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659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21 0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所述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柜体、电源模块、PLC模组和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模块连接PLC模组,所述电源模块和PLC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的顶端;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实现了各油田拉油点非管输油气生产全过程、全时段的智能管控,降低了拉油点偷盗油案件发生的风险,为采油厂降本增效、提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信息支撑,真正实现非管输油气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及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运输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
技术介绍
目前,中石油各大油田普遍采用的原油运输方式为管线运输和油罐车运输。其中,管线运输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由于管线运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小,因此称之为密闭油气生产。而偏远地区和产量低的地区则使用油罐车运输到处理站后处理,然后再用管道、铁路或公路方式运送到炼油,称之为非管输油气生产。非管输油气生产存在信息化程度小、操作难度大和危险性高的缺陷。为确保采油厂拉油点生产的安全可靠,需要对其各性能参数进行实时准确快速的掌握,如液位、温度、压力、加热状态等数据。但目前拉油点现场还未实现信息自动化。油罐储存的原油液位、温度和电量参数等数据整合性差,均由现场驻站员工不定时观察读数并人工上报管控平台,信息中心不能实时采集拉油点现场油罐的信息数据;油罐中原油的加热也要员工现场手动操作,操作繁琐复杂、温度掌握的准确度不高;因信息化程度低,现场驻站人员需求量多,人为因素影响多,岗位管控风险高,单位管理漏洞大、成本高;并且现场偷油情况时有发生,给各油田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各个环节独立管理,信息存储相对分散,无法进行交互共享;生产状态不可实时追踪、不能实现全程追溯。虽然可以满足非密闭拉油点的原油生产、储存和运输需求,但是总体上说在成本控制、安全保证、信息化掌控管理等方面还比较弱。因此,希望有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可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提高非管输油气生产的精细化管控水平。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柜体、电源模块、PLC模组和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模块连接PLC模组,所述电源模块和PLC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的顶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变压器将输入柜体的380V电压转变为220V电压为所述PLC模组供电,第一电源模块将220V电压转变为12V,第二电源模块将220V电压转变为24V。优选地,所述PLC模组具有14个DI接口、8个D0接口和1个RS485接口。优选地,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大于等于1。优选地,所述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还包括485集线器,所述485集线器通过所述RS485接口内接所述PLC模组,所述485集线器外接液位计、语音模块、压力模块和柜外电量采集模块,并将上述设备集于一根总线与PLC模组相连实现通信。优选地,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用于采集所述柜体内的油量高度,所述液位计通过所述485集线器与所述PLC模组进行通信。优选地,所述语音模块内置语音包,所述语音模块通过所述485集线器与所述PLC模组进行通信,所述PLC模组对所述语音模块下达命令以实现现场的语音报警。优选地,所述压力模块包括8路模拟量输入和1路485信号输出,用于采集所述柜体内压力传感器采集到的压力数值,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模拟信号传输给所述压力模块,所述压力模块再通过所述485集线器传输给所述PLC模组。优选地,所述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还包括加热棒,所述加热棒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用于控制柜体内的温度,所述电量采集模块采集加热棒的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所述电量采集模块通过所述485集线器与所述PLC模组进行通信。优选地,所述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还包括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通过所述DI接口连接所述PLC模组,通过所述行程开关的开闭检测柜体后门或侧门的打开闭合状态,进而实现现场非法开关柜门的报警。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生产数据采集——在采集储油罐液位和温度的同时,对储油罐压力、加热电参数(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照明灯状态、加热棒状态等实时采集并上传至平台。2)智能辅助控制——综合储油罐液位、温度条件,自动开启/关闭加热控制、液位异常报警,并且平台人员可手动开启/关闭加热控制并能设置加热时间;根据光照强度自动启停探照灯。3)现场防范检测——通过行程开关采集测控柜柜门开关状态;与现场区域防范传感器联动,实现区域闯入报警。4)自动语音播报——对加热启停、液位异常(液位过高、即将冒罐)、现场非法闯入、非法开关柜门等进行自动报警。使各油田拉油点实现了非管输油气生产全过程、全时段的智能管控;降低了拉油点偷盗油案件发生的风险;为采油厂降本增效、提升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供了信息支撑;真正实现非管输油气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及自动化。大大提高了非管输油气生产的精细化管控水平:实现了自动采集、自动报警、自动控制等功能,在其他行业领域内进行推广应用有着很好的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柜体、电源模块、PLC、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的顶端。如图1所示,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第二电源模块2、断路器3、变压器4、插座5、220V设备预留位6、散热风扇7、PLC模组8、继电器9、485集线器10、语音模块11、功率放大器12、音频输出13、压力模块14、路由器15、交换机16、行程开关17、网口设备预留位18和防雷器19。其中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4、第一电源模块1和第二电源模块2,变压器4将输入柜体的380V电压转变为220V电压,为PLC、交换机、路由器及各个支路供电;第一电源模块1将220V电压转变为12V,并为压力模块、485集线器、功率放大器设备供电;第二电源模块2将220V电压转变为24V,并为语音模块设备供电。如图1所示,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断路器3,断路器3用于主回路及各个支路通断控制,使主回路及各个支路之间独立控制,当某一回路设备出现问题时断开断路器3后不会对其他分路影响,且方便现场调试。如图1所示,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还包括220V设备预留位6,220V设备预留位6预留外接220V供电的设备,根据用户需要可接入硬盘录像机、摄像机、编码器等设备。如图1所示,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机柜顶散热风扇7,主要用于为柜体内部排气散热。柜体内部各设备都会自然散热,夏季温度过高会烧毁自身温度过高的设备。如图1所示,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包括PLC模组8,PLC模组8用于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主要由电源、中央处理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电源模块、PLC模组和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模块连接PLC模组,所述电源模块和PLC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的顶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变压器将输入柜体的380V电压转变为220V电压为所述PLC模组供电,第一电源模块将220V电压转变为12V,第二电源模块将220V电压转变为24V。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电源模块、PLC模组和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模块连接PLC模组,所述电源模块和PLC模组分别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所述散热风扇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的顶端;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第一电源模块和第二电源模块,变压器将输入柜体的380V电压转变为220V电压为所述PLC模组供电,第一电源模块将220V电压转变为12V,第二电源模块将220V电压转变为24V。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PLC模组具有14个DI接口、8个DO接口和1个RS485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的数量大于等于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还包括485集线器,所述485集线器通过所述RS485接口内接所述PLC模组,所述485集线器外接液位计、语音模块、压力模块和电量采集模块,并将上述设备集于一根总线与PLC模组相连实现通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密闭非管输油气生产测控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计设置在所述柜体内部用于采集所述柜体内的油量高度,所述液位计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武军王景鑫何新宇刘辉王东杰甄建军于涛蔡志伟郭恩招苗彦平马柳生叶茂田志强周梦雯张旭马静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通信联科技有限公司华北石油通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