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穗输送装置及玉米收割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3216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5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及玉米收割机。该果穗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输送刮板,以及带动输送刮板运动的输送链;输送刮板包括弯折部及固定部,固定部与弯折部固定连接,且固定部还与输送链固定连接;弯折部能够将果穗由弯折部的弯折点向弯折部的两侧分散。该玉米收割机,包括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在果穗输送过程中,果穗从一侧向另一侧跑料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果穗在果穗输送装置上的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减少后续果穗处理系统的均布、压送和剥皮系统故障率的情况发生,保证玉米收割机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果穗输送装置及玉米收割机
本技术涉及农用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及玉米收割机。
技术介绍
在我国,玉米种植的范围很广,从云贵高原到松嫩平原,从吉东丘陵到新疆兵团。对玉米收割机的整机适应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参见图1所示,传统的玉米收割机的果穗输送装置采用“一”字型的输送刮板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的果穗输送装置在中原的平原区域具有较好的输送效果,但是在丘陵、山地和坡度较大的地区,容易出现输送物料偏斜、堆积的现象,造成后续果穗处理系统的均布、压送和剥皮系统故障率成几何基数增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及玉米收割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丘陵、山地和坡度较大的地区,容易出现输送物料偏斜、堆积的现象,物料均布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输送刮板,以及带动所述输送刮板运动的输送链;所述输送刮板包括弯折部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还与所述输送链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能够将果穗由所述弯折部的弯折点向所述弯折部的两侧分散。进一步地,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子板及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连接点形成所述弯折点。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刮板的与果穗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层。进一步地,还包括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输送链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输入轴,以及安装于所述动力输入轴上的转动链轮;所述转动链轮与所述输送链相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入轴上还安装有动力输入链轮,用于带动所述动力输入轴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输入链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安装有过载保护组件,用于使所述动力输入链轮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之间能够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地,所述过载保护组件包括转臂,所述转臂与所述动力输入轴固定连接;所述动力输入链轮与所述转臂通过安全紧固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测速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动力输入轴的转速。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玉米收割机,包括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果穗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输送刮板,以及带动输送刮板运动的输送链;输送刮板包括弯折部及固定部,固定部与弯折部固定连接,且固定部还与输送链固定连接;弯折部能够将果穗由弯折部的弯折点向弯折部的两侧分散。通过对输送刮板进行改进,使其具有一弯折部,这样在丘陵、山地和坡度较大的地区,当输送刮板运动时,弯折部便能够将果穗由弯折点向弯折部的两侧分散,可以减少果穗从一侧向另一侧跑料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果穗在果穗输送装置上的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减少后续果穗处理系统的均布、压送和剥皮系统故障率的情况发生,保证玉米收割机的正常运行。本技术还提供的玉米收割机,包括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基于上述分析可知,该玉米收割机可以减少在果穗输送过程中,果穗从一侧向另一侧跑料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果穗在果穗输送装置上的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减少后续果穗处理系统的均布、压送和剥皮系统故障率的情况发生,保证玉米收割机的正常运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果穗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果穗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E向视图;图4为图2中的F向视图;图5为图2中的沿A-A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01-输送刮板;102-输送链;103-固定部;104-弯折部;105-第一子板;106-第二子板;107-硫化橡胶层;108-输送槽;109-动力输入轴;110-动力输入链轮;111-转臂;112-固定套;113-平键;114-卡簧;115-轴端挡圈;116-安全螺栓;117-螺栓;118-磁钢;119-弯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包括传送机构;传送机构包括输送刮板101,以及带动输送刮板101运动的输送链102;输送刮板101包括弯折部104及固定部103,固定部103与弯折部104固定连接,且固定部103还与输送链102固定连接;弯折部104能够将果穗由弯折部104的弯折点119向弯折部104的两侧分散。弯折部104呈“V”型。具体而言,输送刮板101为一体成型结构,刚度大。传送机构用于将果穗输送给剥皮装置,剥皮装置用于对剥皮装置的玉米果穗的皮进行去除。果穗输送装置还包括输送槽108,用于将果穗输送给传送机构。输送链102包括两条,弯折部10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固定部103,两个固定部103分别与两条输送链10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对剥皮装置未做改进,其为现有技术,因此,如下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剥皮装置的描述,仅是用于更充分地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更清楚的体现本技术的特点,而非对于本技术进行限定。输送刮板101为多个,且沿输送链102平行间隔排列。另外,该果穗输送装置不仅局限于玉米果穗传输,还可以为其它作物,如:小麦、花生、大豆、大米等。该实施例提供的果穗输送装置,通过对输送刮板101进行改进,使其具有一弯折部104,这样在丘陵、山地和坡度较大的地区,当输送刮板101运动时,弯折部104便能够将果穗由弯折点向弯折部104的两侧分散,可以减少果穗从一侧向另一侧跑料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果穗在果穗输送装置上的均匀分布,从而可以减少后续果穗处理系统的均布、压送和剥皮系统故障率的情况发生,保证玉米收割机的正常运行。虽然现有的技术中的,有的玉米收割机在果穗输送装置的后端增加果穗均布装置,以实现果穗均匀分布,但是,果穗均布装置在平原区域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丘陵、山地和坡地收过程中仍就会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果穗输送装置及玉米收割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输送刮板,以及带动所述输送刮板运动的输送链;所述输送刮板包括弯折部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还与所述输送链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能够将果穗由所述弯折部的弯折点向所述弯折部的两侧分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果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输送刮板,以及带动所述输送刮板运动的输送链;所述输送刮板包括弯折部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弯折部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部还与所述输送链固定连接;所述弯折部能够将果穗由所述弯折部的弯折点向所述弯折部的两侧分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包括第一子板及第二子板,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呈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子板与所述第二子板的连接点形成所述弯折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刮板的与果穗相接触的一面设置有橡胶层。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输送链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果穗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兆元金哲刘艳秋何箐民
申请(专利权)人: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