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7658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1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攀爬机器人领域,提供了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夹持轮、两个夹持臂以及旋转动力源,所述夹持轮固定在固定座朝向被夹持物的侧面,两个夹持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固定座的两侧;所述旋转动力源安装在固定座上,并与两个夹持臂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每一个夹持臂上远离固定座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可弹性形变的夹持掌组件,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掌组件与夹持轮共同夹紧被夹持物。该夹持装置通过旋转动力源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从而可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索;同时,采用轮掌结合的机构防止夹持装置下滑,夹持稳定;该夹持掌组件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弹性形变,实现了夹持力的柔性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径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攀爬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缆索是斜拉桥、悬索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大桥载荷、雨振、风振的长期作用下,缆索表面的保护层(聚乙烯PE)易出现硬化、老化等破坏现象,缆索内部钢丝束易出现断丝、断裂,危机桥梁安全,因此,缆索检测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常规的检测方式是人工巡检或使用缆索攀爬机器人进行检测。人工巡检的方式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安全性较差;而现有的缆索攀爬机器人多采用固定、封闭的夹持结构,变径范围受外框限制,夹持力调节范围小,夹持环境变化时易脱落松动,环境适应性较差。专利基于平行四边形独立悬挂的缆索检测机器人(201410332561.1)采用封闭外框结构,安装使用时需要拆除外框两侧连接螺栓才能装至缆索上,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费时费力。专利缆索检测机器人(201510553087.X)采用半封闭可调外框,通过手动调节伸缩式弹簧装置来适应不同直径,操作不便,而且压力由弹簧产生,在负载变化时存在打滑问题。专利一种基于关节耦合手轮机构的行走攀爬机器人(201410718904.8)采用轮式接触,接触面积小,易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径夹持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缆索攀爬机器人的变径范围小,且易滑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包括固定座、夹持轮、两个夹持臂以及旋转动力源,所述夹持轮固定在所述固定座朝向被夹持物的一侧面上,所述两个夹持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所述旋转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两个夹持臂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每一个所述的夹持臂上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可弹性形变的夹持掌组件,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掌组件与夹持轮共同夹紧被夹持物。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臂包括转接座、夹持座以及用于限位所述夹持座相对位置的曲柄连杆组件,所述转接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夹持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接座的另一端上,所述夹持掌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座的另一端;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与夹持座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以及连杆,所述第一曲柄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曲柄固定在所述夹持座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第一直齿轮,所述固定座内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固有第二直齿轮,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锥齿轮,每一个所述夹持臂的转接座上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旋转轴两端的两个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两个转接座上的两个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动力源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直齿轮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掌组件包括夹持掌、叉架、弹簧导向轴、导向弹簧、中空导向套以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夹持掌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叉架的底部,所述弹簧导向轴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叉架的顶部;所述弹簧导向轴和导向弹簧均安装在所述中空导向套内,所述中空导向套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弹簧导向轴脱落的限位台阶,所述弹簧导向轴的周缘上相应地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簧导向轴可沿所述导向套上下移动,所述限位凸起相应地与所述限位台阶相互分离或相互抵顶;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中空导向套的顶部,所述导向弹簧的一端始终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其另一端套设在所述弹簧导向轴上,并相应地抵顶在所述弹簧导向轴的限位凸起上,所述弹簧导向轴沿所述导向套的上下移动,带动所述导向弹簧挤压所述压力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掌组件还包括导销,所述导销穿插在所述导向弹簧的顶部,且所述导销的顶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掌组件还包括连接销和至少一对回位弹簧,所述叉架呈U型形状,所述U型叉架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夹持掌的顶部具有耳板,所述耳板插接在所述U型叉架的U型槽内,且所述耳板上与所述U型叉架的通孔相对应的位置处也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销依次穿过所述U型叉架的通孔以及夹持掌耳板上的通孔,所述至少一对回位弹簧对称安装在所述U型叉架与夹持掌的两侧,每一个所述的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U型叉架和夹持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叉架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弹簧导向轴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弹簧导向轴与所述叉架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两个夹持掌组件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夹持掌组件与所述夹持轮沿固定座边缘间隔分布。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其包括固定座、夹持轮、两个夹持臂以及旋转动力源。该夹持装置采用开式结构,通过旋转动力源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从而可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索。同时,利用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掌组件与夹持轮共同夹紧被夹持物,采用轮掌结合的机构防止下滑,夹持稳定。该夹持掌组件可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地弹性形变,实现了夹持力的柔性控制,从而可避免破坏被夹持物的表面保护层,提高了夹持装置的环境适应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径夹持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另一个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夹持掌组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局部剖面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径夹持装置100,其包括固定座1、夹持轮2、两个夹持臂3以及旋转动力源4。所述夹持轮2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朝向被夹持物7的一侧面上,所述两个夹持臂3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的两侧。所述旋转动力源4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上,并与所述两个夹持臂3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4带动所述两个夹持臂3相互开合运动,用于调节夹持直径,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索。每一个所述的夹持臂3上远离所述固定座1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可弹性形变的夹持掌组件5,所述两个夹持臂3上的夹持掌组件5与夹持轮2共同夹紧被夹持物7,采用轮掌结合的机构防止夹持装置100下滑,并利用所述夹持掌组件5的弹性形变实现夹持力的柔性控制。具体地,所述夹持臂3包括转接座31、夹持座32以及用于限位所述夹持座32相对位置的曲柄连杆组件33。所述转接座31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座1的一侧,所述夹持座3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接座31的另一端上,所述夹持掌组件5安装在所述夹持座32的另一端。所述曲柄连杆组件33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1与夹持座32之间,利用所述曲柄连杆组件33对夹持座32进行限位,使其无法沿转接座31自由转动,保证夹持的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连杆组件33包括第一曲柄331、第二曲柄332以及连杆333,所述第一曲柄331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上,所述第二曲柄332固定在所述夹持座32上,所述连杆3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331和第二曲柄332铰接。由于第一曲柄331的位置固定不变,而连杆333的一端铰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径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夹持轮、两个夹持臂以及旋转动力源,所述夹持轮固定在所述固定座朝向被夹持物的一侧面上,所述两个夹持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所述旋转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两个夹持臂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每一个所述的夹持臂上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可弹性形变的夹持掌组件,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掌组件与夹持轮共同夹紧被夹持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座、夹持轮、两个夹持臂以及旋转动力源,所述夹持轮固定在所述固定座朝向被夹持物的一侧面上,所述两个夹持臂分别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座的两侧;所述旋转动力源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并与所述两个夹持臂传动连接,所述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两个夹持臂相互开合运动;每一个所述的夹持臂上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均安装有一个可弹性形变的夹持掌组件,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夹持掌组件与夹持轮共同夹紧被夹持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包括转接座、夹持座以及用于限位所述夹持座相对位置的曲柄连杆组件,所述转接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夹持座的一端铰接在所述转接座的另一端上,所述夹持掌组件安装在所述夹持座的另一端;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与夹持座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以及连杆,所述第一曲柄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二曲柄固定在所述夹持座上,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铰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上安装有第一直齿轮,所述固定座内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套固有第二直齿轮,且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第一锥齿轮,每一个所述夹持臂的转接座上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旋转轴两端的两个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两个转接座上的两个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动力源为旋转电机,所述第一直齿轮通过联轴器连接在所述旋转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掌组件包括夹持掌、叉架、弹簧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宁元小强张爱东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