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864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属于车辆领域。所述牵引小车,包括本体;用于挂接链条的挂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用于夹紧钢丝绳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和摇臂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摇臂和凸轮,其中,所述摇臂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挂接机构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挂接机构配合,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本体处,所述凸轮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夹紧机构的另一侧,所述凸轮与所述夹紧机构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牵引小车通过设置了伸出于本体的摇臂机构,在牵引轨道处的释放位置撞击预设的阻尼,从而实现了牵引小车和试验车辆的准确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
技术介绍
由于试验成本较高,整车碰撞试验的准备过程非常严谨。在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尤其是对碰撞速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法规试验,碰撞速度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情况下甚至需要碰撞速度精确到小数点,因此在整车碰撞试验中需保证碰撞速度的精确性。通常通过提高设备本身的精度,或者通过夹紧钢丝绳防止钢丝绳相对小车移动从而防止负载的提前释放的方法来保证碰撞速度的精确性。但是在牵引夹紧的前提下,如何使得试验车辆在规定点准时释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能够准确释放试验车辆。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克服牵引小车释放不同步的问题。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包括:本体;用于挂接链条的挂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用于夹紧钢丝绳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和摇臂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摇臂和凸轮,其中,所述摇臂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挂接机构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挂接机构配合,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本体处,所述凸轮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夹紧机构的另一侧,所述凸轮与所述夹紧机构相配合,牵引时,所述摇臂配合所述挂接机构以固定所述链条,所述凸轮压紧所述夹紧机构以固定所述钢丝绳,释放时,通过牵引轨道的阻尼撞击所述摇臂伸出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使得所述摇臂机构相对于所述本体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摇臂的一端脱离所述挂接机构以释放所述链条,并且使得所述凸轮脱离所述夹紧机构以释放所述钢丝绳。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为长形板件,具有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所述本体在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对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长孔、第二对第一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在所述本体的宽度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分别平行设有第三加强板。进一步地,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棘轮,其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轮齿;两个钩板,每一钩板的上部设有一凹槽,下部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两个钩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所述长孔两侧;和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将所述棘轮与所述两个钩板同轴连接,所述棘轮可绕着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线、在所述长孔的空间内旋转;其中,所述两个钩板的凹槽和所述棘轮的一个轮齿形成所述链条的挂接空间。进一步地,挂接于所述试验车辆两侧的两条所述链条通过一个环共同连接于所述两个钩板的所述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中部并搭接成“口”字形框架的第一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在所述本体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所述两个第二侧板在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固定座,其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推板,为平板结构,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左右相对的第三侧和第四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凸轮相配合,所述第二侧与所述固定座相对;两个推块,为矩形块,分布固定于所述推板的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四侧,每一推块的上侧在上下方向上设有导向孔;两个导向杆,分别穿过所述两个推块的所述导向孔,每一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侧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两个弹簧,分别套在所述两个导向杆的外部,每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块的下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推板的所述第二侧相对的表面在左右方向上为呈波纹形状的凹凸表面。进一步地,所述摇臂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轴,其两端分别与所述摇臂和所述凸轮固定连接;所述摇臂呈“V”字形,具有向两个方向伸出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中部设有开孔并位于所述棘轮的所述轮齿下方,所述第二臂伸出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交汇部设有第五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五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摇臂机构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牵引时,所述第一臂在所述棘轮的所述轮齿正下方,以限制所述棘轮的旋转并保证所述挂接空间,所述凸轮将所述推板推向所述固定座,以夹紧所述钢丝绳;释放时,所述第二臂撞击所述牵引轨道的所述阻尼,所述摇臂机构正向旋转,所述第一臂远离所述轮齿的正下方位置,以释放所述棘轮,所述凸轮释放对所述推板的压力,所述推板和所述推块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远离所述固定座,以释放所述钢丝绳。