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宝义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6561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30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其结构包括主轴防护罩、立臂、照明灯、固定支座、电控柜、主机、散热槽、固定底座、冲压下模、冲压上模、冲压主轴。本实用的有益效果:设有的立臂内部通过冲压主轴上升来带动配动块,进而通过传动绳带动水箱堵头上升从而打开放水槽流量,再通过水压触发水槽阀门,使冷却头进行冷却,设有的水槽阀门带动吊绳将传动压杆提升,并带动活动架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进行真空连接,从而使真空分布管上的脱模板通过真空压力进行自动脱模,即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取料,也省略了人工脱模的操作,且能够进行自动冷却,保障了工件质量的同时,也防止了操作员烫伤,使用起来更加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属于全自动冲压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汽车配件的成型的方式很多种,冲压成型是其中一种成型方式。冲压的原理就是在冲床的带动下,模具在坯件上成型。传统的加工方法是手工操作机床操作,这种方式精度差、生产效率不高,因此诞生出全自动冲压装置,现有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一般采用传送带配合机械臂对加工件进行冲压成型,但存在着智能化程度低,功能不完善,使用不方便、适应性差的问题。现有的技术不能够通过真空气压自动进行脱模并冷却,需要操作员手动脱模,就容易导致汽车配件受到损坏、磕碰等风险,且热成型冲压的汽车配件容易将操作员烫伤,因此使用起来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技术不能够通过真空气压自动进行脱模并冷却,需要操作员手动脱模,就容易导致汽车配件受到损坏、磕碰等风险,且热成型冲压的汽车配件容易将操作员烫伤,因此使用起来安全性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其结构包括主轴防护罩、立臂、照明灯、固定支座、电控柜、主机、散热槽、固定底座、冲压下模、冲压上模、冲压主轴,所述的立臂底部设于主机顶端前端且后端与固定支座前端相扣合,所述的主轴防护罩上端通过嵌入方式设于立臂顶部前端,所述的立臂下端设有冲压下模,所述的冲压下模上端与冲压上模底部相套合,所述的电控柜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固定支座右侧,所述的照明灯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支座右侧上端,所述的冲压上模顶部与冲压主轴下端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立臂内部设有配动块、第一辊筒、传动绳、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壳体、冷却水箱、水箱堵头、放水槽、水槽阀门、连接水管、联动辊筒、吊绳、升降板、升降导轨架、第一弹簧、传动压杆、压杆脚仔、活动架、连接杆、第一接头、真空弯管、外部接头、真空直管、第二接头、第二弹簧、真空分布管、脱模板、冷却头,所述的配动块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冲压主轴上端右侧,所述的第一辊筒通过焊接方式设于配动块前端中部,所述的第二辊筒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设于壳体上端中部,所述的第三辊筒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内部顶端位置,所述的第四辊筒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设于壳体内部右上角,所述的冷却水箱为矩形结构且设于壳体右侧上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冷却水箱右侧底部设有放水槽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传动绳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辊筒,所述的传动绳右侧固定连接水箱堵头上端,所述的水箱堵头为圆筒形结构且安装于放水槽顶端,所述的传动绳左端与第二辊筒底部相贴合,所述的第三辊筒上端与传动绳中部相贴合,所述的第四辊筒上端与传动绳右端相贴合,所述的水槽阀门通过扣合方式活动安装于放水槽左侧中部,所述的连接水管右端与放水槽底部相扣合,所述的冷却头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壳体左侧中部,所述的冷却头与连接水管左侧相扣合,所述的升降导轨架为倒T形结构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中部下端,所述的升降板与升降导轨架长边相套合,所述的升降板底部两侧各通过第一弹簧与升降导轨架下端相连接,所述的联动辊筒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中部上端位置,所述的升降板左侧通过吊绳与水槽阀门左侧相连接,所述的吊绳中部与联动辊筒上端相贴合,所述的升降板右侧与传动压杆顶端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活动架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右侧下端,所述的外部接头设于外部接头右侧底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外部接头左侧与真空直管右端相套合,所述的真空直管左侧通过扣合方式与第二接头相连接,所述的传动压杆底部通过压杆脚仔与活动架上端中部相连接,所述的活动架左侧与连接杆上端相扣合,所述的连接杆底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接头上端相连接,所述的真空分布管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左侧下端,所述的真空分布管上端与冲压下模内部相连接,所述的脱模板设于冲压下模内部且底部与真空分布管相连接,