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302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包括电阻本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与电阻本体连接。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第一插脚端,第一引线端与第一插脚端之间通过第一缓冲防震结构连接;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线端、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第二插脚端,第二引线端与第二插脚端之间通过第二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插件式电阻,通过设置电阻本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并对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将插件式电阻插接于电路板上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
本技术涉及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
技术介绍
在某些特殊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领域,其对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提出更好的要求,例如:需要提高电子元器件的防震等级,要求电子元器件能够抵抗更强的外界冲击。插件式电阻是电路板上较为常用的一种元件,插件式电阻的插接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电路板的整体稳定性。如何提高插件式电阻插接于电路板上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提高插件式电阻的防震性能,更进一步的增强插件式电阻抵抗外界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这是企业的研发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提高插件式电阻插接于电路板上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提高插件式电阻的防震性能,更进一步的增强插件式电阻抵抗外界的冲击力,从而提高整体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包括:电阻本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及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第一插脚端,所述第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及所述第一插脚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插脚端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圆台尖端结构;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线端、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第二插脚端,所述第二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插脚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及所述第二插脚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插脚端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圆台尖端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端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横截面积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线端的横截面积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横截面积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具有第一上端面及第一下端面,所述第一上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所述第一下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具有第二上端面及第二下端面,所述第二上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所述第二下端面垂直于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本技术的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通过设置电阻本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并对第一引脚及第二引脚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将插件式电阻插接于电路板上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的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的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的局部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10,包括:电阻本体100、第一引脚200、第二引脚300,第一引脚200及第二引脚300与电阻本体100连接。请一并参阅图2,第一引脚200包括:第一引线端210、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第一插脚端230。第一引线端210与第一插脚端230之间通过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连接。第一引线端210及第一插脚端230为圆柱体结构,第一引线端210的中心线与第一插脚端23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的一端与第一引线端210的一端连接,第一引线端210的另一端与电阻本体100连接,第一引线端210的中心线与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的另一端与第一插脚端230的一端连接,第一插脚端230的中心线与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插脚端230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圆台尖端结构240。第二引脚300包括:第二引线端310、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第二插脚端330,第二引线端310与第二插脚端330之间通过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连接。第二引线端310及第二插脚端330为圆柱体结构,第二引线端310的中心线与第二插脚端33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的一端与第二引线端310的一端连接,第二引线端310的另一端与电阻本体100连接,第二引线端310的中心线与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的另一端与第二插脚端330的一端连接,第二插脚端330的中心线与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插脚端330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圆台尖端结构340。本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10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第一引脚200通过设置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第二引脚300通过设置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将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10插接于电路板上时,由于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及第二缓冲防震结构320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具有较好的缓冲性能,可以有效保护电阻本体100,防止外界强烈震动给电阻本体100造成影响;2、第一引线端210的中心线与第一插脚端23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引线端210的中心线与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插脚端230的中心线与第一缓冲防震结构2220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同样的,第二引线端310的中心线与第二插脚端3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本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及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第一插脚端,所述第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及所述第一插脚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插脚端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圆台尖端结构;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线端、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第二插脚端,所述第二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插脚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及所述第二插脚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插脚端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圆台尖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的插件式电阻,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本体、第一引脚、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及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引脚包括:第一引线端、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第一插脚端,所述第一引线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及所述第一插脚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插脚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缓冲防震结构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插脚端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圆台尖端结构;所述第二引脚包括:第二引线端、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第二插脚端,所述第二引线端与所述第二插脚端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及所述第二插脚端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插脚端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为圆筒体状的弹簧结构;所述第二缓冲防震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引线端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引线端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本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温子松吴建万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大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