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255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轴和驱动固定座;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无人机的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驱动固定座设置在尾旋座和/或第三本体上;第三舵机包括第三旋翼轴和第三固定座;联动部包括第一、第二衔接端和尾旋翼;第一衔接端和第一驱动轴连接,第二衔接端和所述第三固定座连接,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且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垂直;第一翼尖小翼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第二翼尖小翼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同一旋翼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且提高了无人机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特别涉及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无人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无人机。旋翼是无人机的主要升力部件,在无人机飞行过程中,旋翼起着产生升力的作用。目前,无人机的旋翼主要由多片桨叶构成。在无人机出厂前,常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顶部,旋翼中的桨叶旋转时,产生沿旋翼轴的拉力,该拉力使飞机具有向上移动的升力。或者,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尾部,旋翼中的桨叶旋转时,产生沿旋翼轴的力,该力使飞机具有前移动的推力。同时,无人机的翼尖常由机翼的一端所直接构成,无人机在维持正常飞行时,依靠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差,来为无人机提供所需要的升力。但由于上下表面压差的存在,翼尖附近的机翼下表面空气会绕流到上表面,形成翼尖涡,致使翼尖附近区域机翼的上下表面压差降低,继而导致这一区域产生的升力也降低。而且,若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顶部,则无法为无人机的前进或后退提供所需的推力;若将旋翼安装在无人机的尾部,则无法为无人机的上升或降落提供所需的拉力。综上所述,在现有应用于无人机技术中,存在着无人机的同一旋翼无法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无人机处于飞行时,翼尖会削弱无人机的升力,降低无人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无人机的同一旋翼无法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无人机处于飞行时,翼尖会削弱无人机的升力,降低无人机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包括:第一翼尖小翼,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且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包括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翼尖开口端;且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后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背离所述第一后开口端,与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构成所述第一翼尖小翼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和垂直机翼位于所述第一后置机翼的两侧;第二翼尖小翼,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且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包括第二翼尖紧固端和第二翼尖开口端;且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与所述第二后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背离所述第二后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构成所述第二翼尖小翼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和垂直机翼位于所述第二后置机翼的两侧;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轴和驱动固定座;尾旋座,所述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所述驱动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尾旋座和/或所述第三本体上;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包括第三旋翼轴和第三固定座;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衔接端、第二衔接端和尾旋翼;所述第一衔接端和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衔接端和所述第三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垂直;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衔接端将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衔接端,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带动所述尾旋翼沿着所述第一尾侧面、所述第二尾侧面、所述第三侧尾侧面或所述第四尾侧面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包括: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和所述第一后置机翼的夹角是60°-9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包括: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和所述第二后置机翼的夹角是60°-90°。进一步地,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还包括: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和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沿第二本体的中心竖轴对称的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和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的间距,与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和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的间距相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将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无人机的第二/或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将驱动固定座设置在尾旋座和/或第三本体上;将第一衔接端和第一驱动轴连接,第二衔接端和第三固定座连接,使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互垂直。继而通过第一衔接端将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衔接端,再由第三旋翼轴带动尾旋翼沿着无人机的第一、二、三或第四尾侧面方向进行移动,来改变尾旋翼的运动方向,使尾旋翼对无人机的推力大小和方向产生变化,为无人机的起降提供不同大小和方向的拉力或推力。并且通过将第一翼尖小翼的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后开口端固定连接,将第二翼尖小翼的第二翼尖紧固端和第二后开口端固定连接,继而使得在无人机处于飞行过程中,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的第一翼尖小翼,以及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的第二翼尖小翼,分别在第一后置机翼和第二后置机翼上阻碍上下翼面的空气绕流,以降低诱导阻力,减小绕流对无人机升力的削弱。从而达到同一旋翼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提高了无人机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示意图;图4为图1的正视图示意图;图5为图1的后视图示意图;图6为图1的侧视图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角度可调的旋翼机构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和发动机连接关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控制系统的机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将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无人机的第二/或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将驱动固定座设置在尾旋座和/或第三本体上;将第一衔接端和第一驱动轴连接,第二衔接端和第三固定座连接,使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第三旋翼轴和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互垂直。继而通过第一衔接端将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到第二衔接端,再由第三旋翼轴带动尾旋翼沿着无人机的第一、二、三或第四尾侧面方向进行移动,来改变尾旋翼的运动方向,使尾旋翼对无人机的推力大小和方向产生变化,为无人机的起降提供不同大小和方向的拉力或推力。并且通过将第一翼尖小翼的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后开口端固定连接,将第二翼尖小翼的第二翼尖紧固端和第二后开口端固定连接,继而使得在无人机处于飞行过程中,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的第一翼尖小翼,以及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的第二翼尖小翼,分别在第一后置机翼和第二后置机翼上阻碍上下翼面的空气绕流,以降低诱导阻力,减小绕流对无人机升力的削弱。从而达到同一旋翼可以为无人机提供全程所需的推力或拉力;并且提高了无人机的稳定性的技术效果。为了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装置做详细说明,以支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首先对无人机做详细说明,继而在叙述无人机的过程中,进一步有针对性的引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旋翼装置,以达到完整、清楚、明白的目的。首先对无人机的整体情况做如下概括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无人机的机身分成至少包括三段,即第一机身10、第二机身20和第三机身30,且三段之间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以此构成一个内部结构可拆卸的无人机,这样使得当无人机的机身出现局部损坏时,能够对应的拆除出现损坏的部位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

【技术保护点】
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包括:第一翼尖小翼,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且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包括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翼尖开口端;且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后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背离所述第一后开口端,与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构成所述第一翼尖小翼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和垂直机翼位于所述第一后置机翼的两侧;第二翼尖小翼,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且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包括第二翼尖紧固端和第二翼尖开口端;且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与所述第二后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背离所述第二后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构成所述第二翼尖小翼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和垂直机翼位于所述第二后置机翼的两侧;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轴和驱动固定座;尾旋座,所述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所述驱动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尾旋座和/或第三本体上;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包括第三旋翼轴和第三固定座;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衔接端、第二衔接端和尾旋翼;所述第一衔接端和所述第一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衔接端和所述第三固定座连接,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中心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和所述尾旋翼的转动平面相垂直;其中,通过所述第一衔接端将所述第一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述第二衔接端,且所述第三旋翼轴带动所述尾旋翼沿着第一尾侧面、所述第二尾侧面、第三侧尾侧面或所述第四尾侧面方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于无人机的角度可调的翼尖包括:第一翼尖小翼,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和第一后置机翼相交;且所述第一翼尖小翼包括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翼尖开口端;且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和第一后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背离所述第一后开口端,与所述第一翼尖紧固端构成所述第一翼尖小翼的两端;且所述第一翼尖开口端和垂直机翼位于所述第一后置机翼的两侧;第二翼尖小翼,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和第二后置机翼相交;且所述第二翼尖小翼包括第二翼尖紧固端和第二翼尖开口端;且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与所述第二后开口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背离所述第二后开口端,与所述第二翼尖紧固端构成所述第二翼尖小翼的两端;且所述第二翼尖开口端和垂直机翼位于所述第二后置机翼的两侧;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包括第一驱动轴和驱动固定座;尾旋座,所述尾旋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无人机的第二尾侧面和/或第四尾侧面的两侧上,且所述驱动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尾旋座和/或第三本体上;第三舵机,所述第三舵机包括第三旋翼轴和第三固定座;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包括第一衔接端、第二衔接端和尾旋翼;所述第一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成漆鹏程罗伟
申请(专利权)人: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