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6843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包括转换支架主体、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杆和凸块,所述转换支架主体的顶端与固定支撑板相连接,且固定支撑板的两端通过转动铰链与转动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焊接在固定支撑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固定螺栓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下方,且第一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转动铰链设置在转动支撑板的内侧,且第三支撑杆通过固定螺栓与支撑块相连接,所述凸块位于转动支撑板的外侧。该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在转换支架主体上设置有转动支撑板,起到增加固定支撑板面积的作用,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
本技术涉及支撑胎架
,具体为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钢结构连桥桁架采用原位高空散装法进行安装,即在钢结构桁架下方设置临时支撑体系,使用塔吊由下往上逐层吊装钢梁、钢柱、斜撑,临时支撑体系主要由底部分配梁、支撑胎架、转换支架组成,目前钢结构支撑胎架在国内大规模地应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安装,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机库、房建等项目领域。但现有的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顶端的固定支撑板面积有限,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且不方便使用者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顶端的固定支撑板面积有限,不便于使用者的使用,且不方便使用者的安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包括转换支架主体、第一支撑架、第三支撑杆和凸块,所述转换支架主体的顶端与固定支撑板相连接,且固定支撑板的两端通过转动铰链与转动支撑板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焊接在固定支撑板的下端面,且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之间均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通过固定螺栓设置在第一支撑架的下方,且第一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转动铰链设置在转动支撑板的内侧,且第三支撑杆通过固定螺栓与支撑块相连接,所述凸块位于转动支撑板的外侧。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板的结构为旋转结构,且转动支撑板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9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架的宽度,且第一支撑架的中心与第二支撑架的中线重合。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撑板的安装结构为水平安装,且固定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架互为垂直。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安装结构为倾斜安装,且第二支撑杆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架的内侧和第二支撑架的内侧。优选的,所述支撑块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且支撑块关于第一支撑架呈轴对称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在转换支架主体上设置有转动支撑板,起到增加固定支撑板面积的作用,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且在转动支撑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支撑杆,起到稳定支撑转动支撑板的作用,有利于对转动支撑板的稳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架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起到调节固定支撑板安装高度的作用,便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在不同高度的使用,有利于使用者的安装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换支架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支撑板展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节点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支撑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转换支架主体,2、转动支撑板,3、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架,6、固定支撑板,7、第二支撑杆,8、转动铰链,9、支撑块,10、第三支撑杆,11、凸块,12、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包括转换支架主体1、转动支撑板2、第一支撑架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架5、固定支撑板6、第二支撑杆7、转动铰链8、支撑块9、第三支撑杆10、凸块11、固定螺栓12和固定螺栓孔13,转换支架主体1的顶端与固定支撑板6相连接,且固定支撑板6的两端通过转动铰链8与转动支撑板2相连接,转动支撑板2的结构为旋转结构,且转动支撑板2的旋转角度范围为0-90°,设置转动支撑板2起到增加固定支撑板6面积的作用,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固定支撑板6的安装结构为水平安装,且固定支撑板6与第一支撑架3互为垂直,这样设置有利于固定支撑板6的固定安装,第一支撑架3焊接在固定支撑板6的下端面,且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5之间均通过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7相连接,第一支撑架3的宽度小于第二支撑架5的宽度,且第一支撑架3的中心与第二支撑架5的中线重合,在第一支撑架3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5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13,起到调节固定支撑板6安装高度的作用,便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在不同高度的使用,有利于使用者的使用,第二支撑杆7的安装结构为倾斜安装,且第二支撑杆7均匀分布在第一支撑架3的内侧和第二支撑架5的内侧,这样设置有利于对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5的稳定支撑,第二支撑架5通过固定螺栓1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的下方,且第一支撑架3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5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13,第三支撑杆10通过转动铰链8设置在转动支撑板2的内侧,且第三支撑杆10通过固定螺栓12与支撑块9相连接,支撑块9采用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支撑架3相连接,且支撑块9关于第一支撑架3呈轴对称安装,这样设置有利于对第三支撑杆10的固定安装,凸块11位于转动支撑板2的外侧。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时,先检查转换支架主体1的各结构是否完好,检查完毕后,根据需要使用的高度,将第一支撑架3上的固定螺栓孔13与第二支撑架5上的固定螺栓孔13相对应,并用固定螺栓12固定,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7可对第一支撑架3和第二支撑架5进行稳固支撑,当需要使用转动支撑板2时,可将固定支撑板6两侧的转动支撑板2通过转动铰链8打开,并将转动支撑板2下方的第三支撑杆10通过转动铰链8打开,再将第三支撑杆10下端的固定螺栓孔13与支撑块9上的固定螺栓孔13相对应,并用固定螺栓12固定,凸块11可防止转动支撑板2上放置的物品滑落,以上便完成该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包括转换支架主体(1)、第一支撑架(3)、第三支撑杆(10)和凸块(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支架主体(1)的顶端与固定支撑板(6)相连接,且固定支撑板(6)的两端通过转动铰链(8)与转动支撑板(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焊接在固定支撑板(6)的下端面,且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5)之间均通过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7)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5)通过固定螺栓(1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的下方,且第一支撑架(3)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5)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13),所述第三支撑杆(10)通过转动铰链(8)设置在转动支撑板(2)的内侧,且第三支撑杆(10)通过固定螺栓(12)与支撑块(9)相连接,所述凸块(11)位于转动支撑板(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包括转换支架主体(1)、第一支撑架(3)、第三支撑杆(10)和凸块(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支架主体(1)的顶端与固定支撑板(6)相连接,且固定支撑板(6)的两端通过转动铰链(8)与转动支撑板(2)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3)焊接在固定支撑板(6)的下端面,且第一支撑架(3)与第二支撑架(5)之间均通过第一支撑杆(4)和第二支撑杆(7)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5)通过固定螺栓(12)设置在第一支撑架(3)的下方,且第一支撑架(3)的下端与第二支撑架(5)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孔(13),所述第三支撑杆(10)通过转动铰链(8)设置在转动支撑板(2)的内侧,且第三支撑杆(10)通过固定螺栓(12)与支撑块(9)相连接,所述凸块(11)位于转动支撑板(2)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琳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州汉工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