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轴装置,包括座体、旋转轴及垫片,其中该座体无法供冲压变形,且座体内部贯设的轴孔内活动组装有可供冲压变形的旋转轴,而旋转轴具有枢接于轴孔内的头部,且头部底面延伸有穿出于轴孔外部的轴柱及铆接部,再在轴柱上装设有供抵贴于座体底面的垫片,当座体利用底部外侧的对接部嵌设于第一板材后,即可将铆接部穿过第二板材的通孔,并凭借冲压加工来冲压于铆接部,以使铆接部产生形变而抵靠于通孔内壁面处,其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便可利用座体及旋转轴来呈活动式相对旋转,并通过垫片于旋转时产生一阻尼摩擦力,再凭借铆接部的冲压铆接方式使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旋转更为平稳、顺畅,且同时达到可减少第二板材厚度的效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轴装置,尤指座体轴孔内装有旋转轴,且旋转轴的轴柱上套有垫片,当座体嵌设于第一板材后,可利用冲压方式将旋转轴的铆接部产生形变而抵靠于第二板材通孔内壁面,且当座体与旋转轴旋转时可凭借垫片产生的阻尼摩擦力,达到使旋转平稳的效用。
技术介绍
按,一般转轴系提供二个构件之间作相互连接,并使其中一构件可相对于另一构件旋动而具有转动的功能,而许多产品都会使用到转轴结构,例如门、窗、电信用机柜、工业电脑、工作母机等,便可利用转轴作为门板、窗板、架板、背板、外盖与另一门板、外框、机架或底座活动枢接,辅以进行稳定的开启或盖合,随着转轴的大量使用,其不同型式的转轴也会有不同的结构与组装方式。然而,目前应用于二板件间的转轴,其中一部份转轴系利用焊接、螺丝锁固、铆接固定等以附加的方式设置在二板件之间,不过此种转轴受限于转动角度的限制而容易影响到二板件之间可供活动掀翻或旋转的空间与范围,也有些转轴系穿设在二平行板件的轴孔内,以供其中一板件可相对于另一板件进行旋转,请参阅如图8所示,是现有转轴的侧视剖面图,其中该转轴A为装设于二平行第一板材B的通孔B1与第二板材C的穿孔C1内,并由转轴A一侧处所凸出的止挡体A1抵靠于第一板材B的通孔B1周围表面上,而转轴A另一侧处所凸出的扣持端A2则扣持于第二板材C的穿孔C1周围表面上形成活动枢接后,即可通过转轴A提供二平行的第一板材B或第二板材C进行旋动而具有转动的功能。但是,该转轴A为单一式构件并穿设于第一板材B的通孔B1与第二板材C的穿孔C1内,当第一板材B与第二板材C以转轴A为轴心作相对旋转时,便会造成通孔B1、穿孔C1处很容易与转轴A的止挡体A1、扣持端A2产生大面积的接触与磨擦,导致第一板材B与第二板材C相对旋转时便会受到很大阻力而相当的不顺畅,若是用力扳动于第一板材B或第二板材C旋动时,也会导致使转轴A上容易生成毛边、碎屑而形成卡制的现象,并在过度磨擦后便会形成有较大缝隙,进而使转轴A与第一板材B、第二板材C之间产生有松动,甚至是偏摆或翘起的情况发生,整体结构稳定性也较差,难以符合实用性的要求,即为有待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故,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转轴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旋转轴及垫片,其中:该座体由无法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其内部具有贯通的轴孔,并在座体底部外侧处设有供嵌设于预设第一板材的孔洞处的对接部;该旋转轴由可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且活动组装于座体的轴孔内,其具有活动枢接于轴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中央处向下延伸有外径较小而穿出于轴孔外部的轴柱,且轴柱底部延伸有铆接于预设第二板材的通孔处结合成为一体的铆接部,而铆接部周边下方接近中央位置朝轴柱方向形成有外径渐缩且供冲压加工产生形变后抵靠于通孔内壁面处的接合面上的导斜面;该垫片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并设置于座体下方处且套设至旋转轴的轴柱上,其内部贯设有供旋转轴的轴柱穿过的嵌合孔。所述的转轴装置,其中:该座体的轴孔顶部处朝外形成有外径渐扩的挡止面,而该旋转轴的头部外侧处朝轴柱方向形成有外径渐缩且供挡止面抵靠的抵持面。所述的转轴装置,其中:该座体的对接部下方相邻于轴孔处形成有缩小外径的中空定位柱,并在定位柱外表面上设有向内凹陷且缩小外径的环状沟槽,再在定位柱底面处形成有平整状且供垫片表面抵贴的贴合平面。所述的转轴装置,其中:该旋转轴的轴柱底部外缘处朝外形成有抵持凸环。所述的转轴装置,其中:该铆接部的导斜面下方一定距离处朝铆接部底面方向形成有外径渐缩且冲压加工产生形变后与通孔周围表面上形成一共平面的斜切面。