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2151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6:3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滑动模块以及第二凹陷区域,第二侧面设有收容空间,滑动模块设置于收容空间,且可滑动至收容空间之外,滑动模块包括第一凹陷区域;第二凹陷区域位于第二侧面,当滑动模块设置于收容空间时,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二凹陷区域贯通。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可以相对主体滑动进出的滑动模块,滑动模块上的第一凹陷区域和主体上的第二凹陷区域能够贯通,第一凹陷区域具有扣手位功能,第二凹陷区域执行指纹识别功能,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二凹陷区域可以形成完整的造型,在不影响第一侧面完整性的同时,移动终端的集成度更高,结构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兼顾前置拍照的全屏幕移动终端,并不能真正做到较高屏占比或者实现全面屏(即正面均为屏幕)。有些移动终端从屏幕中分离出一个区域放置前置摄像头,有些移动终端将前置摄像头安装在屏幕的下方角落,使用户不易察觉前置摄像头对屏幕完整性的破坏。然而,前者实际上仍然存在一个破坏屏幕完整性的区域,后者的拍摄位置位于用户正常手持位置的下方,拍照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以解决目前的移动终端不具高屏占比或者无法兼顾高屏占比和拍照效果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滑动模块以及第二凹陷区域,第二侧面设有收容空间,滑动模块设置于收容空间,且可滑动至收容空间之外,滑动模块包括第一凹陷区域;第二凹陷区域位于第二侧面,当滑动模块设置于收容空间时,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二凹陷区域贯通。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括指纹模组,指纹模组位于第二凹陷区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指纹模组包括指纹识别区,指纹识别区位于第二凹陷区域的底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二凹陷区域贯通时形成圆形区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域为劣弧限定的区域,第二凹陷区域为优弧限定的区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二凹陷区域贯通时形成椭圆形区域。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域包括第一底部和位于第一底部的周缘的第一外圈,第二凹陷区域包括第二底部和位于第二底部的周缘的第二外圈,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首尾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圈与第一底部垂直连接,第二外圈与第二底部垂直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外圈与第一底部通过圆锥面连接,第二外圈与第二底部通过圆锥面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凹陷区域与第二侧面平滑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凹陷区域的表面粗糙度大于第二侧面的表面粗糙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括连接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连接端面,收容空间贯通第二侧面和连接端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模块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外表面和第二侧面平齐,内表面位于移动终端的内部,第一凹陷区域位于外表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包括第一镜头模组,第一镜头模组位于滑动模块,第一镜头模组的入光面和第一侧面朝向相同。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二镜头模组,第二镜头模组位于第二侧面,第二侧面的入光面和第一侧面的朝向相反。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模块位于第二侧面的中轴线,且滑动模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中轴线。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具有可以相对主体滑动进出的滑动模块,滑动模块上的第一凹陷区域和主体上的第二凹陷区域能够贯通,第一凹陷区域具有扣手位功能,第二凹陷区域执行指纹识别功能,第一凹陷区域和第二凹陷区域可以形成完整的造型,在不影响第一侧面完整性的同时,移动终端的集成度更高,结构更紧凑。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侧面示意图(滑动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的主体内部)。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二侧面的部分透视图(滑动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的主体内部)。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滑动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的主体内部)。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示意图(滑动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的主体外部)。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第一侧面示意图(滑动模块位于移动终端的主体外部)。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控制面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滑动控制面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圈和第一底部的连接方式示意图(部分横截面)。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外圈和第一底部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部分横截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1,包括主体10、滑动模块20、以及第二凹陷区域522。主体10是移动终端的框架结构,主体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以及连接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连接端面13。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的间距为主体10的厚度,第一侧面11和第二侧面12均为矩形或圆角矩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面11为主体10的正面,面向用户,第二侧面12为主体10的背面。连接端面13是主体10竖直放置时位于顶端的端面。第一侧面11设有显示屏110,显示屏110为主体10上的主显示屏,第二侧面12无显示屏或者可以设有副显示屏。第一侧面11不必预留安装前置摄像头的孔位,因此显示屏110的显示区域可以和第一侧面11的轮廓(即外周线)相同,而且没有其他非显示区域占据轮廓范围内的显示区域。例如,第一侧面11为平面时,显示区域的正投影面积和第一侧面11的面积比值较高,具有高屏占比(屏占比是指,屏幕面积与屏幕所处的设备表面的比例,计算方法为屏占比=屏幕面积/所处的设备表面面积),高屏占比的比例范围为85%至100%,例如85%、90%、95%、100%等,从而实现大屏幕或者全面屏;又例如,第一侧面11为曲面时,显示区域的轮廓线和第一侧面11的轮廓线重合,从而实现大屏幕或者全面屏。主体10具有收容空间15,收容空间15位于第二侧面12以及连接端面13的交接处,并贯通连接端面13和第二侧面12,与第一侧面11无连接,这样的收容空间15保证了第一侧面11的完整性不受破坏,并用于收容滑动模块20。收容空间15可以形成在第二侧面12的中轴线V,也可以形成在较中轴线偏左或者偏右的位置,以便于用户操作滑动模块20。滑动模块20收容于收容空间15内,且能够自收容空间15滑动至主体10的外部。滑动模块20包括滑动主体21和滑动连接部22,滑动连接部22与滑动主体21连接,滑动连接部22用于连接滑动主体21和主体10,以助滑动主体21相对主体10滑出。滑动运动可以由用户手动控制。滑动主体21具有相背设置的外表面23和内表面24。外表面23与第二侧面12平齐,内表面24在滑动模块20收容在收容空间15内时,位于主体10的内部,外部不可见。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主体21呈长方体结构,滑动连接部22为滑块,和滑动主体21等宽,至少与滑动主体10的滑动距离相等,滑动连接部22与内表面24平齐地连接在滑动主体21的下端,并和主体10内部的滑槽103滑动配合。滑动模块20的滑动方向为沿着平行第二侧面12的中轴线V的方向滑动,滑到连接端面13以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动连接部22还可以是位于滑动主体21侧边的凸块,与收容空间15对应的滑槽形成滑动配合关系。在其他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收容空间;滑动模块,所述滑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且可滑动至所述收容空间之外,所述滑动模块包括第一凹陷区域;以及第二凹陷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当所述滑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凹陷区域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设有收容空间;滑动模块,所述滑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且可滑动至所述收容空间之外,所述滑动模块包括第一凹陷区域;以及第二凹陷区域,位于所述第二侧面,当所述滑动模块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凹陷区域贯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指纹模组,所述指纹模组位于所述第二凹陷区域。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模组包括指纹识别区,所述指纹识别区位于第二凹陷区域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凹陷区域贯通时形成圆形区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为劣弧限定的区域,所述第二凹陷区域为优弧限定的区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和所述第二凹陷区域贯通时形成椭圆形区域。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区域包括第一底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底部的周缘的第一外圈,所述第二凹陷区域包括第二底部和位于所述第二底部的周缘的第二外圈,所述第一外圈和所述第二外圈首尾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与所述第一底部垂直连接,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