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8797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旨在解决列车与建筑物的衔接,以及共用现有的车站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立体交通系统包括沿规划线路连续设置的轨道梁、用于架设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式列车、车站,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车站包括共用车站,其为他交通工具的车站,和/或建筑物内车站,其为建筑物中相应楼层设置的与悬挂式列车对接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和/或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其为专为悬挂式列车设置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车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列车通过建筑物内车站实现了与建筑物的无缝连接。

Suspension type air traffic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ail transport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suspension type empty rail three-dimensional traffic system. The purpos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necting trains and buildings and sharing existing stations. To this end,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continuous rail beam along a planned line, a supporting column for erecting a track beam, a suspended train and a station. At least one section of the track beam is set up by a support frame installed on the exterior wall of a building, and the station includes a common station, which is his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Station, and / or a station in a building, which is set up for the corresponding floor of a building to dock with a suspended train for a passenger's upper and lower train, and / or a special station for a suspended train. It is a station for a passenger train to be set up for a suspended train. At least one section of the track beam is set up by the support frame installed on the exterior wall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train realizes the seamless connection with the building through the station inside th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具体提供一种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车辆保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数量目前已经呈井喷式增加,以交通拥堵为代表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交通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尤其在人口繁多和道路错综复杂的大中型城市中,一旦出现交通拥堵,会造成人们出行不便,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可以采用悬挂式轨道列车分担一部分交通压力,即通过在空中开辟新的交通轨道来缓解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多个车站,架设于车站与车站之间的列车轨道以及用于支撑列车轨道的支撑立柱,列车可以沿列车轨道行驶。空中轨道交通系统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交通压力,但是在规划空中轨道交通系统时,轨道梁有可能会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部分重叠或相邻,空中轨道交通系统的车站的位置也有可能与现有的车站重叠,在此基础上架设轨道梁火车站势必会增加悬挂式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难度,增加施工成本,延长施工工期;而且,空中轨道交通系统尚未实现列车与建筑物的衔接,不便于乘客进入建筑物内。基于上述现状,如何解决列车与建筑物的衔接,以及共用现有的车站的问题,就成为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列车与建筑物的衔接,以及共用现有的车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该立体交通系统包括沿规划线路连续设置的轨道梁、用于架设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式列车、车站,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车站包括至少一种下列车站:共用车站、建筑物内车站、以及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共用车站为其他交通工具的车站,共用车站中用于悬挂式列车停靠的站台包括第一站台或第二站台;第一站台为共用车站的现有站台;第二站台为共用车站上部空间架设的站台;建筑物内车站为建筑物中相应楼层设置的与悬挂式列车对接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为专为悬挂式列车设置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车站;悬挂列车的底部与现有站台之间设有预设高度,预设高度能够允许悬挂列车内的乘客进入现有站台。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悬挂式列车包括车体和车门,车门的底部和车体枢接,车门能够绕车门的底部与车体的连接处向车体的下方转动。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当车门打开时,车门的顶部能够与车站的站台或平台搭接。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车门的两侧设有护栏。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共用车站还包括第一升降梯,第一升降梯能够搭设于第一站台和悬挂式列车之间,用于乘客上下列车。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共用车站还包括第二升降梯,第二升降梯能够搭设于第二站台和悬挂式列车之间,用于乘客上下列车。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共用车站还包括第一通道,第一通道搭设于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之间,用于乘客通行。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建筑物内车站包括安全门,安全门设置在平台上,用于将建筑物和建筑物内车站隔离。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建筑物内车站还包括多个滑动门,滑动门设置在平台上并能够在相对彼此滑动时至少部分地重叠,用于限定进入建筑物内的通道。在上述立体交通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包括第二通道,第二通道搭设与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和地面之间,用于乘客进出车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将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列车通过建筑物内车站实现了与建筑物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列车进入建筑物内的路径,便于乘客进入建筑物内,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利用其他交通工具的车站作为立体交通系统的车站,减少了需要架设的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的数量,降低了立体交通系统的工程量,降低了立体交通系统的施工难度,降低了立体交通系统的施工成本,提高了其他交通工具的车站的利用率,避免了为架设立体交通系统的车站而占用土地资源。进一步地,悬挂式列车的车门能够绕车门的底部与车体的连接处向车体的下方转动,将车门的顶部与车站的站台或平台搭接,将列车与站台或平台之间的间隙遮挡,避免了乘客上下列车时踏空,将乘客的脚扭伤或者造成乘客心理恐慌,提高了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而且,车门的两侧设有护栏,避免了乘客上下列车时跌落地面,进一步提高了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五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六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基于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列车与建筑物的衔接,以及共用现有的车站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该立体交通系统将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列车通过建筑物内车站实现了与建筑物的无缝连接,缩短了列车进入建筑物内的路径,便于乘客进入建筑物内,提高了乘客的使用体验;利用其他交通工具的车站作为立体交通系统的车站,减少了需要架设的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的数量,降低了立体交通系统的工程量,降低了立体交通系统的施工难度,降低了立体交通系统的施工成本,提高了其他交通工具的车站的利用率,避免了为架设立体交通系统的车站而占用土地资源。参见图1至图7,图1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五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的第六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列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包括沿规划线路连续设置的轨道梁1、用于架设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包括沿规划线路连续设置的轨道梁、用于架设所述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式列车、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所述车站包括至少一种下列车站:共用车站、建筑物内车站、以及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所述共用车站为交通工具的车站,所述共用车站中用于所述悬挂式列车停靠的站台包括第一站台或第二站台;所述第一站台为所述共用车站的现有站台;所述第二站台为所述共用车站上部空间架设的站台;所述建筑物内车站为建筑物中相应楼层设置的与所述悬挂式列车对接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所述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为专为所述悬挂式列车设置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车站;所述悬挂式列车的底部与所述现有站台之间设有预设高度,所述预设高度能够允许所述悬挂式列车内的乘客进入所述现有站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空铁立体交通系统,包括沿规划线路连续设置的轨道梁、用于架设所述轨道梁的支撑立柱、以及悬挂式列车、车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梁的至少一段通过装设于建筑物外墙的支撑架架设;所述车站包括至少一种下列车站:共用车站、建筑物内车站、以及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所述共用车站为交通工具的车站,所述共用车站中用于所述悬挂式列车停靠的站台包括第一站台或第二站台;所述第一站台为所述共用车站的现有站台;所述第二站台为所述共用车站上部空间架设的站台;所述建筑物内车站为建筑物中相应楼层设置的与所述悬挂式列车对接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平台;所述悬挂式列车专用车站为专为所述悬挂式列车设置的用于乘客上下列车的车站;所述悬挂式列车的底部与所述现有站台之间设有预设高度,所述预设高度能够允许所述悬挂式列车内的乘客进入所述现有站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列车包括车体和车门,所述车门的底部和所述车体枢接,所述车门能够绕所述车门的底部与所述车体的连接处向所述车体的下方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门打开时,所述车门的顶部能够与所述车站的站台或所述平台搭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渠德武长虹郑辉何晓燕郑强冯昭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空列北京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