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5139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氮化硅膜和背面氧化铝膜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一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第一激光开槽单元,所述铝栅线通过第一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硅片正面经激光开槽后形成至少两个互相垂直第二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二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由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成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接受不同角度的太阳光,增加电池对太阳光吸收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相应地,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一种单轴跟踪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有效吸收太阳辐射能,利用光生伏打效应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当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形成新的空穴-电子对,在P-N结电场的作用下,空穴由N区流向P区,电子由P区流向N区,接通电路后就形成电流。传统晶硅太阳能电池基本上只采用正面钝化技术,在硅片正面用PECVD的方式沉积一层氮化硅,降低少子在前表面的复合速率,可以大幅度提升晶硅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从而提升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对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开始研究PERC背钝化太阳电池技术。目前业界主流厂家的焦点集中在单面PERC太阳能电池的量产,而对于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也仅仅是一些研究机构在实验室做的研究。对于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由于光电转换效率高,同时双面吸收太阳光,发电量更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在太阳光直射太阳能电池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吸收的能量是最大的。在固定支架光伏系统中,由于太阳能电池的朝向固定,随着一天当中太阳的移动,太阳能电池接受到的太阳光的角度是不同的,吸收到的太阳光能量也很不稳定。对于单轴跟踪光伏系统,也不能很好地跟踪太阳光的角度,仍然没有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光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可接受不同角度的太阳光,增加电池对太阳光吸收量。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可接受不同角度的太阳光,增加光伏系统对太阳光吸收量。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单轴跟踪光伏系统,可接受不同角度的太阳光,增加光伏系统对太阳光吸收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连接;所述背面氮化硅膜和背面氧化铝膜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一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第一激光开槽单元,所述铝栅线通过第一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硅片正面经激光开槽后形成两个互相垂直第二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二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由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成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同方向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平行设置,同一组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在同一直线上呈间隔排列。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同一组相邻两个第二激光开槽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20m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的图案为线段、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的宽度为10-200μm,深度为0.5-20μm。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铝栅线的宽度为30-550μm;所述铝栅线的根数为30-500条;所述背银主栅的根数为2-8条。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背银主栅为连续直栅;或所述背银主栅呈间隔分段设置;或所述背银主栅呈间隔分段设置,各相邻分段间通过连通区域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背面氮化硅膜的厚度为20-200nm;所述背面氧化铝层的厚度为2-30nm;所述背面氮化硅膜的折射率为1.5-3.0。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是上述在电池正面设置有第二激光开槽区的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单轴跟踪光伏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是上述在电池正面设置有第二激光开槽区的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了改善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单轴跟踪光伏系统对太阳光的吸收率,本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采用激光开槽技术形成第二激光开槽区,第二激光开槽区内的绒面结构可以接受不同方向入射的太阳光,并通过凹槽内部的多次反射,将太阳光捕获,该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可以增加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单轴跟踪光伏系统对太阳光的吸收,提高双面电池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单轴跟踪光伏系统的发电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的又一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太阳能电池用于固定支架光伏系统时,太阳能电池的朝向固定,由于该光伏系统不能跟踪太阳移动,随着一天当中太阳的移动,太阳能电池接受到太阳光直射的时间很短暂。对于单轴跟踪光伏系统,也不能很好地跟踪太阳光的角度,仍然没有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阳光能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包括背银主栅1、铝栅线2、背面氮化硅膜3、背面氧化铝膜4、P型硅5、N型发射极6、正面氮化硅膜7和正银电极8;所述背面氮化硅膜3、背面氧化铝膜4、P型硅5、N型发射极6、正面氮化硅膜7和正银电极8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连接;所述背面氮化硅膜3和背面氧化铝膜4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开槽区9,每个第一激光开槽区9内设置至少1组第一激光开槽单元,所述铝栅线2通过第一激光开槽区9与P型硅5相连;所述铝栅线2与背银主栅1垂直连接;硅片正面经激光开槽后形成两组互相垂直第二激光开槽区10,每个第二激光开槽区10内设置至少1组由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成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为了改善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单轴跟踪光伏系统对太阳光的吸收率,本技术在太阳能电池的正面采用激光开槽技术形成第二激光开槽区10,第二激光开槽区10内的绒面结构可以接受不同方向入射的太阳光,并通过凹槽内部的多次反射,将太阳光捕获,该双面PERC太阳能电池可以增加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单轴跟踪光伏系统对太阳光的吸收,提高双面电池固定支架光伏系统和单轴跟踪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本技术至少设有两个第二激光开槽区10,可尽量确保第二激光开槽区10接受到不同角度的太阳光。至于第二激光开槽区10的设置方式可以使所述第二激光开槽区10与背银主栅1呈水平或垂直的状态,如图2;也可以使所述第二激光开槽区10与背银主栅1呈45°相交的状态,如图3。为了叙述方便,下文以图2中的设置方式进行说明,但不限于图2中第二激光开槽区10的设置方式。本技术将第二激光开槽区10划分为两种,一种为水平激光开槽区101,另一种为垂直激光开槽区102。水平激光开槽区101设有10-100个,两两所述水平激光开槽区101之间平行设置;相似地,垂直激光开槽区102同样设有10-100个,两两所述垂直激光开槽区102之间平行设置;水平激光开槽区101与垂直激光开槽区102垂直相交。同一水平激光开槽区101内设有至少一组由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成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当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数量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时,同一水平激光开槽区101内的第二激光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连接;所述背面氮化硅膜和背面氧化铝膜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一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第一激光开槽单元,所述铝栅线通过第一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硅片正面经激光开槽后形成至少两个互相垂直第二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二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由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成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背银主栅、铝栅线、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所述背面氮化硅膜、背面氧化铝膜、P型硅、N型发射极、正面氮化硅膜和正银电极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连接;所述背面氮化硅膜和背面氧化铝膜经过激光开槽后形成30-500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一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第一激光开槽单元,所述铝栅线通过第一激光开槽区与P型硅相连;所述铝栅线与背银主栅垂直连接;硅片正面经激光开槽后形成至少两个互相垂直第二激光开槽区,每个第二激光开槽区内设置至少1组由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成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同方向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组平行设置,同一组的第二激光开槽单元在同一直线上呈间隔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相邻两个第二激光开槽单元之间的间距为1-2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P型PERC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激光开槽单元的图案为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纲正方结彬赖俊文秦崇德何达能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