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抓、挖功能的装载机
本技术涉及抓斗装载机
,尤其是指带抓、挖功能的装载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抓斗装载机大多是单抓臂结构,其运行稳定性较差,同时都是采用两侧水平支撑脚来支撑,其支撑时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行稳定、使用效果好的带抓、挖功能的装载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带抓、挖功能的装载机,它包括有车架、挖臂、抓臂、支撑臂、挖斗、抓斗、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拉杆,挖臂一端与车架铰接,挖臂另一端与挖斗铰接;挖臂下方的车架两侧设有支撑臂铰接座,支撑臂一端与支撑臂铰接座铰接,支撑臂另一端顶部设有第一气缸铰接槽,第一气缸铰接槽下方的支撑臂上活动铰接有支撑板,支撑臂铰接座上方的车架上设有第一气缸铰接座,第一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气缸铰接座铰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通过铰轴铰接在第一气缸铰接槽内;车架另一端设有抓臂,抓臂为两条,分别位于车架两侧,抓臂一端与车架铰接,抓臂另一端与抓斗底部铰接,抓臂中部设有第二气缸铰接座,第二气缸的缸体与车架铰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气缸铰接座铰接,每条抓臂上设有两块铰接板,铰接板一端与抓臂中部铰接,铰接板另一端与拉杆一端铰接,铰接后的两块铰接板之间形成第二气缸铰接槽,第二气缸铰接槽内活动铰接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抓斗一端的抓臂铰接,拉杆另一端与抓斗顶部铰接。所述的第二气缸铰接座与抓斗之间的抓臂上设有第三气缸铰接座,第三气缸的缸体活动铰接在第二气缸铰接槽内,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气缸铰接座铰接。所述的支撑板底部设有防滑齿。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未 ...
【技术保护点】
带抓、挖功能的装载机,它包括有车架(1)、挖臂(2)、抓臂(3)、支撑臂(4)、挖斗(5)、抓斗(6)、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11)、拉杆(12),其特征在于:挖臂(2)一端与车架(1)铰接,挖臂(2)另一端与挖斗(5)铰接;挖臂(2)下方的车架(1)两侧设有支撑臂铰接座,支撑臂(4)一端与支撑臂铰接座铰接,支撑臂(4)另一端顶部设有第一气缸铰接槽,第一气缸铰接槽下方的支撑臂(4)上活动铰接有支撑板(7),支撑臂铰接座上方的车架(1)上设有第一气缸铰接座,第一气缸(8)的缸体与第一气缸铰接座铰接,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通过铰轴铰接在第一气缸铰接槽内;车架(1)另一端设有抓臂(3),抓臂(3)为两条,分别位于车架(1)两侧,抓臂(3)一端与车架(1)铰接,抓臂(3)另一端与抓斗(6)底部铰接,抓臂(3)中部设有第二气缸铰接座,第二气缸(9)的缸体与车架(1)铰接,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与第二气缸铰接座铰接,每条抓臂(3)上设有两块铰接板(10), 铰接板(10)一端与抓臂(3)中部铰接,铰接板(10)另一端与拉杆(12)一端铰接,铰接后的两块铰接板之间形成第二气缸铰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抓、挖功能的装载机,它包括有车架(1)、挖臂(2)、抓臂(3)、支撑臂(4)、挖斗(5)、抓斗(6)、第一气缸(8)、第二气缸(9)、第三气缸(11)、拉杆(12),其特征在于:挖臂(2)一端与车架(1)铰接,挖臂(2)另一端与挖斗(5)铰接;挖臂(2)下方的车架(1)两侧设有支撑臂铰接座,支撑臂(4)一端与支撑臂铰接座铰接,支撑臂(4)另一端顶部设有第一气缸铰接槽,第一气缸铰接槽下方的支撑臂(4)上活动铰接有支撑板(7),支撑臂铰接座上方的车架(1)上设有第一气缸铰接座,第一气缸(8)的缸体与第一气缸铰接座铰接,第一气缸(8)的活塞杆通过铰轴铰接在第一气缸铰接槽内;车架(1)另一端设有抓臂(3),抓臂(3)为两条,分别位于车架(1)两侧,抓臂(3)一端与车架(1)铰接,抓臂(3)另一端与抓斗(6)底部铰接,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盛宇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