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冷成型β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0012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冷成型β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该工艺先将固溶后经过冷变形的β钛合金在正常的时效温度短时间时效,然后适当提高时效温度短时间保温,以通过高温回复机制部分消除冷变形残留下来的位错等变形缺陷,从而在保证合金强度的前提下使材料的塑性得到恢复,并且缩短了时效时间。该工艺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工业生产过程中批量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钛合金加工领域,涉及到钛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特别涉及到 一种提高冷成型P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对于航空航天领域使用的紧固件的生产而言,曾普遍使用TC4 (Ti-6A1-4V)经过热镦、真空固溶时效处理,工艺复杂,所需要的加工设备 技术要求高,因此生产成本较高。近年来为简化工艺、降低成本,选用(3钛 合金在固溶态冷成型,然后再时效提高零件强度,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但由于这种经过冷变形的亚稳定钛合金时效(50(TC左右)时析出a相, 阻碍了P基体的回复与再结晶,这使得冷成型导致的位错等变形缺陷在此时 效温度下不能得到有效的消除,从而降低了零件塑性(材料服役安全指标)。 对Ti-15V-3Cr-3Sn-3Al曾有人提出以下解决方案冷变形后在相变点以上 (820°C)短暂保温2分钟左右,使卩基体发生回复以消除冷变形产生的位 错,然后在50(TC时效8 10小时提高零件强度。但该方案实际生产操作时, 保温时间很难控制时间稍长可能会引起再结晶长大,甚至局部出现异常长 大的现象,时间短了又达不到降低位错密度的效果;另外,由于保温时间很 短,很难保证同一批次不同截面尺寸的零件表面与心部组织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提高冷成型(3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该工艺能够降低回复温度,延长回复时间 双重时效,使保温时间的控制与不同截面尺寸零件组织均匀性问题得到解决, 在保证零件强度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塑性,且具有简便易行、适合工业批量处 理等特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冷成型f3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将亚稳定(3钛合金在(3相区(800~830°C)固溶处理,冷却后在室温 下进行冷成型,塑性变形量在5%~30%;2) 将冷变形后的试样在正常的时效温度(495 505°C)保温1.5 2.5小时;3) 将时效温度提高到545 555T:,再保温1 1.5小时,将亚稳定卩钛合金空冷。所述的冷成型包括冷挤压、冷轧、冷弯、冷墩等成型方式。 所述的P钛合金能够通过时效析出强化,冷变形过程中不发生应力诱发相变。所述的正常时效温度是该合金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时效温度。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重时效工艺,冷变形后的材料先在495~505 。C时效1.5~2.5 小时,然后提高时效温度到545 555'C保温1 1.5小时。相对于495~505*€的 处理温度,545 555r处理后材料内部由于冷变形产生的位错等晶体缺陷通 过有效的回复过程大部分得到消除,从而使得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提升; 较长的保温时间(1~1.5小时)可使同一炉次处理的所有零件表面与内部达 到设定温度后保温时间相差较小,从而保证了所有零件的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另外,本技术操作简便易行,适合工业化的批量处理。 附图说明图1 TB3在82(TC固溶后经过5%冷变形的样品在500'C时效3小时后样 品的透射电子显微(TEM)形貌图。图2 TB3在82(TC固溶后经过5%冷变形的样品在50(TC时效2小时,再 升高温度至55(TC保温1小时后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TEM)形貌图。图3 TB3在820"C固溶后经过10%冷变形的样品在50(TC时效3小时后样 品的透射电子显微(TEM)形貌图。图4TB3在820。C固溶后经过10%冷变形的样品在50(TC时效2小时,再 升高温度至55(TC保温1小时后样品的透射电子显微(TEM)形貌图。图5为固溶后经过冷变形的TB3试样,经过500"C时效3小时(常规工 艺)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试样的强度对比图。图6为固溶后经过冷变形的TB3试样,经过50(TC时效3小时(常规工 艺)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试样的延伸率对比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所示,可以看到变形引入的大量位错在此温度下没有得到有 效的消除,时效析出的片状a相与位错缠结在一起。参照图2所示,可以看到与图1相比,经过55(TC保温1小时材料内 部位错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得到大幅减少。参照图3所示,可以看到变形引入的大量位错在此温度下没有得到有 效的消除,由位错缠结构成的滑移带形貌清晰可见,时效析出的片状a相与位错缠结在一起。参照图4所示,可以看到与图3相比,经过55(TC保温1小时材料内 部位错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得到大幅减少。参照图5所示,横坐标为冷变形量,纵坐标为抗拉强度。可以看到,试 样的抗拉强度随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对于常规工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工 艺后材料强度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均高于无冷变形试样时效峰值强度。参照图6所示,横坐标为冷变形量,纵坐标为延伸率。可以看到,试样 的延伸率随冷变形量的增加而减小,但在0.1-0.3之间不再减小;相对于常 规工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后材料延伸率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在50%以上, 总体来说比无冷变形试样峰值时效状态的延伸率稍低。本专利技术把经过冷变形的亚稳卩钛合金的最终时效处理温度从495~505°C 提高到545~555°C,使得a片加速析出的同时材料内部由于冷变形产生的位 错等晶体缺陷发生有效的回复过程,从而大部分得到消除,进而使得材料的 塑性变形能力得到恢复,另一方面由于此回复过程不能完全消除冷变形引入 的位错,部分位错最终残留在材料内使得材料强度与无冷变形的试样相比得 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体实施方法与步骤为(1) 将亚稳定p钛合金(TB3)在P相区(820°C)固溶处理,空冷后在室 温下进行冷成型,塑性变形量在5% 30%;(2) 将冷变形后的试样在正常的时效温度(500°C)保温2小时;(3) 将时效温度提高到550'C,再保温1小时。实施例h将TB3在82(TC固溶后空冷,室温下经过5%变形,先在500'C时效2小 时,然后再提高温度到550'C保温lh,材料内部位错密度大幅减少,参见图 2。拉伸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后,抗拉强度为1283 MPa左 右,高于无冷变形TB3样品时效峰值强度(1260MPa左右),参见图5;延伸 率为O. 14,与无冷变形TB3样品峰值时效状态的延伸率(0. 15)相当,参见图6。实施例2:将TB3在82(TC固溶后空冷,室温下经过10°/。变形,然后先在50(TC时 效2小时,再提高温度到550。C保温lh,材料内部位错密度大幅减少,参见 图4。拉伸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处理后,抗拉强度为1316 MPa 左右,高于无冷变形TB3样品时效峰值强度(1260MPa),参见图5;延伸率 为0. 126,与无冷变形TB3样品峰值时效状态的延伸率(O. 15)相当,参见图6。实施例3:将TB3在82(TC固溶后空冷,室温下经过20%变形,然后先在50(TC时 效2小时,再提高温度到55(TC保温lh。拉伸测试结果显示通过本专利技术工 艺处理后,抗拉强度为1395 MPa,高于无冷变形TB3样品时效峰值水平(1260 MPa)以上,参见图5;延伸率为0.132,与无冷变形TB3样品峰值时效状态 的延伸率(O. 15)相当,参见图6。权利要求1. 一种提高冷成型β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亚稳定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冷成型β钛合金时效后塑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亚稳定β钛合金在β相区800~830℃固溶处理,冷却后在室温下进行冷成型,塑性变形量在5%~30%; 2)将冷变形后的试样在正常的时效温度495~505℃保温1.5~2.5小时; 3)将时效温度提高到545~555℃,再保温1~1.5小时后,将亚稳定β钛合金空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巧艳宋振亚孙军肖林刘力陈威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