所述的转轴装置,其中:该垫片的嵌合孔的孔径大于轴柱的外径,且小于铆接部的外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乃在于该座体由无法供冲压变形的金属制成,并在座体内部贯设的轴孔内活动组装有旋转轴,而旋转轴由可供冲压变形的金属制成,且旋转轴枢接于轴孔内的头部底面延伸有穿出于轴孔外部的轴柱及铆接部,再在轴柱上装设有供抵贴于座体底面且具弹性的垫片,以凭借垫片来使座体与旋转轴稳固结合定位,而当座体利用底部外侧的对接部嵌设于第一板材后,即可将铆接部穿过第二板材的通孔,并凭借冲压加工方式来冲压于铆接部,以使铆接部产生形变而抵靠于通孔内壁面处,进而使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可利用座体及旋转轴来呈活动式相对旋转,且当座体及旋转轴分别与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嵌设、铆接时,便可通过垫片来形成阻挡作用,以防止冲压加工过程中,其旋转轴被顶推而脱离至座体的轴孔外部,以使座体、旋转轴及垫片稳固结合,且当座体及旋转轴相对旋转时,由于垫片为位于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之间,便可避免第一板材与第二板材直接接触而相互摩擦,且也可凭借垫片产生的阻尼摩擦力来降低座体与旋转轴相对旋转时产生的摩擦力,如此达到使座体与旋转轴的旋转更为平稳、顺畅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旋转轴的铆接部为通过冲压的方式来产生形变而铆接于第二板材的通孔处,即可利用铆接部冲压时的形变量来调整铆接于第二板材上的松紧度,进而达到可供调整第二板材旋转时的顺畅度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优点乃在于该旋转轴的铆接部为利用冲压方式来使部分铆接部产生形变,以伸入且抵靠于第二板材的通孔内形成阻挡限位,所以铆接部份的高度便会缩短,进而使结合于旋转轴上的第二板材的厚度也可随之减少,以达到符合轻、薄、短、小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优点乃在于该座体的轴孔与旋转轴的头部在既定高度下可通过轴孔的挡止面与头部的抵持面来增加相互嵌合抵靠的面积,以有效提升其结构强度,以使座体与旋转轴间发生脱落或分离的情况,进而提高整体所能承受的抗剪力强度,如此达到结构稳定、组装牢靠且定位确实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板材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板材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板材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图8是现有转轴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座体;10-轴孔;101-挡止面;11-对接部;111-定位柱;1111-环状沟槽;112-贴合平面;2-旋转轴;21-头部;211-抵持面;22-轴柱;221-抵持凸环;23-铆接部;231-导斜面;232-斜切面;3-垫片;30-嵌合孔;4-第一板材;40-孔洞;400-间隙;41-嵌扣部;5-第二板材;50-通孔;51-接合面;A-转轴;A1-止挡体;A2-扣持端;B-第一板材;B1-通孔;C-第二板材;C1-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专利技术包括座体1、旋转轴2及垫片3,其中:该座体1由无法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如不锈钢等)所一体成型制成,并具有高强度及高抗腐蚀性等特性,其内部具有贯通的轴孔10,并在轴孔10顶部处朝外形成有外径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旋转轴及垫片,其中:该座体由无法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其内部具有贯通的轴孔,并在座体底部外侧处设有供嵌设于预设第一板材的孔洞处的对接部;该旋转轴由可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且活动组装于座体的轴孔内,其具有活动枢接于轴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中央处向下延伸有外径较小而穿出于轴孔外部的轴柱,且轴柱底部延伸有铆接于预设第二板材的通孔处结合成为一体的铆接部,而铆接部周边下方接近中央位置朝轴柱方向形成有外径渐缩且供冲压加工产生形变后抵靠于通孔内壁面处的接合面上的导斜面;该垫片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并设置于座体下方处且套设至旋转轴的轴柱上,其内部贯设有供旋转轴的轴柱穿过的嵌合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旋转轴及垫片,其中:该座体由无法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其内部具有贯通的轴孔,并在座体底部外侧处设有供嵌设于预设第一板材的孔洞处的对接部;该旋转轴由可供冲压变形的金属材质所一体成型制成且活动组装于座体的轴孔内,其具有活动枢接于轴孔内的头部,并在头部底面中央处向下延伸有外径较小而穿出于轴孔外部的轴柱,且轴柱底部延伸有铆接于预设第二板材的通孔处结合成为一体的铆接部,而铆接部周边下方接近中央位置朝轴柱方向形成有外径渐缩且供冲压加工产生形变后抵靠于通孔内壁面处的接合面上的导斜面;该垫片由弹性材质所制成并设置于座体下方处且套设至旋转轴的轴柱上,其内部贯设有供旋转轴的轴柱穿过的嵌合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德,陈智远,
申请(专利权)人:恒昌行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