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冷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03058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包括若干成阵列设置的电池模组的电池模组块,电池模组块与箱体内壁间设有第一间隙,任一电池模组内设有电芯,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箱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分别与电芯及电池模组配合设置,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分别与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配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两种风冷结构,分别从两种途径带走电芯产生的热量,仅使用常规的冷却方式,即能满足消费者对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的要求,也无需设置多种冷却方式,节省成本,减轻电池自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本技术属于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例如电池组的
,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双风道设计、散热效果更好的风冷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利好下,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其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电动大巴、电动小汽车、微公交和储能等领域。随着动力锂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日益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动力电池系统的散热问题。电动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源于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在充/放电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电池温度升高,进而使动力电池系统的性能大幅下降。研究表明,当动力锂电池的温度超过45℃时,其循环寿命将大幅下降。此外,由于高温使动力锂电池的副反应增加,出于保护电池的目的,在实际使用中,会对电池的充/放电功率进行限制。现有技术中,随着消费者对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风冷方式不仅冷却效率不高,而且难以兼顾箱体密封,而如果同时设置多种冷却方式又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随着消费者对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风冷方式不仅冷却效率不高,而且难以兼顾箱体密封,而如果同时设置多种冷却方式又容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的问题,进而提供了一种优化的双重冷却模式的电池箱及其控制方法。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包括若干成阵列设置的电池模组的电池模组块,所述电池模组块与箱体的内壁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任一电池模组内设有电芯,所述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所述箱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所述第一风冷机构与电芯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风冷机构与电池模组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分别与所述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配合设置。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芯左侧和右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置在电芯前端和后端的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前端板、右侧板和后端板顺次首尾相连,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分别与左侧板、前端板、右侧板和后端板的顶端连接的顶盖,所述电芯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电芯和顶盖间设有线束隔离板,所述线束隔离板上设有汇流排。优选地,所述第一风冷机构包括顺次设于所述电芯底部的导热胶层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包括若干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冷却风进口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风出口空间连通;所述冷却风进口、散热翅片和冷却风出口顺次连通为第一风道。优选地,所述冷却风出口为设于箱体侧壁的若干第一风冷出口,所述第一风冷出口处设有第一风扇。优选地,所述第二风冷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电池模组块左侧和右侧的第一间隙处的风管,所述风管的一端与冷却风进口空间连通;所述风管顶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线束隔离板及所述顶盖上均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冷却风进口、电池模组块左侧的风管、电池模组块左侧的风管顶部的通孔、左侧板的通孔、第二间隙、线束隔离板的通孔、顶盖的通孔和冷却风出口顺次连通为第二左风道,所述冷却风进口、电池模组块右侧的风管、电池模组块右侧的风管顶部的通孔、右侧板的通孔、第二间隙、线束隔离板的通孔、顶盖的通孔和冷却风出口顺次连通为第二右风道。优选地,所述冷却风出口为设于箱体顶部的若干第二风冷出口,所述第二风冷出口处设有第二风扇。优选地,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与电芯间分别设有隔热层。优选地,所述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处分别对应设有密封组件。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内插设有密封闩片,所述密封闩片的正面和反面对应的密封外壳的壳面上分别设有导通孔,所述导通孔分别与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配合。优选地,冷却风出口处的所述密封闩片还设有若干安全通孔,冷却风出口处的所述密封闩片一侧贴设有防水透气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优化结构的风冷电池系统,通过在箱体内设置由电池模组阵列化而成的电池模组块,任一电池模组内设有电芯,将风冷电池系统设置为包括与电芯配合的第一风冷机构和与电池模组配合的第二风冷机构,并在箱体上配合设置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即提供了两种风冷结构,分别从两种途径带走电芯产生的热量,仅使用常规的冷却方式,即能满足消费者对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的要求,也无需设置多种冷却方式,节省成本,减轻电池自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风冷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风冷电池系统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与任一电池模组配合的第二风冷机构的爆炸图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侧板或右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包括若干成阵列设置的电池模组2的电池模组块3,所述电池模组块3与箱体1的内壁间设有第一间隙4,所述任一电池模组2内设有电芯5,所述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所述箱体1上设有冷却风进口6和冷却风出口7;所述第一风冷机构与电芯5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风冷机构与电池模组2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分别与所述冷却风进口6和冷却风出口7配合设置。本技术中,风冷电池系统整体成箱体1结构,在箱体1内设置电池模组块3,同时电池模组块3包括成阵列设置的电池模组2,可以依据实际的供电需求选择恰当数量的电池模组2,并将电池模组2组合为符合箱体1构造的结构。本技术中,电池模组块3一般为一层,也可以设置为叠放的多层,当电池模组块3设置为多层时,层与层之间应当以支撑件隔开,保证通风散热效果的良好。本技术中,风冷电池系统的供电由电池模组2内的电芯5完成,由于电芯5工作产生热量,故设置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对整体的风冷电池系统进行散热,确保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本技术中,第一风冷机构与电芯5配合设置,带走电芯5产生的大部分热量。本技术中,电池模组块3与箱体1的内壁间设有第一间隙4,此间隙4与第二风冷机构密切相关,第二风冷机构通过与第一间隙4和电池模组2配合,带走其余热量,进一步保证了系统内的热量稳定。本技术中,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均与冷却风进口6和冷却风出口7配合,即只需要采用冷风灌入即可完成两种风冷散热的工作。本技术提供了两种风冷结构,分别从两种途径带走电芯5产生的热量,仅使用常规的冷却方式,即能满足消费者对快速充电和大功率放电的要求,也无需设置多种冷却方式,节省成本,减轻电池自重。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芯5左侧和右侧的左侧板8和右侧板9、分别设置在电芯5前端和后端的前端板10和后端板11,所述左侧板8、前端板10、右侧板9和后端板11顺次首尾相连,所述电池模组2还包括分别与左侧板8、前端板10、右侧板9和后端板11的顶端连接的顶盖12,所述电芯5与左侧板8和右侧板9间设有第二间隙13;所述电芯5和顶盖12间设有线束隔离板14,所述线束隔离板14上设有汇流排15。本技术中,电池模组2的基本构型包括设置在电芯5外侧、顺次首尾连接的左侧板8、前端板10、右侧板9和后端板11,左侧板8、前端板10、右侧板9和后端板11的顶端设置顶盖12,整体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包括若干成阵列设置的电池模组的电池模组块,所述电池模组块与箱体的内壁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任一电池模组内设有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所述箱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所述第一风冷机构与电芯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风冷机构与电池模组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分别与所述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配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包括若干成阵列设置的电池模组的电池模组块,所述电池模组块与箱体的内壁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任一电池模组内设有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冷电池系统包括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所述箱体上设有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所述第一风冷机构与电芯配合设置,所述第二风冷机构与电池模组配合设置,所述第一风冷机构和第二风冷机构分别与所述冷却风进口和冷却风出口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分别设置在电芯左侧和右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设置在电芯前端和后端的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前端板、右侧板和后端板顺次首尾相连,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分别与左侧板、前端板、右侧板和后端板的顶端连接的顶盖,所述电芯与左侧板和右侧板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电芯和顶盖间设有线束隔离板,所述线束隔离板上设有汇流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冷机构包括顺次设于所述电芯底部的导热胶层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包括若干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冷却风进口空间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风出口空间连通;所述冷却风进口、散热翅片和冷却风出口顺次连通为第一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冷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出口为设于箱体侧壁的若干第一风冷出口,所述第一风冷出口处设有第一风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碧文刘勇余辅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捷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