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268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复合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剂以A、B和C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A为草铵膦,B为高效氟吡甲禾灵,C为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和甲磺草胺中的任一种,A:B:C的重量比为1‑100:1‑60:1‑6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除草剂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草组合物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除草剂领域,涉及一种复配除草剂,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技术背景:单一活性组分的除草剂长期用于防治杂草后,会使杂草的抗性增强,使杂草的敏感性下降,会增加施药量,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合理的混配除草剂以提高除草效果成为当前的一种选择。除草剂合理混配不仅可以扩大除草谱,延缓杂草抗性的产生,好的复配还可以提高除草效果,起到增效作用,明显的提高除草剂的效果。专利技术人根据前期检索、研究分析,发现专利CN103688994A公开了草铵膦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组合物;专利CN105613572A公开了草铵膦和乙羧氟草醚的组合物;专利CN105494355A公开了甲磺草胺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组合物等。上述专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杂草的抗性,但是却在除草谱上不能起到“一药多草”的作用。CN105230653A公开了草甘膦、乙羧氟草醚和高效氟吡甲禾灵的组合物,但是草甘膦由于大量的使用,杂草对其的抗性较大,因此不适合再大量的使用。本专利技术人在室内生物测定的基础上,发现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和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和甲磺草胺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围内对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因此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药成本低的除草剂组合物,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含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复合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剂以A、B和C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A为草铵膦,B为高效氟吡甲禾灵,C为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和甲磺草胺中的任一种,A:B:C的重量比为1-100:1-60:1-60,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1-100:1-50:1-50,更进一步优选为1-60:1-20:1-20。在复合除草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为1-85%,优选10-75%。本专利技术的除草剂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本专利技术除草剂按照本
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制剂剂型,包括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乳油、水悬浮剂、油悬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等;已知的助剂有乳化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崩解剂、粘结剂、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等。本专利技术的复合除草剂的优点为: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可以用于苗后茎叶处理防除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比,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此。1、盆栽实验为进一步了解本申请的混配对杂草的联合作用,本专利技术人按照NY/T1155.7-2006中推荐的CTC法对以牛筋草6-7叶期和鳢肠5-6叶期为代表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实验结果如表1-6所示。表1不同配比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对牛筋草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2不同配比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乙氧氟草醚对牛筋草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配比ED50(ga.i/亩)共毒系数草铵膦(简称草)——95.34——高效氟吡甲禾灵(简称高)——4.28——乙氧氟草醚(简称氧)——8.59——草·高·氧1:1:15.12162.51草·高·氧5:3:206.89131.87草·高·氧10:5:108.37122.55草·高·氧20:7:98.57145.20草·高·氧30:10:511.01126.41草·高·氧50:15:312.87120.68草·高·氧60:20:112.17122.83表3不同配比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甲磺草胺对牛筋草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配比ED50(ga.i/亩)共毒系数草铵膦(简称草)——95.34——高效氟吡甲禾灵(简称高)——4.28——甲磺草胺(简称甲)——1.35——草·高·甲1:1:15.87189.99草·高·甲5:3:2015.34145.93草·高·甲10:5:1013.57121.06草·高·甲20:7:913.23131.51草·高·甲30:10:512.94125.30草·高·甲50:15:313.75120.51草·高·甲60:20:112.01126.61表4不同配比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乙羧氟草醚对鳢肠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5不同配比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乙氧氟草醚对鳢肠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药剂配比ED50(ga.i/亩)共毒系数草铵膦(简称草)——85.17——高效氟吡甲禾灵(简称高)——4.36——乙氧氟草醚(简称氧)——8.17——草·高·氧1:1:16.21132.90草·高·氧5:3:205.57157.35草·高·氧10:5:106.57152.93草·高·氧20:7:98.24148.51草·高·氧30:10:58.98153.82草·高·氧50:15:312.79120.98草·高·氧60:20:111.21133.46表6不同配比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甲磺草胺对鳢肠的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1-6的测定结果表明,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分别和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及甲磺草胺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制剂实施例实施例A水悬浮剂成分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草铵膦202020高效氟吡甲禾灵202020乙羧氟草醚20——乙氧氟草醚—20—甲磺草胺——2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51614木质素磺酸钠546十二烷基硫酸钙555黄原胶0.50.50.5乙二醇0.50.50.5水补足100补足100补足100实施例B可湿性粉剂实施例C水分散粒剂成分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草铵膦202020高效氟吡甲禾灵777乙羧氟草醚9——乙氧氟草醚—9—甲磺草胺——9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17181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24白炭黑111丙二醇0.50.50.5凹凸棒土补足100补足100补足100实施例D水乳剂成分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2草铵膦303030高效氟吡甲禾灵101010乙羧氟草醚5——乙氧氟草醚—5—甲磺草胺——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1614十二烷基硫酸钠546黄原胶111丙二醇0.50.50.5水补足100补足100补足100实施例E乳油实施例F油悬浮剂成分实施例16实施例17实施例18草铵膦505050高效氟吡甲禾灵151515乙羧氟草醚3——乙氧氟草醚—3—甲磺草胺——3烷基苯磺酸钠1515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66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醚555丙二醇0.50.50.5矿物油补足100补足100补足1003、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实施例1-18中的复配除草剂。对照药剂:18%草铵膦水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1);17%高效氟吡甲禾灵微乳剂(河南金田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对照药剂2);10%乙羧氟草醚微乳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3);20%乙氧氟草醚乳油(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4);40%甲磺草胺悬浮剂(江苏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对照药剂5)。防除对象:牛筋草、鳢肠、双穗雀稗、香附子。试验方法:试验于小麦田内进行,每个组别处理3次重复,处理面积约为20m2,按照试验小区的面积,准确称量好各种药剂,苗后茎叶处理。统计给药后30d杂草死亡情况,比较各种药剂的除草活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复合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剂以A、B和C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A为草铵膦,B为高效氟吡甲禾灵,C为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和甲磺草胺中的任一种,A:B:C的重量比为1‑100:1‑60:1‑6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复合除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草剂以A、B和C为主要有效成分,其中A为草铵膦,B为高效氟吡甲禾灵,C为乙羧氟草醚、乙氧氟草醚和甲磺草胺中的任一种,A:B:C的重量比为1-100:1-60:1-60。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复合除草剂,其特征在于A:B:C的重量比为1-100:1-50:1-50,更进一步优选为1-60:1-20:1-20。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双阳罗小娟聂珍苟骄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