潮气不易浸入,所以电机不会受潮,并且绕组中的潮气还会被驱逐出来。如果电动机断续运行,则停止运行后容易受潮。处于高湿高温环境的电动机,一旦停止运行。就有可能受潮,从而使绝缘电阻降低,若不进行干燥再次启动使用,绝缘就可能被击穿而造成电机烧毁事故。因此,如何防止电机受潮,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受潮的电机及该电机的防潮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电机壳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电机壳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壳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外,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有硅胶颗粒,所述第一筒体密布有通孔,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排风装置,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在电机壳内填充硅胶颗粒,在电机壳的内层设置通孔,使得电机内部的水分可被硅胶颗粒吸取;电机壳的外层设置加热装置,从而避免电机受潮,且干燥剂可循环利用。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包括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高度大于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相间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机的防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向电机壳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硅胶颗粒,电机内部的水分即可经由第一筒体上的通孔被硅胶颗粒吸取;步骤2、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开启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步骤3、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关闭加热装置。上述两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电机壳的结构,在电机壳内填充硅胶颗粒,在电机壳的内层设置通孔,使得电机内部的水分可被硅胶颗粒吸取;电机壳的外层设置加热装置,端盖内设置有排风装置,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开启,通过将硅胶颗粒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水分从硅胶颗粒中脱除、蒸发,经散热孔排出电机外,从而避免电机受潮,且干燥剂可循环利用,无需更换。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电机的电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电机的电机壳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电机壳;11-第一筒体;111-通孔;12-第二筒体;121-加热装置;2、第一端盖;21-散热孔;3、第二端盖;4、硅胶颗粒;5-第一散热翅片;6-第二散热翅片;7-支撑座;8-凹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1、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所述第一端盖与电机壳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电机壳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21;所述电机壳包括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外,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有硅胶颗粒4,所述第一筒体密布有通孔111,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121;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排风装置,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翅片包括第一散热翅片5和第二散热翅片6,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高度大于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相间设置,可增大与电机外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起到强排湿、散热的作用。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可大大减少电机重量,同时能保证良好的承重效果。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一凹腔8,所述凹腔内设有第二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与控制器电连接,起到增强排湿、散热的作用。从上述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改变电机壳的结构,在电机壳内填充硅胶颗粒,在电机壳的内层设置通孔,使得电机内部的水分可被硅胶颗粒吸取;电机壳的外层设置加热装置,端盖内设置有排风装置,当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开启,通过将硅胶颗粒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将水分从硅胶颗粒中脱除、蒸发,经散热孔排出电机外,从而避免电机受潮,且干燥剂可循环利用,无需更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机的防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向电机壳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硅胶颗粒,电机内部的水分即可经由第一筒体上的通孔被硅胶颗粒吸取;步骤2、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湿度超过预设值时,开启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步骤3、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的温度超过预设值时,关闭加热装置。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及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1、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所述第一端盖与电机壳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电机壳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21;所述电机壳包括第一筒体11和第二筒体12,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外,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有硅胶颗粒4,所述第一筒体密布有通孔111,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121;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排风装置,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所述散热翅片包括第一散热翅片5和第二散热翅片6,所述第一散热翅片的高度大于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相间设置。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一散热风扇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电机及其防潮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电机壳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电机壳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壳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外,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有硅胶颗粒,所述第一筒体密布有通孔,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排风装置,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与电机壳一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与电机壳可拆连接,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所述电机壳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外,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填充有硅胶颗粒,所述第一筒体密布有通孔,所述第二筒体上设有加热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均设置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之间,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排风装置,所述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热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控制器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包括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灵山县凯嘉利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