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481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包括:砼垫层;承载于所述砼垫层上的若干基础砼体,承载于所述砼垫层上、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砼体与所述构造柱之间的基础梁;所述基础梁包括:与所述砼垫层相连接的、埋设于地下的第一砖基础,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地面的第二砖基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砖基础与第二砖基础之间的并埋设于地下的地圈梁;在建造时,基础砼体及构造柱通过模板浇筑在砼垫层上,在基础砼体与构造柱之间浇筑地基梁,同时,在基础梁中的第一砖基础与第二砖基础之间设置地圈梁,这样设置,增加了地基的抗剪力,提升了抗拉强度,从而使地基更加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坍塌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了建筑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基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
技术介绍
地基作为建筑的基础,对稳固性的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中的地基,由于结构设计简单,在相应位置没有设置加固结构,因此,在建筑施工完成后,如果遇到地震,这种简单的且不具有加固结构的地基,易造成抗剪力、抗拉强度不够,从而使建筑地基的不稳固这样很容易造成刚性断裂,从而造成整个建筑的倒塌,抗震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以发现并解决地基抗剪力、抗拉强度不够,造成地基的不稳固,甚至是造成整个建筑倒塌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包括:砼垫层;承载于所述砼垫层上、用于承载柱梁的规则分布的若干基础砼体;承载于所述砼垫层上、用于承载侧墙体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砼体与所述构造柱之间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基础梁;所述基础梁包括:与所述砼垫层相连接的、埋设于地下的第一砖基础,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地面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第二砖基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砖基础与第二砖基础之间的并埋设于地下的地圈梁。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在建造时,基础砼体及构造柱通过模板浇筑在砼垫层上,在基础砼体与构造柱之间浇筑地基梁,同时,在基础梁中的第一砖基础与第二砖基础之间设置地圈梁这样设置地基,增加了地基的抗剪力,提升了抗拉强度,从而使地基更加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坍塌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了建筑安全。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圈梁包括:混凝土梁以及置于所述混凝土梁中用于加固所述混凝土梁的第一钢筋笼。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地圈梁使用混凝土建筑,同时,在地圈梁的中芯部设置有第一钢筋笼,从而提升了地基的抗剪力及抗拉强度,同时,提升了地基的防水防潮效果。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础砼体包括:与所述砼垫层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抗剪键孔的钢筋砼柱,容置于所述抗剪键孔中、用于抵抗剪力的抗剪键,浇筑于所述钢筋砼柱上的并将所述抗剪键包裹的灌浆层,以及,浇筑于所述灌浆层上用于将所述钢筋砼柱包裹的混凝土层。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抗剪键装配于钢筋砼体开设有抗剪键孔之中以抵抗剪力,再通过灌浆层将抗剪键包裹并浇筑于钢筋砼体上,最后在钢筋砼柱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层,这样设置的基础砼体稳固性高,提升了地基的抗剪力。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钢筋砼柱包括:与所述砼垫层相连接的基础座,与基础座相连接的用于承载主梁的砼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座及所述砼柱中用于加固所述基础座及所述砼柱的钢筋。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钢筋柱的基础座中设置钢筋,通过浇筑使钢筋固定于基础座中,同时,砼柱中设置有与基础座中的钢筋相搭接的钢筋,再通过浇筑使砼柱与基础座连接,这样设置的钢筋柱牢固,同时提升了抗拉强度。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构造柱中设置有用于加固所述构造柱的第二钢筋笼。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在构造柱中设置有第二钢筋笼,从而提升构造柱的抗拉强度,增加地基的稳固性。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砖基础及所述第二砖基础主要由蒸压粉煤灰砖以及砂浆砌筑而成。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采用蒸压粉煤灰砖砌筑而成的第一砖基础及第二砖基础,抗压强度高且抗冻性能好。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灌浆层所用材料为膨胀细石砼灌浆料,所述混凝土层所用材料为素混凝土。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采用膨胀细石砼灌浆料浇筑成灌浆层,采用素混凝土浇筑成混凝土层,经济实惠,在不影响地基稳固性的前提下,降低了建造成本。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地基承载力在101-150千帕之间且基础埋深在1.45-1.55米之间。