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设有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臂靠近所述第二连接轴处,以限制所述摇臂机构的反向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小车还包括两对导向滚轮以及相应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两对第一安装孔将所述两对导向轮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本技术的牵引小车,通过设置了伸出于本体的摇臂机构,在牵引轨道处的释放位置,所述摇臂机构撞击所述阻尼,从而实现了牵引小车和试验车辆的准确释放。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的仰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的正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棘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的仰视图。如图1所示,所述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一般性地可以包括本体10、挂接机构20、夹紧机构30和摇臂机构40。所述挂接机构20用于挂接链条,设置于所述本体10的一侧。所述夹紧机构30用于夹紧钢丝绳,设置于所述本体10的另一侧。所述摇臂机构40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10的摇臂41和凸轮42(参见图2),其中,所述摇臂41位于所述本体10设有所述挂接机构20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挂接机构20配合,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本体10处,所述凸轮42位于所述本体10设有所述夹紧机构30的另一侧,所述凸轮42与所述夹紧机构30相配合。牵引小车在牵引试验车辆时,所述摇臂41配合所述挂接机构20以固定所述链条,所述凸轮42压紧所述夹紧机构30以固定所述钢丝绳。需要释放试验车辆时,通过牵引轨道的阻尼撞击所述摇臂41伸出于所述本体10的另一端,使得所述摇臂机构40相对于所述本体10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摇臂41的一端脱离所述挂接机构20以释放所述链条,并且使得所述凸轮42脱离所述夹紧机构30以释放所述钢丝绳。本技术通过在牵引轨道处设置阻尼,牵引小车在运动至规定速度时,即阻尼处,摇臂机构40伸出牵引小车本体10的摇臂41撞击所述阻尼,从而实现了牵引小车和试验车辆的准确释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本体的正视图。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本体10为长形板件,具有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第一端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102,所述本体10在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用于挂接链条的挂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用于夹紧钢丝绳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和摇臂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摇臂和凸轮,其中,所述摇臂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挂接机构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挂接机构配合,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本体处,所述凸轮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夹紧机构的另一侧,所述凸轮与所述夹紧机构相配合,牵引时,所述摇臂配合所述挂接机构以固定所述链条,所述凸轮压紧所述夹紧机构以固定所述钢丝绳,释放时,通过牵引轨道的阻尼撞击所述摇臂伸出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使得所述摇臂机构相对于所述本体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摇臂的一端脱离所述挂接机构以释放所述链条,并且使得所述凸轮脱离所述夹紧机构以释放所述钢丝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用于挂接链条的挂接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侧;用于夹紧钢丝绳的夹紧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和摇臂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本体的摇臂和凸轮,其中,所述摇臂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挂接机构的一侧,其一端与所述挂接机构配合,另一端伸出于所述本体处,所述凸轮位于所述本体设有所述夹紧机构的另一侧,所述凸轮与所述夹紧机构相配合,牵引时,所述摇臂配合所述挂接机构以固定所述链条,所述凸轮压紧所述夹紧机构以固定所述钢丝绳,释放时,通过牵引轨道的阻尼撞击所述摇臂伸出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使得所述摇臂机构相对于所述本体旋转,进而使得所述摇臂的一端脱离所述挂接机构以释放所述链条,并且使得所述凸轮脱离所述夹紧机构以释放所述钢丝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长形板件,具有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端,所述本体在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上依次设有第一对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长孔、第二对第一安装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在所述本体的宽度中心线位置设有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端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分别平行设有第三加强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接机构包括:棘轮,其中部设有第三安装孔,其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轮齿;两个钩板,每一钩板的上部设有一凹槽,下部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两个钩板分别固定于所述本体的所述长孔两侧;和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将所述棘轮与所述两个钩板同轴连接,所述棘轮可绕着所述第一连接轴的轴线、在所述长孔的空间内旋转;其中,所述两个钩板的凹槽和所述棘轮的一个轮齿形成所述链条的挂接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挂接于所述试验车辆两侧的两条所述链条通过一个环共同连接于所述两个钩板的所述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碰撞试验的牵引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本体中部并搭接成“口”字形框架的第一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朋侯福震李月明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