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控制台包括:安装罩(2),其固定于车顶内饰板(3);操作面板(1),其组装于所述安装罩(2);车顶照明模块(6),其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的中部;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其围绕车顶照明模块(6)并且相对于车顶照明模块(6)独立地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有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的车顶控制台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顶控制台,其集成了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
技术介绍
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如果需要手动操作车载设备,则驾驶员需要准确地找到相应的按钮或按键,因而会分散注意力,从而仍有可能造成危险。为此,已有车载手势识别系统被提出。例如,一种基于图像(例如红外图像)识别的技术通过摄像头检测特定识别区域内的驾驶员手势动作,再根据识别的手势动作判断驾驶员的操作意图,从而自动操控相应的车载设备。还有一种电容型手势识别系统被提出,其中通过检测特定识别区域内的驾驶员手势动作导致的电容场的变化识别手势动作并且判断驾驶员意图。采用了车载手势识别技术后,驾驶员仅需用一只手的特定动作就能操控操作车载设备,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能够更专注于车辆驾驶,从而提高行驶安全性。在已有的车载手势识别系统中,通常需要在车辆前挡风玻璃上方或顶棚上添加相应的器件,从而占据了前挡风玻璃或顶棚上的空间。有的器件的安装还有可能涉及车顶内饰结构的改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将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集成在车顶控制台中的技术,从而不需要额外占据安装空间。为此,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有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的车顶控制台,如权利要求中限定。根据本申请,在原本用于车顶照明和天窗控制等的车顶控制台中集成了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从而提供了一种紧凑的提供手势识别功能的车顶控制台。没有因为添加手势识别功能而导致额外空间的占用,不会给前挡风玻璃或顶棚造成影响,并且车顶控制台容易拆装。附图说明本申请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将通过下面参照附图所做的详细描述而被更完整地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车顶控制台的示意性仰视图;图2是该车顶控制台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该车顶控制台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该车顶控制台的操作面板带有组装在其上的各个部件时的示意性俯视图;图5是该车顶控制台的操作面板带有组装在其上的电路板时的示意性俯视图;图6是该车顶控制台的操作面板的示意性俯视图;图7是该车顶控制台中的盖板的示意性俯视图;图8是该盖板沿着图7中的箭头A的方向所作的视图;图9是该盖板的示意性仰视图;图10是该车顶控制台中的电路板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1是该电路板沿着图10中的箭头B的方向所作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车顶控制台的可行实施方式。需要指出,此处给出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对本申请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为了突出显示某些特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一些结构以点划线简要示出,还有些结构被省略而没有展示出来。图1-3中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车顶控制台,其包括操作面板1和安装罩2,安装罩2从车顶棚上侧安装到车顶内饰板3中形成的安装凹槽中(见图2),并且固定在内饰板3上。然后,操作面板1从车顶棚下侧组装到安装罩2上。在图1、2中,为了展示操作面板1和安装罩2的位置关系,省略了内饰板3。操作面板1和安装罩2构成车顶控制台的壳体。安装罩2由塑料材料制成为单件。如图3所示,并且参照图2,安装罩2包括底壁21,形成在底壁21外周上的若干锁紧槽22,以及限定出安装罩2的顶壁的顶壁区块23。底壁21为一圈大致平坦的环形板的形式,限定出位于其中间的开口。与底壁21对应地,内饰板3的安装凹槽具有槽底板31,槽底板31中开设与底壁21中的开口形状大体一致的开口。在将安装罩2组装到内饰板3的安装凹槽中时,底壁21抵靠着槽底板31,二者的开口相互对准。安装罩2可以通过紧固件、粘合剂或配合结构等等固定到内饰板3,尤其是固定到槽底板31。安装罩2的各顶壁区块23彼此衔接并且向下连接到底壁21。在安装罩2的顶壁中,存在位于各顶壁区块23之间的孔洞24,以使得安装罩2的内部经这些孔洞24与外界相通,以便对位于安装罩2内部的元件进行操作(例如接线等等)。各顶壁区块23相对于底壁21的高度和形状彼此不同,以便适应于将要安装到安装罩2中的各种元件。操作面板1的主体为大致板状,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的外周上的若干弹性挂钩11,与安装罩2的锁紧槽22相对应。通过将各弹性挂钩11穿过相对应的锁紧槽22,并且弹性锁紧在锁紧槽22上,以将操作面板1可拆卸地固定到安装罩2,并且因此而在操作面板1和安装罩2之间限定出壳体的内部空间。可以理解,用于以简单的方式、例如仅仅通过插接而将操作面板1可拆卸地固定到安装罩2的其他紧固结构和/或紧固件,也可以用于此处。