实现上述方案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将基础埋深与地下,增强了地基的稳固性。有益效果:通过提供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包括:砼垫层;承载于所述砼垫层上、用于承载柱梁的规则分布的若干基础砼体;承载于所述砼垫层上、用于承载侧墙体的构造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砼体与所述构造柱之间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基础梁;所述基础梁包括:与所述砼垫层相连接的、埋设于地下的第一砖基础,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地面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第二砖基础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砖基础与第二砖基础之间的并埋设于地下的地圈梁;在建造时,基础砼体及构造柱通过模板浇筑在砼垫层上,同时在基础砼体与构造柱之间浇筑地基梁,同时,在基础梁中的第一砖基础与第二砖基础之间设置地圈梁这样设置地基,通过地圈梁的加固之后,增加了地基的抗剪力,提升了抗拉强度,从而使地基更加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坍塌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了建筑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沿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沿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沿C-C线剖切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砼垫层;2、基础砼体;3、构造柱;4、基础梁;5、第一砖基础;6、第二砖基础;7、地圈梁;8、混凝土梁;9、第一钢筋笼;10、钢筋砼柱;11、抗剪键;12、灌浆层;13、混凝土层;14、基础座;15、砼柱;16、钢筋;17、第二钢筋笼;18、室内地坪;19、室外地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要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包括:砼垫层1;承载于砼垫层1上、用于承载柱梁的规则分布的若干基础砼体2承载于砼垫层1上、用于承载侧墙体的构造柱3,构造柱3中设置有用于加固构造柱3的第二钢筋笼17,以及,设置在基础砼体2与构造柱3之间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基础梁4,基础梁4包括:与砼垫层1相连接的、埋设于地下的第一砖基础5,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地面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第二砖基础6以及设置在第一砖基础5与第二砖基础6之间的并埋设于地下的地圈梁7,地圈梁7包括:混凝土梁8以及置于混凝土梁8中用于加固混凝土梁的第一钢筋笼9。如图2所示,基础砼体2包括:与砼垫层1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抗剪键孔的钢筋砼柱10,容置于抗剪键11预留孔中、用于抵抗剪力的抗剪键11,浇筑于钢筋砼柱10上的并将抗剪键11包裹的灌浆层12,以及,浇筑于灌浆层12上用于将钢筋砼柱10包裹的混凝土层13,钢筋砼柱10包括:与砼垫层1相连接的基础座14,与基础座14相连接的用于承载主梁的砼柱15,以及,设置在基础座14及砼柱15中用于加固基础座14及砼柱15的钢筋16。第一砖基础5主要由蒸压粉煤灰砖以及砂浆砌筑而成;第二砖基础6主要由蒸压粉煤灰砖以及砂浆砌筑而成,灌浆层12所用材料为膨胀细石砼灌浆料,混凝土层13所用材料为素混凝土,地基承载力在101-150千帕之间且基础埋深在1.45-1.55米之间。本实施例的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砼垫层(1);承载于所述砼垫层(1)上、用于承载柱梁的规则分布的若干基础砼体(2);承载于所述砼垫层(1)上、用于承载侧墙体的构造柱(3);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砼体(2)与所述构造柱(3)之间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基础梁(4);所述基础梁(4)包括:与所述砼垫层(1)相连接的、埋设于地下的第一砖基础(5),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地面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第二砖基础(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砖基础(5)与第二砖基础(6)之间的并埋设于地下的地圈梁(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砼垫层(1);承载于所述砼垫层(1)上、用于承载柱梁的规则分布的若干基础砼体(2);承载于所述砼垫层(1)上、用于承载侧墙体的构造柱(3);以及,设置在所述基础砼体(2)与所述构造柱(3)之间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基础梁(4);所述基础梁(4)包括:与所述砼垫层(1)相连接的、埋设于地下的第一砖基础(5),沿竖直方向凸出于地面的、用于承载侧墙体的第二砖基础(6)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砖基础(5)与第二砖基础(6)之间的并埋设于地下的地圈梁(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圈梁(7)包括:混凝土梁(8)以及置于所述混凝土梁(8)中用于加固所述混凝土梁的第一钢筋笼(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屋的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砼体(2)包括:与所述砼垫层(1)所在侧相对的另一侧端面上设有抗剪键(11)预留孔的钢筋砼柱(10),容置于所述抗剪键孔中、用于抵抗剪力的抗剪键(11),浇筑于所述钢筋砼柱(10)上的并将所述抗剪键(11)包裹的灌浆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海海盛沥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