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匹配的第二夹持部以及双头螺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转动轴枢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从枢接处向两端延伸形成夹口。第一夹持部沿着宽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双头螺杆分别贯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的圆柱形螺母螺旋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效果好,能够随意转动和调节角度,灵活度大,适用范围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架
,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夹持装置主要用于夹持麦克风、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目前市场上的夹持装置种类繁多,但是一般的夹持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夹持效果差,夹持装置夹持物件时容易产生晃动使物件滑落。而且现有的夹持装置无法转动和调节物品的角度以及方向,该夹持装置均存在笨重、结构复杂、操作复杂、可靠性低、通用性差和可调节范围小的问题。所以,需要对现有的夹持装置进行改进,优化其功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效果好,能够随意转动和调节角度的多功能夹持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匹配的第二夹持部以及双头螺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转动轴枢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从枢接处向两端延伸形成夹口;所述第一夹持部沿着宽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所述双头螺杆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的圆柱形螺母螺旋配合;通过旋转双头螺杆,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的两个圆柱形螺母沿双头螺杆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分开。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臂的前端设有一方形开口,第二夹臂的前端能够容置于所述方形开口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的夹口内侧均设有防滑齿。进一步地,所述双头螺杆包括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上螺旋和下螺旋;所述第一通孔内的圆柱形螺母旋入上螺旋,第二通孔内的圆柱形螺母旋入下螺旋。进一步地,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设有手柄。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一万向头;所述第一夹臂上设置有一向外凸伸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供万向头安装的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的端口上设有固定端盖,所述固定端盖与安装座的端口螺旋配合;所述万向头安装的安装座的安装孔内,通过旋入固定端盖将万向头锁定在安装孔内。进一步地,所述万向头上连接有一夹持支架;所述夹持支架包括一软管及麦克风夹子,所述软管一端与所述万向头连接、另一端与麦克风夹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万向头上连接手机固定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螺杆和圆柱形螺母的配合,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相互靠近或分开,从而能够可靠、有效地夹持物品。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效果好,能够随意转动和调节角度,灵活度大,适用范围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双头螺杆的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实施例示意图(装配夹持支架)。图中: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双头螺杆3、转动轴4、圆柱形螺母5、万向头6、手柄7、夹口8、防滑齿9、安装座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方形开口13、安装孔14、固定端盖15、夹持支架16、上螺旋17、下螺旋1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部1、与第一夹持部1相匹配的第二夹持部2以及双头螺杆3。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通过转动轴4枢接,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从枢接处向两端延伸形成夹口8。第一夹持部1沿着宽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11且第一通孔11内设有圆柱形螺母5。第二夹持部2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1相适配的第二通孔12,第二通孔12内设有圆柱形螺母5,双头螺杆3分别贯穿第一穿孔11和第二穿孔12并与第一穿孔11和第二穿孔12内的圆柱形螺母5螺旋配合。具体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中后部沿着宽度方向分别开设有与转动轴轴线平行的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内固定安装有圆柱形螺母5,两个圆柱形螺母5为结构相同的圆柱形、且两个圆柱形螺母上的螺孔一一对应。双头螺杆3包括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上螺旋17和下螺旋18;第一夹持部1的圆柱形螺母5旋入上螺旋17内,第二夹持部2的圆柱形螺母5旋入下螺旋18内,通过旋转双头螺杆3,第一夹持部1上的圆柱形螺母5和第二夹持2部上的圆柱形螺母5沿双头螺杆3可相互靠近或者远离地移动,进而控制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相互靠近夹持物品或分开取出物品。优选地,第一夹臂1的前端设有一方形开口13,第二夹臂的前端能够容置于方形开口13内。优选地,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形成的夹口8内侧均设有防滑齿9。优选地,双头螺杆3包括两段螺旋方向相反的上螺旋17和下螺旋18。第一通孔11内的圆柱形螺母5旋入上螺旋17,第二通孔12内的圆柱形螺母5旋入下螺旋18。优选地,双头螺杆3的一端设有手柄7。优选地,它还包括一万向头6;第一夹臂1上设置有一向外凸伸的安装座10,安装座10上设有供万向头6安装的安装孔14。优选地,安装座10的端口上设有固定端盖15,固定端盖15与安装座10的端口螺旋配合。即万向头6安装的安装座10的安装孔14内、并通过固定端盖15将万向头6紧固在安装孔14内。其中,安装座10端口外侧壁设有外螺纹与设置在固定端盖15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连接,通过在安装座10端口上旋入固定端盖15,使万向头6能够很好地锁定在安装孔内。优选地,如图4所示,万向头6上连接有一夹持支架17。夹持支架17包括一软管(图未示)及麦克风夹子(图未示),软管一端与所述万向头连接、另一端与麦克风夹子连接。其中,通过软管可360度全方位转动和调节物品的角度以及方向。优选地,万向头6上连接手机固定架(图未示)。万向头除了可以装配夹持支架17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装配手机固定架,该手机固定架连接的方式与上述夹持支架17的连接方式一样,这里就不一一累述。本技术通过螺杆和圆柱形螺母的配合,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能够相互靠近或分开,从而能够可靠、有效地夹持物品。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持效果好,能够随意转动和调节角度,灵活度大,适用范围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匹配的第二夹持部以及双头螺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转动轴枢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从枢接处向两端延伸形成夹口;所述第一夹持部沿着宽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所述双头螺杆分别贯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的圆柱形螺母螺旋配合;通过旋转双头螺杆,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的两个圆柱形螺母沿双头螺杆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分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匹配的第二夹持部以及双头螺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通过转动轴枢接,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从枢接处向两端延伸形成夹口;所述第一夹持部沿着宽度方向上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所述第二夹持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圆柱形螺母,所述双头螺杆分别贯穿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并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的圆柱形螺母螺旋配合;通过旋转双头螺杆,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的两个圆柱形螺母沿双头螺杆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进而实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分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的前端设有一方形开口,第二夹臂的前端能够容置于所述方形开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形成的夹口内侧均设有防滑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政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唯好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