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体以及用于改善磨床支承体磨损状况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0758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改进平面磨床(1)的板或磨带的支承体(54)磨损状况的方法。所述支承体(54)具有一个基体(18),在该基体上以热喷镀工艺镀覆上至少0.3mm厚的耐磨主层。这个主层由具有一定孔隙率的氧化杂质构成非均质镀层。如果该支承体(54)是一个进给单元(20,28)的辊,则对辊体进行打毛并在热喷镀工艺中镀覆上一个粘附底层和所述主层。所述主层是大约各一半的铬钢、尤其是13%的铬钢和耐磨的硬材料组成,并通过所述主层得到一个粗糙的、不滑的且耐磨损的表面。如果该支承体(54)是一个磨带接触辊(9,9’)时,则在热喷镀工艺后磨削这个接触辊。如果该支承体(54)是磨带支座(50)时,则将基体(18)打毛并在热喷镀工艺中镀覆上一个粘附底层然后镀覆所述主层。为了得到一个光滑的表面磨削所述耐磨损的主层并且为了得到一个高的滑动能力而构成层结构本身。(*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进平面磨床支承体磨损状况的方法,尤其是至少用于进给单元的被驱动的辊和/或磨带接触辊的和/或反作用力支座的和/或反作用力辊的支承体。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平面磨床的板或磨带的支承体,它们或者构成进给单元的被驱动的辊和/或构成磨带接触辊和/或构成反作用力支座和/或反作用力辊。
技术介绍
几十年来平面磨床是磨床中一个特别种类。磨床有着可观的尺寸。其高度为1.5至3米,长度根据磨头从一米一直延伸到数米。典型的机床宽度为1至3米多。在通常情况下平面磨床适用于专门的情况,主要是要被磨削的工件宽度。工件接着工件连续地通过机床。因此在专业术语上对于较大的磨床称之为一个磨削传送线,它将输入和输出相互连接。一个典型的应用场合是粗加工板的磨削。其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底面和顶面在整个宽度上同时被磨削。粗加工板在直接挤压后具有一个0.5mm且更大的过厚,在磨削加工后要达到一个名义尺寸,厚度误差为±1÷3/100mm。厚度误差必需在整个平面上保持均匀。对于加工完的工件要求到达非常高的表面质量。精整磨作为第一级磨削要求大功率的电机用于去除绝大部分材料量。对于要被磨削板的强制通过输送也同样需要大功率电机。在这里也产生绝大部分进给力。对于数平方米的板尺寸相应巨大的磨削加工还受到最高精度和机床、主要是机床床身稳定性的制约。对于平面磨床采用极其不同的磨削方法。这已经由磨削加工形式给出,它们是精整磨、细磨或底磨(Schuhschliff)。为此首先采用磨带、磨辊或刷辊。除了已经提到过的板磨以外,此类平面磨床还使用在许多其它范围,例如用于细木板、门,除了硬纤维板和软纤维板和胶合板或其它层压塑料外也用于石膏纤维板、水泥纤维板、地面板,还用于橡胶板、镶木板、软木板和茎杆板,尤其也用于金属磨削。对应于局部非常剧烈的磨削加工磨带和磨辊也包括刷辊在一般意义上都是磨损部件,它们在相对较短的加工使用后必需被替换或再加工。这涉及到一种似乎不可改变的加工工具的磨损,尽管它们比要被加工的工件更有韧性和硬度,但是仍然磨损。第二类支撑或支承体,它们可能是磨带或要被加工的工件、如加工板。在此涉及支承体,它们本身移动并具有一个适当驱动或位于静止并且用于将在支承体前面滑过的磨带顶压到要被加工的工件上。*进给单元的辊具有在工件通过平面磨床时精确导向的任务以及对于被驱动的辊要对工件给予必要的进给力。移动速度要与目前必需的各种磨削加工无关地尽可能地保持恒定。进给单元的被驱动的辊具有一个成形的表面。为了得到表面形状最经常采用所谓的滚花。在此通过十字、对角铣削的约2-3mm深的网槽构成凸出的轴头。轴头相对于要被移动的工件给出一个良好的配合,使得能够传递必需的力。辊轴头与工件之间的滑动在辊表面产生磨损。为了保持配合有时候辊必需重新通过滚花保持在初始状态。因为在此必需去除1-3mm因此在再滚花后辊具有更小的直径,使得被加工的辊不再可能与其它辊安装在一排里面。在具体的应用中再加工的辊不再能够重复使用。*对于磨带接触辊呈现出其它条件。磨带通过一个磨带接触辊驱动。在这里也由于必需传递的巨大作用力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滑动。这种状况与进给单元的被驱动的辊相比在双重方面更加困难。配有轴头的进给辊作用于粗糙的未磨削工件,因此允许在一定程度上顶压工件。磨带接触辊必需光滑,由此通过磨带在工件上可以实现表面磨削的高要求。为了将驱动力无论如何都能传递到磨带,曾尝试对表面进行调质,使得尽管光滑的辊也得到更好的附着力和耐磨性。中请者本身曾尝试,通过在等离子喷镀工艺中更大的张力实现所谓的表面调质。