所述的脱模板下端中部通过第二弹簧与冲压下模内部相连接,所述的真空分布管底部右端与真空弯管相扣合,所述的真空弯管右侧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接头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水槽阀门包括传动拨片、转盘、活动轴、传动翘杆、翘杆脚仔,所述的传动拨片左侧与转盘右侧相扣合,所述的转盘左侧与传动翘杆右端相扣合,所述的传动翘杆与传动拨片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中部与活动轴相套合,所述的水槽阀门通过活动轴与放水槽左侧中部相连接,所述的传动翘杆通过翘杆脚仔与吊绳右端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底座为矩形结构且上端设有活动装设主机的凹槽,所述的固定支座底部通过嵌入方式设于主机顶部后端,所述的散热槽共设有两个且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主机右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冲压主轴、照明灯、电控柜与主机通过电连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如图1-5所示,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通过电控柜控制主机进行加工,设有的冲压主轴控制冲压上模与冲压下模进行汽车配件冲压成型,设有的照明灯用于为操作员提供照明,方便进行操作,通过主轴防护罩可以为冲压主轴提供有效的防护,防止油污渗入,设有的立臂用于冲压下模、冲压上模以及冲压主轴进行安装定位,设有的立臂内部通过配动块固定冲压主轴右侧上端,当冲压主轴完成冲压并进行上升时,设有的配动块带动第一辊筒以及传动绳进行上升,而后传动绳根据第二辊筒、第三辊筒、第四辊筒进行配动导向后带动冷却水箱内的水箱堵头进行上升,设有的水箱堵头用于将放水槽与冷却水箱隔离,当水箱堵头脱离放水槽则冷却水从放水槽下放,并通过水槽阀门的传动拨片拨动转盘,且放水槽底部通过连接水管将冷却水导入冷却头并对冲压下模进行冷却喷洒,而后转盘左侧设有的传动翘杆通过翘杆脚仔拖动吊绳向上移动,设有的吊绳中部通过联动辊筒联动上升,并将升降导轨架中部的升降板提升,而后通过升降板右端传动压杆带动活动架向上收起,进而使活动架两侧宽度缩小,设有的连接杆带动第一接头随着活动架左侧进行移动,进而使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进行嵌接,从而使真空弯管与真空直管实现了真空连接,设有的真空分布管通过真空弯管获取真空压力,并将真空分布管上端的脱模板顶起,进而使冲压下模自动脱模,省略的人工操作。本实用设有的立臂内部通过冲压主轴上升来带动配动块,进而通过传动绳带动水箱堵头上升从而打开放水槽流量,再通过水压触发水槽阀门,使冷却头进行冷却,设有的水槽阀门带动吊绳将传动压杆提升,并带动活动架将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进行真空连接,从而使真空分布管上的脱模板通过真空压力进行自动脱模,即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取料,也省略了人工脱模的操作,且能够进行自动冷却,保障了工件质量的同时,也防止了操作员烫伤,使用起来更加的自动化。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臂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立臂另一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轴防护罩-1、立臂-2、照明灯-3、固定支座-4、电控柜-5、主机-6、散热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其结构包括主轴防护罩(1)、立臂(2)、照明灯(3)、固定支座(4)、电控柜(5)、主机(6)、散热槽(7)、固定底座(8)、冲压下模(9)、冲压上模(10)、冲压主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臂(2)底部设于主机(6)顶端前端且后端与固定支座(4)前端相扣合,所述的主轴防护罩(1)上端通过嵌入方式设于立臂(2)顶部前端,所述的立臂(2)下端设有冲压下模(9),所述的冲压下模(9)上端与冲压上模(10)底部相套合,所述的电控柜(5)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固定支座(4)右侧,所述的照明灯(3)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支座(4)右侧上端,所述的冲压上模(10)顶部与冲压主轴(11)下端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立臂(2)内部设有配动块(201)、第一辊筒(202)、传动绳(203)、第二辊筒(204)、第三辊筒(205)、第四辊筒(206)、壳体(207)、冷却水箱(208)、水箱堵头(209)、放水槽(210)、水槽阀门(211)、连接水管(212)、联动辊筒(213)、吊绳(214)、升降板(215)、升降导轨架(216)、第一弹簧(217)、传动压杆(218)、压杆脚仔(219)、活动架(220)、连接杆(221)、第一接头(222)、真空弯管(223)、外部接头(224)、真空直管(225)、第二接头(226)、第二弹簧(227)、真空分布管(228)、脱模板(229)、冷却头(230),所述的配动块(201)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冲压主轴(11)上端右侧,所述的第一辊筒(202)通过焊接方式设于配动块(201)前端中部,所述的第二辊筒(204)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设于壳体(207)上端中部,所述的第三辊筒(20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207)内部顶端位置,所述的第四辊筒(206)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设于壳体(207)内部右上角,所述的冷却水箱(208)为矩形结构且设于壳体(207)右侧上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冷却水箱(208)右侧底部设有放水槽(210)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