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8346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9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对应设有十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冲孔工位、第二修边工位、第三修边工位、第四向上成形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工位、第七空工位、第八精修边和整形工位、第九空工位以及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通过修边工位、成形工位、翻边工位、空步工位位置的合理布置,冲压工作过程中不仅保证了冲孔的位置精度、前后缺口的位置精度、制件成形的质量以及外缘的修边质量,还极大的减小了制件成形后的回弹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缩短了多工位级进模的开发周期。

Multi station progressive die suitable for springback S section sheet metal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position progressive die suitable for resilient S shaped section sheet metal parts, including the upper die assembly and the lower die assembly. The upper die assembly and the lower die assembly are provided with ten workplaces, which ar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punching position, the second trimming position, the third trimming position and fourth upwards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ing sequence. Form work position, fifth space station, sixth flanging position, seventh empty space station, eighth finishing edge and plastic position, Ninth space station, tenth cutting and punching sta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multi position progressive die for S shaped section sheet metal parts easily springback. Through the rational layout of trimming, forming position, flanging position and space step position, the stamping process not only ensures the position precision of the punching, the position accuracy of the front and rear notches, the quality of the forming of the parts, and the edge quality of the outer edge. It also greatly reduced the springback after forming,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product qualification rate, and shortened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multi station progressive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
本技术属于金属冲压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
技术介绍
排样设计是多工位级进模设计的关键。排样图的优化与否,不仅关系到材料的利用率、制件的精度、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使用寿命等,而且直接关系到模具各工位加工的协调与稳定。目前,对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排样设计通常是使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初始排样进行分析与优化,直到仿真结果达到产品零件图的公差要求后再确定最终的排样图。若初始排样不合理则加大了后期仿真分析与优化难度,即使克服困难获得了合格的模拟结果,而由于有限元仿真技术无法真实地替代模具试模过程而导致模具调试工作量巨大。这很大程度地制约了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多工位级进模制造水平的提高,加大了模具调试的成本投入,也影响了产品生产的效率,为了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从初始排样设计出发提供一种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排样能够有效的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对应设有十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冲孔工位、第二修边工位、第三修边工位、第四向上成形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工位、第七空工位、第八精修边和整形工位、第九空工位以及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对应所述第一冲孔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定位块和卸料板、设置于卸料板上的五个窗口板以及设置于定位块上的五个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五个冲头相配合的五个凹模,五个凹模与五个窗口板相配合夹紧坯料。对应所述第二修边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定位块和卸料板、设置于卸料板上的三个窗口板以及设置于定位块上的三个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三个冲头相配合的三个凹模,三个凹模与三个窗口板相配合夹紧坯料。对应所述第三修边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定位块和卸料板、设置于卸料板上的两个窗口板以及设置于定位块上的两个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三个冲头相配合的两个凹模,两个凹模与两个窗口板相配合夹紧坯料。对应所述第四向上成形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卸料板、设置于卸料板上的成形块和冲头以及设置于上模座上的三个成形块,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上模组件的三个成形块和冲头相配合的成形块。对应所述第六翻边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卸料板、设置于卸料板上的成形块以及设置于上模座上的成形块,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上模组件的两个成形块相配合的成形块。对应所述第八精修边和整形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卸料板、设置于卸料板上的成形块以及设置于上模座上的两个冲头和成形块,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上模组件的两个成形块相配合的成形块。对应所述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卸料板以及设置于上模座上且用于将坯料两侧的边料载体切断的两个废料切刀,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的两个定位块。所述的多工位级进模还包括对应所述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处设置且分别用于对坯料进行冲裁和冲孔的冲裁装置和冲孔装置。本技术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通过修边工位、成形工位、翻边工位、空步工位位置的合理布置,冲压工作过程中不仅保证了冲孔的位置精度、前后缺口的位置精度、制件成形的质量以及外缘的修边质量,还极大的减小了制件成形后的回弹量,减小了模具调试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缩短了多工位级进模的开发周期。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图1是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排样工艺设计图;图3是图2中A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上模组件的上模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卸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模组件的冲头和成形块等的布置示意图;图8是下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下模组件的凹模和成形块等的布置示意图;图10是冲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冲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00、上模组件;101、上模座;102、定位块;103、第一卸料板;104、窗口板;105、窗口板;106、窗口板;107、窗口板;108、窗口板;109、窗口板;110、窗口板;111、窗口板;112、成形块;113、成形块;114、成形块;115、成形块;116、成形块;117、成形块;118、第三卸料板;119、成形块;120、冲头;121、冲头;122、成形块;123、废料切刀;124、废料切刀;125、第二卸料板;200、下模组件;201、下模座;202、凹模;203、凹模;204、凹模;205、凹模;206、凹模;207、凹模;208、凹模;209、凹模;210、成形块;211、成形块;212、成形块;213、定位块;214、定位块;300、冲裁装置;301、第一上模驱动块;302、第一斜楔滑块;303、冲头;304、凹模;305、第一斜楔座;400、冲孔装置;401、第二上模驱动块;402、第二斜楔滑块;403、冲头;404、凹模;405、第二斜楔座;500、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501、钣金件本体;502、第一折弯部;503、第二折弯部;504、缺口;505、通孔;600、坯料;700、边料载体;800、系带搭口;900、工艺补充加强筋;1000、工艺定位孔;1100、导引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应用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制作方法中,如图4至图11所示,该多工位级进模主要包括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上模组件100和下模组件200对应设有十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冲孔工位、第二修边工位、第三修边工位、第四向上成形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工位、第七空工位、第八精修边和整形工位、第九空工位以及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500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500包括钣金件本体501、与钣金件本体501的一端连接的第一折弯部502和与钣金件本体501的一侧边缘连接的第二折弯部503,第一折弯部502和第二折弯部503为通过折弯形成且第一折弯部502和第二折弯部503朝向钣金件本体501的同一侧伸出,第二折弯部503并为沿钣金件本体501的长度方向从钣金件本体501的一端延伸至钣金件本体501的另一端,第二折弯部503与钣金件本体501之间的夹角大致为90度,第二折弯部503的一端具有一个圆形的通孔505,第二折弯部503的一端具有一个U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

【技术保护点】
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对应设有十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冲孔工位、第二修边工位、第三修边工位、第四向上成形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工位、第七空工位、第八精修边和整形工位、第九空工位以及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

【技术特征摘要】
1.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包括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件和所述下模组件对应设有十个工位,按加工先后顺序分别为第一冲孔工位、第二修边工位、第三修边工位、第四向上成形工位、第五空工位、第六翻边工位、第七空工位、第八精修边和整形工位、第九空工位以及第十切断和冲孔工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一冲孔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定位块(102)和卸料板(103)、设置于卸料板(103)上的五个窗口板(104、105、106、107、108)以及设置于定位块(102)上的五个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五个冲头相配合的五个凹模(202、203、204、205、206),五个凹模(202、203、204、205、206)与五个窗口板(104、105、106、107、108)相配合夹紧坯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二修边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定位块(102)和卸料板(103)、设置于卸料板(103)上的三个窗口板(109、110、111)以及设置于定位块(102)上的三个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三个冲头相配合的三个凹模(207、208、209),三个凹模(207、208、209)与三个窗口板(109、110、111)相配合夹紧坯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易回弹S形截面钣金件的多工位级进模,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第三修边工位处,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设置于上模座上的定位块(102)和卸料板(103)、设置于卸料板(103)上的两个窗口板(109、111)以及设置于定位块(102)上的两个冲头,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以及设置于下模座上且与三个冲头相配合的两个凹模(207、209),两个凹模(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昭明王利张冬冬胡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