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包括:T型结构的机架、两组行程可变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两组相同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送料滑台系统和定位换型工装,其中:定位换型工装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上,送料滑台系统滑动设置于机架上,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和高压线束对接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工装整体切换、控制程序的快速换型,可满足具有1个或两个驱动电机的汽车纯电动驱动单元的下线检测要求,具有较好的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生产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用于对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量产装配下线时,进行功能检测,以保证产品符合出厂要求。
技术介绍
用于替代传动汽车动力总成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EV-EDU),是现阶段主流的纯电动汽车技术路线之一。该产品典型结构包括一个或两个驱动电机,一组可换挡变速箱或无换挡减速箱,产品包括类似传统汽车变速器的差速器以及动力输出机构。和传统的燃油汽车动力总成一样,该驱动单元在装配线上下线后,也需要对其功能、性能进行全面的综合检测,以确保下线产品达到出厂要求。这就需要与之对应一种的纯电动驱动单元下线检测台架,用于装配量产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通过特有的两个行程可变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多功能整体式换型工装以及标准化的工装安装接口以及高压电源柔性线束对接装置,能较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纯电动汽车环境下,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EV-EDU)产品多变条件下,结构变化较大的多种产品共线生产需求。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T型结构的机架、两组行程可变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两组相同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送料滑台系统和定位换型工装,其中:定位换型工装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上,送料滑台系统滑动设置于机架上,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和高压线束对接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两端。所述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包括:伺服滑台以及设置于伺服滑台上且依次连接的电机、传动座轴和驱动座,其中:驱动座通过可换型驱动半轴与设置于定位换型工装上的EV-EDU相连。所述的送料滑台系统包括:导轨、丝杆、伺服电机组成的伺服滑台以及设置于伺服滑台上的标准工装安装接口,其中:伺服滑台通过拖链将液压、气动、电气管路和线路送到标准工装安装接口上方的工装换型对接区域。所述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EV-EDU,是指能够替代传动燃油发动机及变速器动力总成的纯电动汽车动力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及其低压信号线束接口、高压电源接口以及低压信号线束接口、减速或齿轮变速机构、动力输出的差速器机构。所述的驱动电机具有电机控制器(PEB)。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出的纯电动驱动单元下线检测台架,能满足同系列多品种纯电动汽车动力驱动单元EV-EDU的下线综合检测。因为工装整体切换,且在工装上集成了气动、液压、电气信号的对接,且配置了标准化安装接口,这使得台架换型方便,自动化程度较高。非常适合产品持续改进设计,拓展型号日新月异的应用场合,为快速发展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检测,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A和图1B为两种EV-EDU外形图;图2本技术台架结构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台架实例主体结构图;图4为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图5A和图5B为本技术实例工装安装滑台图;图中:1机架、2输出驱动动力机构伺服滑台、3驱动电机、4传动轴、5驱动座、6可换型驱动半轴、7集成对接装置、8多功能换型工装、9高压线束柔性对接装置、10集成在EV-EDU上的PEB、11EV-EDU、12工装安装滑台、13导轨、14丝杆、15安装垫板、16导向槽、17纵向限位块、18第一液压滑台、19导向套、20液压快速连接器组件、21支架、22气动、电气快速连接器、23伺服电机、24拖链、25位移传感器、26注油对接装置、27第二液压滑台、28限位块、29工装底座、30导向销、31液压快速连接器组件、32电机低压线束对接装置、33冷却水对接器、34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35NVH传感器、36液压夹紧装置、37气动-电气快速连接器、38安装垫板、39导向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T型结构的机架1、两组行程可变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两组相同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9、送料滑台系统2和定位换型工装8,其中:定位换型工装8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2上,送料滑台系统2滑动设置于机架1上,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和高压线束对接装置9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1的两端。