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澄清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1175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3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澄清桶,包括桶体、驱动装置及搅拌装置,所述桶体为锥形桶,包括直筒和锥筒,所述锥筒包括相互连接且坡度不同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澄清桶,具有可以连续生产、操作弹性大、不需要停产清理的优点。

A clarification buck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arifying bucket, which comprises a barrel body, a driving device and a stirring device. The barrel body is a cone barrel, which comprises a straight tube and a cone cylinder, and the cone cylinder includes a first bottom wall and a second bottom wall which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with different slop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larifying barrel,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production, large operation flexibility and no need to stop production and clea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澄清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化工设备,尤其是一种氨碱法废液处理用的澄清桶。
技术介绍
在化工生产领域内,在很多化工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氨碱废液,通常采用在澄清桶内稠厚成泥浆后,再经压滤,得到的固体和清液分别进行回收再利用。澄清桶通常以废液连续进、清液连续出、泥浆自底部间歇排出的方式使用。因此,国内现有氨碱法废液澄清桶存在生产不连续、操作弹性小,需要至少半年一清理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生产连续、操作弹性大、不需要清理的澄清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澄清桶,包括桶体、驱动装置及搅拌装置,所述桶体为锥形桶,包括直筒和锥筒,所述锥筒包括相互连接且坡度不同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上均设有搅拌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壁的坡度在5°~15°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壁的坡度为8°。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壁的坡度在35°~50°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壁的坡度为4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底壁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的末端伸入到出料口处。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泥耙,所述泥耙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泥耙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平行。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澄清桶,通过在锥形部分设置两段,氨碱废液在直筒段逐渐沉降,较浓的废泥底流在坡度较小的第一底壁上被收集,在坡度较大的第二底壁上比只有一个底壁的澄清桶更快速地收集及进一步增浓,并通过排料口排出;由于直筒部分的桶体为直立90°,不会粘附或累计废泥引起坍塌,底部的废泥又可以比只有一个壁的底面更有效地收集稠厚及排出,不需要停产处理,因此可以连续操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种澄清桶结构剖视图;其中:桶体1,电机2,轴套3,驱动轴4,直筒5,锥筒6,第一底壁7,第二底壁8,泥耙9,连接架10,出料口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澄清桶,包括桶体1、驱动装置及搅拌装置,桶体1为锥形桶,包括直筒5和锥筒6,锥筒6包括相互连接且坡度不同的第一底壁7和第二底壁8。如图1所示,在桶体1的上部的中央位置设有电机2,电机2可直接固定在桶体1的顶盖(图中末示出),或通过支架(图中末示出)固定在桶体1的上部,驱动轴4与电机2固联并由电机2带动旋转,驱动轴4在直筒5内部分的外侧,设有轴套3,因此,本技术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2、轴套3和驱动轴4。驱动轴4伸入到锥筒6底部,直到与锥筒底部连接的出料口11处。锥筒6包括两段相互连接且坡度不同的底壁,第一底壁7和第二底壁8,第一底壁7的坡度较小,坡度范围在5°~15°区间内,用于大面积收集和初步沉降废液中的固体部分。第二底壁8的坡底较大,坡度在35°~50°区间内,用于快速收集及进一步沉降和稠厚废液中的废泥底流,稠厚后的废泥底流,在重力和泥耙的作用下,向下经排料口11排出,由于直筒5的筒壁为直立90°,不会粘附或累计废泥引起坍塌,底部的废泥又可以比只有一个壁的底面更快地收集稠厚及排出,因此,不需要停产清理。在本实施例,第一底壁7的坡度为8°,第二底壁8的坡度为45°。澄清桶还包括可由驱动装置带动的搅拌装置,包括连接架10和泥耙9,泥耙9用于收集稠厚后的废泥底流。连接架10可有多个,沿桶体高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每根连接架10一端与驱动轴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泥耙9固定连接,每块泥耙9上固定有多根连接架10。在第一底壁7和第二底壁8上均设有泥耙9,即第一底壁7和第二底壁8上均设有搅拌装置,但第一底壁7和第二底壁8上的泥耙9是相对独立的,非一体结构。泥耙9的底面与相对应的底壁平行,具相隔有一定的距离,以顺利搅动沉积在底壁上稠厚的废泥底流,使其脱离底壁。泥耙9可为锥筒,也可分割成多块的板材状。在第二底壁8的最下端与出料口11连接,驱动轴4的末端伸入到出料口处,当电机2带动驱动轴旋转时,驱动轴4的末端也将带动出料口11处最为稠厚的废泥底流,使稠厚后的废泥底流顺利排出,避免稠厚后的废泥底流在出料口处堆积,使得过于稠厚的废泥底流堵塞出料口11。在实际应用中,首先计算中废泥底流在桶体1内的分布,即氨碱废液的进料流量、压力,然后计算泥耙9的收集速度,使沉降速度、收集速度进行合理的匹配,最终得到较浓的废泥底流,更多的澄清液体。废泥底流的速度需要通过变频控制的泵及流量计来控制,较浓的废泥底流深度范围在直筒5的0.5~1.0m,较浓的废泥底流在平坦段即第一底壁7处通过沉降被收集,在锥筒6处被快带收集并进一步稠厚,进入筒体1内的氨碱废液被分层,澄清液在上层,直筒5上方1.0m以上,稠厚后的废泥底流在下层,被排出。因这些数据与澄清桶的具体尺寸有关,因此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不做具体要求和限制。经实际生产验证,以直径为12m的澄清桶为例,当以表1所列控制进氨碱废液进液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澄清桶的第二底壁8仰视大圆直径4.5m,与现有技术中只有一个底壁的澄清桶相比,效率可提高25%,一年可节约生产用100万元,如表2所示。表1:进液控制表2:生产量和废泥底流需要说明的是,进入到澄清桶内的氨碱废液可为氨碱湿法废液,经过生产使用验证,同样适用于干法废液。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澄清桶,通过在锥形部分设置两段,氨碱废液在直筒段逐渐沉降,较浓的废泥底流在坡度较小的第一底壁上被收集,在坡度较大的第二底壁上被快速收集及进一步增浓,并通过排料口排出。桶体壁为90°,不会累计废泥引起坍塌,第二壁的收集器收集及稠厚效果高,因此不需要停产处理,操作操性高。如上所述,结合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澄清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澄清桶,包括桶体、驱动装置及搅拌装置,所述桶体为锥形桶,包括直筒和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包括相互连接且坡度不同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澄清桶,包括桶体、驱动装置及搅拌装置,所述桶体为锥形桶,包括直筒和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锥筒包括相互连接且坡度不同的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澄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和第二底壁上均设有搅拌装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澄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的坡度在5°~15°区间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澄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壁的坡度为8°。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澄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壁的坡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杰仇广义林鹏鹏代善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