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两部分式侧窗结构的遮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02215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6:57
已知一种遮挡装置,包括用于主窗的主遮挡结构以及用于次窗的次遮挡结构,其中主遮挡结构能够至少在基本上竖直的方向上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保持在能够上下卷绕的卷绕轴上,以及其中次遮挡结构能够至少基本上垂直于主遮挡结构而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具有驱动系统,其包括驱动单元和具有与主遮挡结构接合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的主传动系统;并且驱动系统包括具有用于使次遮挡结构移动的至少一个驱动传动机构的次传动系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主遮挡结构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元件经由同步化轴以旋转固定方式同步地联接至彼此,并且该同步化轴至少基本上平行于卷绕轴间隔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遮挡装置用于乘用车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两部分式侧窗结构的遮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两部分式侧窗结构的遮挡装置,该遮挡装置具有用于主窗的主遮挡结构以及用于次窗的次遮挡结构,其中,主遮挡结构能够基本上至少在竖直方向上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以为,并且保持在卷绕轴上以使得其能够卷起和展开,以及其中,次遮挡结构能够至少基本上横向于主遮挡结构而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所述遮挡装置具有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包括驱动单元以及具有与主遮挡结构相互作用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的主传动系统,并且该驱动系统具有次传动系统,该次传动系统具有结合驱动单元操作的至少一个驱动传动机构以用于使次遮挡结构移位。
技术介绍
从EP1129871A1中已知这种遮挡装置。已知的遮挡装置具有被设置用于遮挡机动车辆的侧门主窗的主遮挡结构。还设置了次遮挡结构以便遮挡侧门的次窗。次遮挡结构能够横向于主遮挡结构而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其中,主遮挡结构能够沿着主窗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移位。形式为螺距缆线的驱动传动机构被设置以便使主遮挡结构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所述缆线在相对侧上位于主窗侧面的窗杆中延伸。所述缆线使遮挡结构的尺寸稳定的拉出构型件基本上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移位。形式为控制杆结构的驱动传动装置被设置用于次遮挡结构,该驱动传动装置能够经由另外的螺距线缆而移位。用于使控制杆结构移位的另外的螺距线缆经由控制机构从用于主遮挡结构的螺距线缆的驱动系统被引出。控制机构用于补偿次遮挡结构的拉出路径,所述路径比用于主遮挡结构的路径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创建一种在引言部分中所述类型的遮挡装置,其具有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构造。该目标的实现在于,用于主遮挡结构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元件经由同步化轴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同步地联接至彼此,以及在于,同步化轴安装在与用于主遮挡结构的卷绕轴相距一距离处并且至少大体上与其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无需卷绕轴自身用于在两个驱动传动结构之间提供任何同步化。相反地,这经由单独的同步化轴来完成,该同步化轴与卷绕轴相距一距离并且近似地与其平行。因此,卷绕轴自身能够具有小的直径并且能够具有紧凑型设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特别有利地适于乘用车的侧窗结构,特别是在乘用车的后侧门的区域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构造中,同步化轴经由齿轮机构联接至驱动单元,并且次传动系统从同步化轴同轴地被引出。借由被同轴地引出的次传动系统使得能够实现驱动系统的特别简单的构造。此外,同轴设置节省了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次传动系统具有输出构件,该输出构件在一侧上同轴地并且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连接至同步化轴。输出构件优选地设置在同步化轴的端部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输出构件在另一侧上经由连接机构连接至次传动系统的至少一个驱动传动机构,该至少一个驱动传动机构的旋转轴线与同步化轴的旋转轴线成角度定向,特别地成直角定向。另一侧优选的是输出构件的相对侧,其将来自同步化轴的扭矩传输在次传动系统的方向上转向。输出构件被设置用于以一角度传输对应扭矩。输出构件特别有利地被设计成形式为锥齿轮机构、柔性传动轴或者万向节轴或万向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驱动单元借助于齿轮机构联接至卷绕轴、同步化轴和输出构件。驱动单元有利地是经由车辆电气系统和合适的控制机构操作的电动马达。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卷绕轴的一端和同步化轴的一端分配有两个相互啮合的直齿齿轮。该直齿齿轮优选地设置为在彼此上方对准。该构造提供了简单且紧凑的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被设置用于次遮挡结构的驱动传动机构形式为缆线牵引件,该缆线牵引件具有在彼此相反的方向上同步驱动的两个卷绕线轴。在相反方向上的两个卷绕线轴的同步驱动操作优选地经由两个相互啮合的直齿齿轮进行,该两个相互啮合的直齿齿轮相对于相应的卷绕线轴同轴地设置并且被分配给次传动系统。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卷绕轴具有锥形构造,并且被设置用于主遮挡结构的驱动传动机构形式为两个缆线牵引件,该两个缆线牵引件具有锥形卷绕线轴,该锥形卷绕线轴与卷绕轴的锥度互补,使得根据卷绕轴上的主遮挡结构的变化的卷绕层维持线缆牵引件的均匀的张紧载荷。因此,取决于主遮挡结构的卷起或展开状态,锥形卷绕线轴的锥度被选择成与由卷绕轴的卷绕层提供的对应减小或增大的卷相反。因此,当卷绕轴上的主遮挡结构的卷绕层的卷绕直径减小时,锥形卷绕线轴的线缆卷绕直径增大,因此相应的有效直径至少基本上相等。这使得两个线缆牵引件能够以基本上无张力的方式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已经在主遮挡结构的卷绕轴和驱动单元的齿轮机构之间设置了弹簧预张紧机构,该弹簧预张紧机构使卷绕轴在卷起方向预张紧。这避免了主遮挡结构的褶皱,当遮挡装置装配在对应的侧窗结构区域中时,作为公差的结果或者作为在遮挡装置的操作期间的温差的结果能够出现该褶皱。在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构造中,在次遮挡结构的卷绕轴和次传动系统之间设置了另外的弹簧预张紧机构。