操作面板1的上侧承载着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该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为框型的,主要包括电路板4和盖板5,盖板5用于将电路板4密封地固定在操作面板1上。电路板4和盖板5位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中。电路板4的纵向一端布置着连接器41和电路部分42(图2中以点划线表示)。为此,盖板5的相应部位形成有隆起部55,隆起部55中限定出内腔55a,电路部分42位于所述内腔55a中,连接器41向上穿过隆起部55而从盖板5露出。如图2所示,穿过安装罩2的顶壁中的相应孔洞24,可以从上侧对连接器41进行接线等操作。此外,在操作面板1上装有车顶照明模块6(以点划线示意性表示),该车顶照明模块6大体安装在操作面板1的中部。电路板4和盖板5都是空心形式的,以便围绕着车顶照明模块6布置。车顶照明模块6的车顶灯61和灯开关62穿过操作面板1中的相应开孔16(见图5、6等)而暴露于操作面板1的下侧(即驾驶室内)。车顶照明模块6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快速安装到操作面板1。当然,其他安装方式,例如利用紧固件或其他配合结构,也是可行的。操作面板1上还可以组装其他模块,例如用于控制车辆天窗操作的天窗控制模块等,所述其他模块也被电路板4和盖板5围绕,并且以与车顶照明模块6类似的方式被安装到操作面板1。当然,其他模块也可以不被该电路板4和盖板5围绕,而是布置在电路板4和盖板5外侧。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的操作钮类似于车顶灯61和灯开关62穿过操作面板1中的相应开孔而暴露于操作面板1的下侧。由于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相对于壳体的安装和操作方式与车顶照明模块6类似,因此这里仅对车顶照明模块6进行较细致的描述。可以理解,这里对车顶照明模块6所作描述同样适用于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盖板5可以通过图中所示的螺钉7、或是通过其他紧固件或紧固结构固定到操作面板1。电路板4和盖板5围绕着车顶照明模块6(以及可能围绕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布置,使得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相对于车顶照明模块6(以及可能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是相互独立而互不干扰的。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的拆装并不干扰到车顶照明模块6(以及可能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此外,车顶照明模块6和可能有的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彼此之间也是相互独立的。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车顶照明模块6以及可能有的天窗控制模块等其他模块可以各自制造,彼此互不干扰地组装到本申请的车顶控制台的壳体中,并且在以后彼此独立地维修、拆卸、更换。因此,本申请的车顶控制台的组装和维护简便。图6中从上侧示出了操作面板1,其为塑料制成的单件,具有大致梯形的外轮廓。操作面板1包括位于最外周的一圈边缘部分12,以及靠近边缘部分12向上突伸的一圈凸起部分13。在图3所示的组装状态下,该凸起部分13穿过内饰板3的槽底板31中的开口插入安装罩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顶控制台,包括:安装罩(2),其固定于车顶内饰板(3);操作面板(1),其组装于所述安装罩(2);车顶照明模块(6),其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的中部;以及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其构造为框型,围绕车顶照明模块(6)并且相对于车顶照明模块(6)独立地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控制台,包括:安装罩(2),其固定于车顶内饰板(3);操作面板(1),其组装于所述安装罩(2);车顶照明模块(6),其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的中部;以及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其构造为框型,围绕车顶照明模块(6)并且相对于车顶照明模块(6)独立地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控制台,还包括相对于车顶照明模块(6)独立地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中部的天窗控制模块;可选地,所述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围绕车顶照明模块(6)和天窗控制模块独立地安装在所述操作面板(1)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顶控制台,其中,所述电容型手势识别模块包括:电路板(4),其具有设置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两侧的成对的条状电容电极,每对电容电极包括一个发射极和一个接收极;以及盖板(5),其构造成将电路板(4)密封地固定在操作面板(1)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控制台,其中,所述电路板(4)设有或连接有电路部分(42),所述电路部分(42)配置成至少检测所述电容电极产生的电容场因驾驶员的手势发生的变化,所述盖板(5)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电路部分(42)的隆起部(55)。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顶控制台,其中,所述电路板(4)还设有或连接有与所述电路部分(42)关联的连接器(41),所述盖板(5)形成有适于被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伟,刘新强,申屠建刚,T·阿尔特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