传动绳(203)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辊筒(202),所述的传动绳(203)右侧固定连接水箱堵头(209)上端,所述的水箱堵头(209)为圆筒形结构且安装于放水槽(210)顶端,所述的传动绳(203)左端与第二辊筒(204)底部相贴合,所述的第三辊筒(205上端与传动绳(203)中部相贴合,所述的第四辊筒(206)上端与传动绳(203)右端相贴合,所述的水槽阀门(211)通过扣合方式活动安装于放水槽(210)左侧中部,所述的连接水管(212)右端与放水槽(210)底部相扣合,所述的冷却头(230)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壳体(207)左侧中部,所述的冷却头(230)与连接水管(212)左侧相扣合,所述的升降导轨架(216)为倒T形结构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207)中部下端,所述的升降板(215)与升降导轨架(216)长边相套合,所述的升降板(215)底部两侧各通过第一弹簧(217)与升降导轨架(216)下端相连接,所述的联动辊筒(213)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207)中部上端位置,所述的升降板(215)左侧通过吊绳(214)与水槽阀门(211)左侧相连接,所述的吊绳(214)中部与联动辊筒(213)上端相贴合,所述的升降板(215)右侧与传动压杆(218)顶端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的活动架(220)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壳体(207)右侧下端,所述的外部接头(224)设于外部接头(224)右侧底部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外部接头(224)左侧与真空直管(225)右端相套合,所述的真空直管(225)左侧通过扣合方式与第二接头(226)相连接,所述的传动压杆(218)底部通过压杆脚仔(219)与活动架(220)上端中部相连接,所述的活动架(220)左侧与连接杆(221)上端相扣合,所述的连接杆(221)底部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接头(222)上端相连接,所述的真空分布管(228)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207)内部的左侧下端,所述的真空分布管(228)上端与冲压下模(9)内部相连接,所述的脱模板(229)设于冲压下模(9)内部且底部与真空分布管(228)相连接,所述的脱模板(229)下端中部通过第二弹簧(227)与冲压下模(9)内部相连接,所述的真空分布管(228)底部右端与真空弯管(223)相扣合,所述的真空弯管(223)右侧通过嵌入方式与第一接头(22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功能的汽车配件生产用全自动冲压装置,其结构包括主轴防护罩(1)、立臂(2)、照明灯(3)、固定支座(4)、电控柜(5)、主机(6)、散热槽(7)、固定底座(8)、冲压下模(9)、冲压上模(10)、冲压主轴(1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臂(2)底部设于主机(6)顶端前端且后端与固定支座(4)前端相扣合,所述的主轴防护罩(1)上端通过嵌入方式设于立臂(2)顶部前端,所述的立臂(2)下端设有冲压下模(9),所述的冲压下模(9)上端与冲压上模(10)底部相套合,所述的电控柜(5)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固定支座(4)右侧,所述的照明灯(3)通过嵌入方式安装于固定支座(4)右侧上端,所述的冲压上模(10)顶部与冲压主轴(11)下端通过套合方式相连接;所述的立臂(2)内部设有配动块(201)、第一辊筒(202)、传动绳(203)、第二辊筒(204)、第三辊筒(205)、第四辊筒(206)、壳体(207)、冷却水箱(208)、水箱堵头(209)、放水槽(210)、水槽阀门(211)、连接水管(212)、联动辊筒(213)、吊绳(214)、升降板(215)、升降导轨架(216)、第一弹簧(217)、传动压杆(218)、压杆脚仔(219)、活动架(220)、连接杆(221)、第一接头(222)、真空弯管(223)、外部接头(224)、真空直管(225)、第二接头(226)、第二弹簧(227)、真空分布管(228)、脱模板(229)、冷却头(230),所述的配动块(201)为矩形结构且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冲压主轴(11)上端右侧,所述的第一辊筒(202)通过焊接方式设于配动块(201)前端中部,所述的第二辊筒(204)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设于壳体(207)上端中部,所述的第三辊筒(20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壳体(207)内部顶端位置,所述的第四辊筒(206)通过扣合方式固定设于壳体(207)内部右上角,所述的冷却水箱(208)为矩形结构且设于壳体(207)右侧上端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冷却水箱(208)右侧底部设有放水槽(210)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传动绳(203)左侧固定连接第一辊筒(202),所述的传动绳(203)右侧固定连接水箱堵头(209)上端,所述的水箱堵头(209)为圆筒形结构且安装于放水槽(210)顶端,所述的传动绳(203)左端与第二辊筒(204)底部相贴合,所述的第三辊筒(205上端与传动绳(203)中部相贴合,所述的第四辊筒(206)上端与传动绳(203)右端相贴合,所述的水槽阀门(211)通过扣合方式活动安装于放水槽(210)左侧中部,所述的连接水管(212)右端与放水槽(210)底部相扣合,所述的冷却头(230)通过扣合方式设于壳体(207)左侧中部,所述的冷却头(230)与连接水管(212)左侧相扣合,所述的升降导轨架(216)为倒T形结构且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壳体(2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宝义
申请(专利权)人:叶宝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