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947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包括墙体和暗柱;所述暗柱设于墙体内,并位于靠近梁与柱的墙体的一侧;所述暗柱的厚度小于墙体的截面长边尺寸;所述暗柱内设有暗柱钢筋,墙体内设有墙体钢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墙内柱脚与梁端处设置暗柱,通过暗柱来承担柱与梁传递至墙上的内力与弯矩,保证墙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可减薄整个墙体的厚度,节约墙体混凝土与钢筋等材料的使用量,还节省了混凝土浇筑与钢筋绑扎的工期,增加了下部副厂房的空间,为设备的布设及人员的通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且施工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易于推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工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墙体构造方式分为实心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等。在设计中,要求墙体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还应满足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潮、防水等要求。水电站厂房结构一般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发电机支承结构;上层结构主要包括厂房构架、各层楼板、吊车梁屋面系统及围护结构等,下部结构主要有尾水管、蜗壳和机墩以及水下墙、墩等。厂房排架上游柱一般固定于上游墙墙顶,下游排架柱一般固定在尾水闸墩顶部,厂房下游墙与尾水闸墩采用整体浇筑的厚墙,厂房内墙体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体,墙体为竖向悬臂结构,墙体下端与基础相接,上端与板或梁相接。为了承载墙体受到的平面内弯矩作用,一般会在墙肢平面的端部设置暗柱,对于柱脚与梁端处等墙体内力集中作用点,一般不会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这就需要增大墙体的截面尺寸,以满足结构轴压比的要求,以控制结构的延性,保证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通过把整个墙体厚度加大来进行修筑,虽然这种做法也满足了结构要求,但却造成了工程量的不必要性增大,也相应的增加了混凝土浇筑的工期。现有技术中对暗柱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多种方法,但却没有能够有效的保证暗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如中国专利“一种既有建筑砌体增加暗柱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公开号:CN103075018A,公开日:2013.5.1)”公开的暗柱结构,该结构主要针对的是既有建筑砌体中暗柱结构的加固改造方案,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在墙体两侧附加的槽钢,并用穿墙螺栓和缀板连接使槽钢紧扣墙体,对墙体产生预压应力,形成暗柱支承墙体上部荷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该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施工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易于推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保证了墙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包括墙体和暗柱;所述暗柱设于墙体内,并位于靠近梁与柱的墙体的一侧;所述暗柱的厚度小于墙体的截面长边尺寸;所述暗柱内设有暗柱钢筋,墙体内设有墙体钢筋。所述暗柱的数量根据墙体的应力决定。所述暗柱之间相互平行。所述暗柱沿铅直方向布置。所述暗柱的断面为规则结构、异性结构或变截面结构中的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墙内柱脚与梁端处设置暗柱,通过暗柱来承担柱与梁传递至墙上的内力与弯矩,保证墙体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可减薄整个墙体的厚度,节约墙体混凝土与钢筋等材料的使用量,还节省了混凝土浇筑与钢筋绑扎的工期,增加了下部副厂房的空间,为设备的布设及人员的通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且施工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易于推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暗柱,11-墙体钢筋,21-暗柱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所示,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包括墙体1和暗柱2;所述暗柱2设于墙体1内,并位于靠近梁与柱的墙体1的一侧;所述暗柱2的厚度小于墙体1的截面长边尺寸;所述暗柱2内设有暗柱钢筋21,墙体1内设有墙体钢筋11。所述暗柱2内设有一个或多个暗柱钢筋21,暗柱2的数量根据墙体1应力决定,有些位置应力比较集中,就需要很厚的墙体,设置暗柱2可减薄整个墙体1的厚度,暗柱钢筋21的绑扎方式按照柱的配筋方式绑扎。所述暗柱钢筋21设置应满足《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中设计构造规定。所述暗柱2之间相互平行,其中暗柱2应满足《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所述暗柱2沿铅直方向布置,如因结构需要或空间限制,暗柱2断面可为规则结构(如: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脚形等)或异性结构或变截面结构中的一种,暗柱2的走向也可以不完全按铅直方向,其中墙体1应满足《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2009)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本技术的实施过程如下:1.首先应初拟排架柱、梁、墙体1等结构尺寸。2.根据排架柱与梁的受力情况,分析并计算出柱脚与梁端的内力与弯矩。3.根据力的传递原理,分析并计算出墙体1及暗柱2的内力与弯矩。4.根据各结构的内力与弯矩,复核并调整结构尺寸。5.分析并计算出各结构配筋。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针对的是新浇筑的混凝土墙体1,采用的方法是在墙体1受力集中的范围内按照柱的配筋方式绑扎暗柱2内部的钢筋,墙体1原有钢筋按照墙体1的配筋方式绑扎,待墙体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便在受力集中的位置形成了一个暗柱2,这样做既保证结构的塑性变形能力和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又节约了墙体1混凝土与钢筋等材料的使用量,节省了混凝土浇筑与钢筋绑扎的工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包括墙体(1)和暗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2)设于墙体(1)内,并位于靠近梁与柱的墙体(1)的一侧;所述暗柱(2)的厚度小于墙体(1)的截面长边尺寸;所述暗柱(2)内设有暗柱钢筋(21),墙体(1)内设有墙体钢筋(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包括墙体(1)和暗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2)设于墙体(1)内,并位于靠近梁与柱的墙体(1)的一侧;所述暗柱(2)的厚度小于墙体(1)的截面长边尺寸;所述暗柱(2)内设有暗柱钢筋(21),墙体(1)内设有墙体钢筋(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中部的暗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文杰向贤镜李刚严成斌王明陈小东杨曼陈琰袁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