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电性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4897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6 07: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导电性辊,其柔软且不易产生漏白、图像浓度的降低、模糊等图像不良,而且也不易产生软化剂的渗出所导致的感光体等的污染以及与其相伴的图像不良。半导电性辊(1)具备在筒状的内层(2)的外周上层积外层(4)而得到的辊主体(5)。所述内层(2)由含有软化剂的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层(4)由在上述软化剂中于100℃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以下的弹性材料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电性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电性辊。
技术介绍
作为组装至利用电子照相法的成像装置中的显影辊,适合使用例如具备非多孔质且单层的辊主体的半导电性辊,该辊主体是将在二烯系橡胶中混配离子导电性橡胶而赋予了半导电性的橡胶组合物成型为筒状,进一步使其交联而形成的(专利文献1等)。但是,上述以往的半导电性辊的辊主体的硬度比较高,因此存在下述可能:例如在成像初期的阶段无法充分确保与感光体的抵接辊隙,特别是在图像的端部产生漏白。此外,在反复进行成像时,施加在色调剂上的应力增加,色调剂的寿命变短,作为其结果,还存在形成图像的图像浓度容易降低的趋势,或者在余白部分附着色调剂而存在容易产生模糊(脏版)的趋势。因此,为了防止产生这些图像不良,要求辊主体具有高的柔软性。因此,考虑使形成辊主体的橡胶组合物中含有油等软化剂来赋予该辊主体柔软性。但是,软化剂容易渗出到辊主体的外周面,因此在始终与感光体接触的状态下使用具备含有该软化剂的辊主体的半导电性辊作为例如显影辊时,存在渗出到辊主体的外周面的软化剂会污染感光体等而在形成图像上产生图像不良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974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电性辊,其柔软且不易产生漏白、图像浓度的降低、模糊(脏版)等图像不良,而且也不易产生软化剂的渗出所导致的感光体等的污染以及与其相伴的图像不良。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为半导电性辊,其具备包含筒状的内层和外层的辊主体,所述筒状的内层由含有软化剂的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层设置在所述内层的外周,由在所述软化剂中于100℃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以下的弹性材料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半导电性辊,其柔软且不易产生漏白、图像浓度的降低、模糊(脏版)等图像不良,而且也不易产生软化剂的渗出所导致的感光体等的污染以及与其相伴的图像不良。附图说明图1中,图(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半导电性辊的一例的整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b)是上述例的半导电性辊的端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半导电性辊的特征在于,具备包含筒状的内层和外层的辊主体,所述筒状的内层由含有软化剂的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层设置在该内层的外周,由在上述软化剂中于100℃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以下的弹性材料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形成内层的弹性材料含有软化剂,能够提高辊主体的整体的柔软性。此外,通过在该内层的外周设置由在上述软化剂中的溶胀率为1%以下而不易使该软化剂通过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外层,能够抑制软化剂通过该外层而渗出到其表面、即辊主体的外周面。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半导电性辊,其柔软且不易产生漏白、图像浓度的降低、模糊(脏版)等图像不良,而且也不易产生软化剂的渗出所导致的感光体等的污染以及与其相伴的图像不良。图1的(a)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半导电性辊的一例的整体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的(b)是上述例的半导电性辊的端面图。参照图1的(a)(b),该例的半导电性辊1具备2层结构的辊主体5,所述2层结构是在由含有软化剂的弹性材料构成的筒状的内层2的外周面3上层积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外层4。在内层2的中心的通孔6中插入固定有轴7。轴7例如由铝、铝合金、不锈钢等金属整体地形成。轴7例如藉由具有导电性的粘接剂与辊主体5电接合并被以机械方式固定;或者通过将外径大于通孔6的内径的轴压入通孔6中,从而与辊主体5电接合并被以机械方式固定。