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表面的内侧边缘上形成第一凹进部;环形件,所述环形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并挤压所述环形件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以填充所述环形件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螺母紧固件,可以实现对螺母的更稳定可靠的防松动,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螺母紧固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母紧固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稳定防松的螺母紧固件。
技术介绍
螺母紧固件被应用于有连接紧固需求的各行各业中,例如在车辆、建筑机械、农用机械、制造机械等中都有广泛应用。对于大型工程机械或工程车辆中,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以及重载荷的作用,使得其上的螺母紧固件受到各个方向的振动和载荷的冲击,这使得螺母较容易松脱,从而造成紧固件功能的降低甚至失效。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常用的紧固件防松方法一般包括不可拆卸的防松方案和增大摩擦力的防松方案。不可拆卸的防松方案采用焊牢、粘结或冲点铆接等方式将可拆卸螺纹连接改变为不可拆卸螺纹连接。不可拆卸的防松方案中,螺纹紧固件不能重复使用,且操作麻烦,常用于某些要求防松性能高而又不需拆卸的重要场合。增大摩擦力的防松方案利用增加螺栓(螺钉)头及螺母端面的摩擦力的方法来达到防松的目的。增大摩擦力的防松方案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反复拆卸,但是可靠性较差,在工作一定时间后,会因振动等原因降低防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螺母紧固件,可以实现对螺母的更稳定可靠的防松动,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表面的内侧边缘上形成第一凹进部;环形件,所述环形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并挤压所述环形件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以填充所述环形件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环形件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主体部;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凸出部被构造成适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以与所述第一凹进部相配合挤压所述环形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环形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螺母将所述环形件完全挤压到所述第一凹进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相对的端面的内侧边缘上形成有第二凹进部;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环形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和第二凹进部的高度的和,所述第二螺母将所述环形件完全挤压到所述第二凹进部与所述第一凹进部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相比更靠近被紧固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螺母与第一螺母相比更靠近被紧固元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环形件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第二螺母的内螺纹相同的内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环形件的内侧表面为光滑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环形件由铜、铝或尼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螺母可为六角螺母、四角螺母或梅花螺母。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中的螺母紧固件,可以实现对螺母的更稳定可靠的防松动,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装配。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的半剖示意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螺母紧固件安装在螺栓上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的半剖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的半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虽然将参照含有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充分描述本专利技术,但在此描述之前应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修改本文中所描述的专利技术,同时获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因此,须了解以上的描述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为一广泛的揭示,且其内容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上的专利技术构思,提供了一种螺母紧固件,所述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1,所述第一螺母1的一端表面的内侧边缘上形成第一凹进部;环形件2,所述环形件2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第二螺母3,所述第二螺母3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1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并挤压所述环形件2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以填充所述环形件与所述螺杆4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具体而言,根据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螺母1的一端表面的内侧边缘形成第一凹进部,所述第一凹进部包括底面111和垂直于所述底面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侧面112;所述环形件2被构造成可变形并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所述环形件的外侧表面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侧面112相接触,所述环形件的第一端面21被构造成适于与凹进部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第二螺母3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1同轴地设置,并与所述环形件2的与第一端面21相对的第二端面22相抵接,以与所述第一凹进部相配合挤压所述环形件2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从而填充所述环形件与配合的螺杆4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将可变形的环形件设置在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之间,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从环形件的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对环形件进行挤压,并通过第一螺母的凹进部的侧面限制环形件径向向外的变形,使得环形件在径向上向内变形,从而填充环形件与配合的螺杆4的外螺纹螺牙之间的间隙。这样,环形件与螺杆4之间形成牢固的连接,从而限定环形件与工件之间的螺母的活动的空间,抑制该螺母的松脱,再加上外侧的螺母的紧固,起到进一步稳定防松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螺母紧固件可应用于作业机械中,例如用作工程车辆中的履带板、底盘件的连接件。由于作业机械的恶劣的使用工况,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振动以及较大的载荷,尤其是横向载荷的发生使得螺母紧固件中的螺母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松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螺母紧固件,可以有效抑制螺母的松动,获得更好的安全性能。该螺母紧固件中的螺母可为各种形状,例如六角螺母或四角螺母,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示出的螺母为六角螺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环形件2沿轴向方向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螺母3包括:主体部31;凸出部32,所述凸出部32从所述主体部31沿轴向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螺母1延伸,所述凸出部32的端面与所述环形件的第二端面22相抵接,所述凸出部32的外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凸出部32适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以与所述第一凹进部相配合以挤压所述环形件。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螺母紧固件安装在螺栓上时的剖视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二螺母3的凸出部32的端面在第二螺母旋入的过程中逐渐抵紧环形件2的第二端面,环形件2受到的挤压逐渐变大,其外侧面受到第一凹进部的侧面112的限制,因此径向向内变形而填充环形件与螺杆4的外螺纹螺牙之间的空隙,因此,环形件2牢固地结合在所述螺杆上,并通过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底面的接触而抵紧所述螺母1,在被紧固元件5与环形件2之间限定出固定的空间,使得螺母1在轴向方向上没有松退空间,达到防松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环形件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螺母3将所述环形件2完全挤压到所述第一凹进部中。具体而言,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表面的内侧边缘上形成第一凹进部;环形件,所述环形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并挤压所述环形件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以填充所述环形件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母紧固件,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一端表面的内侧边缘上形成第一凹进部;环形件,所述环形件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被构造成适于与所述第一螺母同轴地螺纹结合在同一个螺杆上,并挤压所述环形件使得所述环形件变形,以填充所述环形件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环形件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主体部;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从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凸出部被构造成适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所述第一凹进部中,以与所述第一凹进部相配合挤压所述环形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中:在轴向方向上,所述环形件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凹进部的高度,并且所述第二螺母将所述环形件完全挤压到所述第一凹进部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紧固件,其中:所述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愉后,
申请(专利权)人:孙愉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