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吸能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7836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吸能盒,包括:连接板及设置于连接板的一侧并与连接板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吸能盒本体沿垂直于连接板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且蜂窝孔的中心轴线与连接板平行;吸能盒本体的远离连接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板平行的前端面。该车身吸能盒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

A car body suction box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 body suction box, which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late and an energy absorption box body formed on on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form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body of the energy absorption box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erforated honeycomb holes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honeycomb hole is parallel to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body of the energy absorption box is far away from the body. One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end parallel to the connecting plate.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of the body has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good energy absorp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吸能盒
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吸能盒。
技术介绍
汽车侧面碰撞中,主要通过汽车车身两侧的吸能盒的压缩变形充分吸收碰撞动能以缓和冲击。目前,汽车中应用的吸能盒结构,一般是采用薄壁钣金冲压成型,但是,这种吸能盒的制造成本高,布置所占空间比较大;还有一小部分是采用钢管焊接或应用填充材料,但是存在吸能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吸能盒,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身吸能盒,包括:连接板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且所述蜂窝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板平行;所述吸能盒本体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平行的前端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蜂窝孔沿所述吸能盒本体的高度方向分层错落排列,且各层所述蜂窝孔的截面总面积相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蜂窝孔的截面呈正六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蜂窝孔的壁厚为2mm~4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开设有连接孔,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与车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板与车体焊接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该车身吸能盒安装在车身的侧面,当车身的侧面受到撞击时,该车身吸能盒能够吸收掉部分撞击能量,达到保护车中人员、新能源车底部的动力电池等作用,并且该车身吸能盒经热挤压一体成型,易加工成型,制造成本低,吸能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身吸能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身吸能盒的主视图。图中:1-连接板;2-吸能盒本体;21-蜂窝孔;22-前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2所示,一种车身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及设置于连接板1的一侧并与连接板1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2,吸能盒本体2沿垂直于连接板1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21,且蜂窝孔21的中心轴线与连接板1平行;吸能盒本体2的远离连接板1的一侧面设置有与连接板1平行的前端面22。具体地,各蜂窝孔21沿吸能盒本体2的高度方向分层错落排列,且各层蜂窝孔21的截面总面积相等,以提高车身吸能盒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其整体吸能效果。其中,蜂窝孔21的截面呈正六边形、长方形、菱形、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各蜂窝孔21的壁厚为2mm~4mm。为便于将车身吸能盒安装在车身的侧面,在连接板1上开设有连接孔11,通过螺栓穿过连接孔与车体连接;或者直接将连接板1与车体焊接连接。本技术的一种车身吸能盒,通过热挤压一体成型,形成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吸能盒本体2。将该车身吸能盒安装在车身的侧面,当车受到侧面撞击时,首先承受撞击力的是该车身吸能盒的前端面2,车身吸能盒因受到强烈撞击而发生变形,车身吸能盒在变形的过程中就会不断吸收掉撞击的能量,从而达到保护驾驶舱中的成员和车身下部的电池包的作用,吸能效果较好。另外,由于该车身吸能盒采用热挤压成型的方式,因此易成型,并且不需要开发大量的模具,制造成本低;布置比较方便,而且可以根据空间需要作出相应大小的车身吸能盒,占用空间小。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身吸能盒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板(1)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2),所述吸能盒本体(2)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1)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21),且所述蜂窝孔(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板(1)平行;所述吸能盒本体(2)的远离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1)平行的前端面(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1)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并与所述连接板(1)一体成型的吸能盒本体(2),所述吸能盒本体(2)沿垂直于所述连接板(1)的方向开设有多个贯通的蜂窝孔(21),且所述蜂窝孔(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连接板(1)平行;所述吸能盒本体(2)的远离所述连接板(1)的一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板(1)平行的前端面(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吸能盒,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蜂窝孔(21)沿所述吸能盒本体(2)的高度方向分层错落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纪宾杨伟国卢之强赵轩赵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紫荆清远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