另外的弹簧预张紧机构具有与用于主遮挡结构的卷绕轴的弹簧预张紧机构相同的功能。附图说明从权利要求中以及从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能够获悉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参照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遮挡装置的实施例,以及图2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通过根据图1的遮挡装置的锥形卷绕轴的左手端区域的纵向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和图2的遮挡装置1被设置用于乘用车的后侧车门。该侧门具有两部分式侧窗结构。该侧窗结构的主窗通过窗杆与较小的次窗分离,窗杆近似地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如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所见,与窗杆相反,主窗在前向方向上由侧向车门框架定界,该侧向车门框架近似地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延伸。主窗的上边界由上部车门框架形成,该上部车门框架延续越过次窗。在门的内侧上,在窗杆和车门框架的区域中设置车门装饰条构型件。主窗和次窗的下侧由设置在内侧的上部车门面板定界。遮挡装置1设置在侧门的内侧区域中。遮挡装置1具有主遮挡结构2,主遮挡结构2被构造为幅材的形式。主遮挡结构2保持在锥形卷绕轴3上以使得其能够卷起和展开。如在拉出方向上所见,主遮挡结构2的前端区域设置有尺寸稳定的拉出构型件4,拉出构型件4是弧形的以便与主窗以及因此上部车门框架的上部外周轮廓相对应。卷绕轴3安装在车门上,位于上部车门面板下方,使得其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图2)旋转。卷绕轴3的锥度在卷绕轴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卷绕轴3的旋转轴线D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并且基本上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只要遮挡装置1操作性地装配在乘用车的侧门的内侧区域中。主遮挡结构2能够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在休止位置中,主遮挡结构2已经卷起至卷绕轴3;在遮挡位置中,主遮挡结构2以及沿车辆的竖直方向近似地向上拉出并且该遮挡结构2以无褶皱的方式安装就位。在主遮挡结构2的遮挡位置中,拉出构型件4基本上平齐地定位在上部车门框架的区域中。为了遮挡次窗的目的,遮挡装置1具有次遮挡结构5,次遮挡结构5同样地是柔性的并且被构造成为幅材形式且保持在卷绕轴6上以使得其能够卷起和展开,所述卷绕轴被安装用于在窗杆的区域中基本上沿车辆的竖直方向旋转。次遮挡结构5能够基本上横向于主遮挡结构2的拉出方向而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在休止位置中,次遮挡结构5已经卷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机动车辆的两部分式侧窗结构的遮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两部分式侧窗结构的遮挡装置(1),所述遮挡装置(1)具有用于主窗的主遮挡结构(2)以及用于次窗的次遮挡结构(5),其中,所述主遮挡结构(2)能够至少基本上在竖直方向上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保持在卷绕轴(3)上以使得其能够卷起和展开,以及其中,所述次遮挡结构(5)能够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主遮挡结构(2)而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所述遮挡装置(1)具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具有驱动单元(8)和主传动系统,所述主传动系统具有与所述主遮挡结构(2)相互作用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14a,14b);并且所述驱动系统具有次传动系统(16),所述次传动系统(16)具有与所述驱动单元(8)操作性地连接的至少一个驱动传动机构以用于使所述次遮挡结构(5)移位,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主遮挡结构(2)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元件经由同步化轴(S)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同步地联接至彼此,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化轴(S)安装在与用于所述主遮挡结构(2)的所述卷绕轴相距一距离处并且至少大体上与其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6.22 DE 102015007898.4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两部分式侧窗结构的遮挡装置(1),所述遮挡装置(1)具有用于主窗的主遮挡结构(2)以及用于次窗的次遮挡结构(5),其中,所述主遮挡结构(2)能够至少基本上在竖直方向上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保持在卷绕轴(3)上以使得其能够卷起和展开,以及其中,所述次遮挡结构(5)能够至少基本上横向于所述主遮挡结构(2)而在休止位置和遮挡位置之间移位;并且所述遮挡装置(1)具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具有驱动单元(8)和主传动系统,所述主传动系统具有与所述主遮挡结构(2)相互作用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14a,14b);并且所述驱动系统具有次传动系统(16),所述次传动系统(16)具有与所述驱动单元(8)操作性地连接的至少一个驱动传动机构以用于使所述次遮挡结构(5)移位,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主遮挡结构(2)的两个驱动传动机构的驱动元件经由同步化轴(S)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同步地联接至彼此,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化轴(S)安装在与用于所述主遮挡结构(2)的所述卷绕轴相距一距离处并且至少大体上与其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化轴(S)经由齿轮机构联接至所述驱动单元(8),以及其特征在于,所述次传动系统(16)从所述同步化轴(S)同轴地引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传动系统(16)具有输出构件,所述输出构件在一侧上同轴地并且以旋转固定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同步化轴(S)。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构件在另一侧上经由连接机构连接至次传动系统的至少一个传动机构,所述至少一个传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欣滕纳赫
申请(专利权)人: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