对于等离子喷镀已知两种方法对于气体等离子喷镀在一个阳极极化的水冷喷嘴与一个钨丝阴极之间点燃一个电弧。这个电弧被等离子气体(通常为添加H2或He的Ar)透穿,由此构成高能量的等离子射线。粉末状添加物借助于专门的粉末输送器输送,在等离子射线中熔化,向着母材加速并镀覆成所期望的层。第二种方法是真空等离子喷镀。一个真空等离子喷镀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约2至3m3大的真空室,它在过程开始前被抽真空。由于高的颗粒速度和良好的熔化条件可以使层的孔隙率低于1%。对于这种方法在喷嘴的阳极与工件之间可以点燃一个附加传榆的电弧。这个传榆电弧附属下面的功能预热工件,清洁要被镀层的表面,输送附加的能量用于熔化颗粒并在喷镀期间为了最佳的层调质保持衬底温度恒定。通过这种技术能够无氧化地喷镀具有高的氧亲和力的特殊材料(如Ti,Tic或Ta)。大量的磨带接触辊通过真空等离子喷镀方法进行处理。但是不考虑一些完全特殊的情况,等离子喷镀方法在实践中没有经过考验。尽管等离子镀覆技术非常昂贵但是在一定的运行时间后在一些情况下在辊表面上仍出现局部的缺陷,使改善的表面又被破坏。*已知用于一种几乎已经极其剧烈磨损状况的第三种支承体是磨带支座和反作用力支座。从反作用力支座将一个高的滑动能力直接延长到板材料。在现有技术中在磨带支座与磨带之间设置一个板状中间层,该中间层富含石墨。对于磨带支座在磨损后可以更换石墨层。不考虑所谓的石墨中间层,对于上述支承体不涉及一般的磨损部件,因为磨损是相对微小的。尽管如此有时或者完全替换反作用力支座或者对于磨带接触辊必需相对费事的再磨削。在多次再磨削之后磨带支承辊直径减小到必需使用新的辊。平面磨床必需在更长的周期中进行检修并更换失效的部件,如支承、驱动装置等。缺陷是,当各结构部件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时,则在两个大的检修循环之间的相应维修工作可能引起所不期望的机床停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以及一种装置,在保持价值以及支承体使用寿命的同时对磨损状况进行改善并使整个磨床的保养状况最佳化。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具有一个基体,在热喷镀工艺中在该基体上镀覆一个至少0.3mm厚的耐磨主层,其中所述主层由具有氧化杂质的非均质层构成。所述主层最好具有一定的孔隙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支承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承体具有一个基体和一个外面的、在热喷镀工艺中镀覆的耐磨的0.3mm厚的主层,其中所述主层的结构具有氧化杂质且是非均质的。优选主层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尤其采用金属氧化物作为氧化杂质。通过本专利技术已经认识到,在前面所述的喷镀等离子层的解决建议中多个参数未受注意。一个重要的知识在于,一个足够的层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常在0.1至0.2mm的薄层条件下选择一个相对较软的基体,可能容易产生表面缺陷。此外,可能产生偏心旋转。等离子喷镀工艺对于某些应用具有原理上的优点,得到一个具有非常微少孔隙率的相对均质的层。但是,按照本专利技术如果产生一个远厚于0.3mm的非均质层,已经证实具有很大的优点。如果整个镀层具有尽可能多的大小极其不同的氧化物颗粒,是特别有利的。当表面不断磨损时表面的特性也不改变,因为连续的孔隙率和氧化颗粒在层厚内部起到作用。通过孔隙率与磨损无关地保持一个良好的不滑性。如果主层具有足够的厚度,重复的再磨削也不改变表面结构。不考虑完全特殊的情况,等离子喷镀工艺不具有上述优点。此外等离子喷镀工艺是非常费事和昂贵的。目前的实验显示出非常好的结果,尤其是对于进给单元的被驱动的辊。对于高负荷的旋转辊已知,对于具有不同材料的镀层作为大多不能完全了解的应力后果可能产生过早的缺陷和断裂。但是对于本专利技术在长时间的实验运行后没有证实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改进平面磨床(1)中支承体磨损状况的方法,尤其是至少用于进给单元(20)的被驱动的辊(23)和/或磨带接触辊(9,9’)的和/或反作用力支座(50)的和/或反作用力辊(32)的支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具有一个基体(18,51),在热喷镀工艺中在该基体上镀覆一个至少0.3mm厚的耐磨主层(73),其中所述主层(73)由具有氧化杂质的非均质层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米勒T雷伯
申请(专利权)人:斯泰纳曼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