此外,如两图中放大所示,在外层4的表面、即辊主体5的外周面8上形成有氧化膜9。通过形成氧化膜9,该氧化膜9作为介电层发挥作用,能够降低半导电性辊1的介质损耗角正切。此外,氧化膜9作为低摩擦层发挥作用,能够良好地抑制色调剂的附着。而且,对于氧化膜9,例如仅通过在氧化性气氛中对外周面8照射紫外线等,使该外周面8附近的橡胶氧化,就能够简单地形成氧化膜9,因此能够抑制半导电性辊1的生产率降低、或制造成本升高。为了使结构简略化,同时使其耐久性等提高,内层2、外层4均优选形成为非多孔质的单层。需要说明的是,外层4的“单层”是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层的数量为单层,此外辊主体5的“2层”也是指内层2与外层4的均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层的数量为2层,任一情况下,通过紫外线的照射等而形成的氧化膜9均不包含在层数中。形成内层2的弹性材料不仅需要如上所述含有软化剂而具有适度的柔软性,而且为了赋予辊主体5半导电性,使半导电性辊1的辊电阻值为适合用于显影辊等的范围,还需要其为半导电性。作为该弹性材料,可以举出在各种橡胶中混配交联成分、软化剂和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而成的内层2用的橡胶组合物(内层用橡胶组合物)的交联物。另一方面,如上所述,需要形成外层4的弹性材料在内层2所含的软化剂中于100℃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以下。即,由溶胀率超过1%的弹性材料构成的外层4容易让软化剂通过,通过的软化剂渗出到外层4的表面、即辊主体5的外周面8上,从而容易污染感光体等。与此相对,通过利用在内层2所含的软化剂中的溶胀率为1%以下的弹性材料形成外层4,能够抑制上述软化剂的通过和渗出到外周面8,能够良好地抑制对感光体等的污染。需要说明的是,若考虑进一步提高该效果,则上述溶胀率在上述范围中优选为0.65%以下。对于溶胀率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从抑制软化剂通过的效果的方面出发,溶胀率可以包括至0%。但是,若溶胀率为上述1%以下、特别是0.65%以下的范围,则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效果,因此为了形成具有适度的柔软性、半导电性的外层4,一并考虑选择或制备弹性材料的容易性等时,溶胀率在上述范围中优选为0.2%以上的程度。对于将形成外层4的弹性材料在内层2所含的软化剂中的溶胀率调整为上述范围而言,例如弹性材料为橡胶组合物的交联物的情况下,根据内层2所含的软化剂的种类、等级等选择上述橡胶组合物所含的橡胶的种类、等级即可,或者合用2种以上橡胶的情况下,调整合用的橡胶的种类、等级、混配比例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内层2所含的软化剂作为试验用液体,除此之外,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K6258:2003“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耐液性的测定方法”所记载的“浸渍试验”,在浸渍温度100℃、浸渍时间24小时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的结果,利用式(1)求出体积变化率ΔV100(%),以该体积变化率ΔV100(%)表示溶胀率。式(1)中的符号如下所述。ΔV100:溶胀率(=体积变化率)(%)m1:浸渍前在空气中的质量(mg)m2:浸渍前在水中的质量(mg)※1m3:浸渍后在空气中的质量(mg)m4:浸渍后在水中的质量(mg)※1m5:重锤在水中的质量(mg)※1:使用重锤的情况下,加上重锤的质量。此外,为了赋予辊主体5半导电性,使半导电性辊1的辊电阻值为适合用作显影辊等的范围,还需要形成外层4的弹性材料为半导电性。进一步,优选上述弹性材料实质上不含有渗出到外层4的表面、即辊主体5的外周面8而污染感光体等的软化剂(排除软化剂)。作为该弹性材料,可以举出在各种橡胶中混配交联成分和根据需要的各种添加剂而成的外层4用的橡胶组合物(外层用橡胶组合物)的交联物。对于使用上述内层用橡胶组合物和外层用橡胶组合物来制作图1的(a)(b)的示例的辊主体5而言,例如将两种橡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导电性辊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导电性辊,其具备包含筒状的内层和外层的辊主体,所述筒状的内层由含有软化剂的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层设置在所述内层的外周,由在所述软化剂中于100℃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以下的弹性材料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11 JP 2016-2207691.一种半导电性辊,其具备包含筒状的内层和外层的辊主体,所述筒状的内层由含有软化剂的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外层设置在所述内层的外周,由在所述软化剂中于100℃浸渍24小时后的溶胀率为1%以下的弹性材料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电性辊,其中,形成所述内层的弹性材料由含有非极性橡胶和相对于该非极性橡胶总量每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大二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