所述的送料滑台系统2通过铸造结构的导轨滑动设置于机架1上。如图3所示,所述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包括:伺服滑台2以及设置于伺服滑台2上且依次连接的电机3、传动座轴4和驱动座5,其中:驱动座5通过可换型驱动半轴6与设置于定位换型工装8上的EV-EDU11相连。所述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9由一组XYZ三轴伺服滑台组成,该XYZ三轴伺服滑台包括:设置于Z轴滑台上的用于EV-EDU供电的高压电极。所述的高压电极针对EV-EDU电源电极方向均为不同型号的EV-EDU,可灵活地选择采用1组或两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并可灵活底设定对接的位置。如图4所示,所述的送料滑台系统2包括:导轨13、丝杆14、伺服电机23组成的伺服滑台以及设置于伺服滑台上的标准工装安装接口,其中:伺服滑台通过拖链24将液压、气动、电气管路和线路送到标准工装安装接口上方的工装换型对接区域。所述的标准工装安装接口用于换型工装在滑台上定位及安装,具体包括:安装垫板15、导向槽16和纵向限位块17,其中:安装垫板15滑动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2的导轨13上,纵向限位块17固定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2的导轨13末端,导向槽16固定设置于安装垫板15上。为便于工装快速换型,伺服滑台上进一步设有液压快速对接装置,该液压快速对接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滑台18、液压快速连接器组件20以及支架21,其中:液压快速连接器组件20固定设置于支架21上并与送料滑台系统2的拖链24相连,支架21通过第一液压滑台18与送料滑台系统2的导轨13相连。换型时,只需通过导向槽导向,工装滑到纵向限位块结合面,液压快速连接器组件21,在滑台18的驱动下,通过导向套19,完成与工装上相应的液压快速连接器准确对接,从而自动完成工装到设备液压回路的快速链接,而无需额外操作;对于低压电气,和气动管路,采用了集中式的气动、电气连接器22,通过人工拔插实现工装到设备电气、气路的快速链接与断开。为降低换型工装制造精度,并增加换型工作的可靠性,所述的第一液压滑台18的末端设有用于检测工作位置的工装位置是否正确的位移传感器25。所述的定位换型工装8对应不同结构的EV-EDU各不相同,具体包括:如图5A和图5B所示的单电机的定位换型工装,包括:工装底座29以及设置于工装底座29上的第二液压滑台27、液压夹紧装置36、注油对接气动装置26、液压快速连接器组件31、电机低压线束对接装置32、NVH传感器组件35、冷却水对接器33以及气动-电气快速连机器组件37。为便于换型,所述的工装底座29上设有如图5B所示的安装垫板38、导向条39以及限位块28从而构成标准安装接口,定位换型工装8固定设置于工装滑台2上,进一步完成液压、气动与电气与机床的快速连接,即完成工装换型。台架工作时,送料滑台处于外侧,EV-EDU在工装上完成定位夹紧以及工装与EV-EDU液压、气动、电气信号线束自动对接后(部分难以实现自动化的,可局部通过手工拔插对接),由伺服滑台送入工作区域,高压线束对接装置完成对接,然后驱动头由伺服滑台驱动,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结构的机架、两组行程可变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两组相同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送料滑台系统和定位换型工装,其中:定位换型工装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上,送料滑台系统滑动设置于机架上,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和高压线束对接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结构的机架、两组行程可变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两组相同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送料滑台系统和定位换型工装,其中:定位换型工装设置于送料滑台系统上,送料滑台系统滑动设置于机架上,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和高压线束对接装置分别对称设置于机架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其特征是,所述的EDU输出端驱动动力机构包括:伺服滑台以及设置于伺服滑台上且依次连接的电机、传动座轴和驱动座,其中:驱动座通过可换型驱动半轴与设置于定位换型工装上的EV-EDU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其特征是,所述的送料滑台系统包括:导轨、丝杆、伺服电机组成的伺服滑台以及设置于伺服滑台上的标准工装安装接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其特征是,所述的高压线束对接装置由一组XYZ三轴伺服滑台组成,该XYZ三轴伺服滑台包括:设置于Z轴滑台上的用于EV-EDU供电的高压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纯电动汽车驱动单元下线测试台架,其特征是,所述的标准工装安装接口用于换型工装在滑台上定位及安装,包括:安装垫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代瑞,周兴,姜宇峰,许启扬,顾超,徐剑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上海众骋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