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7670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6:39
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主要解决现有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采用叶片式开关,容易产生变形,影响自动重合闸断路器性能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第一接触凸台、第二接触凸台、第三接触凸台、第四接触凸台,所述弹性簧片包括中心连接部以及沿中心连接部中心向外延伸并朝向线路板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杆部、第二连杆部,所述第一连杆部的端部设有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杆部的端部设有第二接触部。其优点在于与现有叶片式开关相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而且不容易变形,接触更加可靠,避免出现误操作,保证自动重合闸断路器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重合闸断路器,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根据我国供电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要求供电网络智能化,因此需要供电网络的终端执行机构小型断路器执行上端信号具备跳闸、合闸功能。因此小型断路器目前的发展趋势是除了具备传统的手动分合闸及过流过载自动脱扣功能外,还需要具有自动分合闸及重合闸功能,实现远程控制。中国技术专利申请(CN106571277A)公开了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其在电路板上至少设有两个叶片开关组件,通过每个叶片开关至少包括一个静叶片和一个动叶片,通过一个拨动凸台拨动动叶片与静叶片接触实现电连接,从而传递一个位置信号,电路板能够根据该信号判断其位置状态,从而能够控制电机转动,使其符合电动重合闸的规定要求,当拨动凸台转动移开后,动叶片又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回复原位。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动叶片、静叶片在拨动凸台的拨动下不断弯曲及回复,容易出现变形,变形则容易导致接触不可靠,易出现误操作现象,影响断路器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解决现有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采用叶片式开关,容易产生变形,影响自动重合闸断路器性能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线路板、传动轮、动作齿轮、脱扣联动件、电机;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传动轮穿过安装孔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且所述传动轮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簧片,所述弹性簧片能随传动轮同步转动;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第一接触凸台、第二接触凸台、第三接触凸台、第四接触凸台,所述第一接触凸台与第二接触凸台设置在以传动轮旋转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三接触凸台与第四接触凸台设置在以传动轮旋转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周上,且第一圆周半径小于第二圆周半径,所述第一接触凸台与第三接触凸台形成的圆心角等于第二接触凸台与第四接触凸台形成的圆心角;所述弹性簧片包括与传动轮固定连接的中心连接部以及沿中心连接部中心向外延伸并朝向线路板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杆部、第二连杆部,所述第一连杆部与第二连杆部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接触凸台与第三接触凸台形成的圆心角,且所述第一连杆部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部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杆部的端部设有能与第一接触凸台或第二接触凸台接触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连杆部的端部设有能与第三接触凸台或第四接触凸台接触的第二接触部。所述传动轮安装弹性簧片的一端端部形成有呈圆柱凸台结构的簧片安装部,所述簧片安装部外圈设有若干周向均布的安装槽;所述中心连接部呈与簧片安装部适配的圆环结构,所述中心连接部内圈设有若干周向均布弹性卡片,所述弹性卡片对应设置在安装槽内,与安装槽弹性接触。所述簧片安装部外圈还设有定位凸台,所述中心连接部内圈对应设有定位卡槽。所述第一连杆部与第二连杆部的夹角呈180度,处于同一直线内。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均设有2个触点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弹性簧片能随传动轮同步转动,当第一接触部与第一接触凸台或第二接触凸台接触时,第二接触部对应地与第三接触凸台或第四接触凸台接触,从而能够形成电连接,从而传递一个位置信号,实现自动控制,与现有叶片式开关相比,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而且不容易变形,接触更加可靠,避免出现误操作,保证自动重合闸断路器的工作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靠线路板其中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靠线路板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传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弹性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动作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脱扣联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线路板,21-安装孔,3-传动轮,31-凸轮联动部,32-第一齿轮部,33-第二齿轮部,34-簧片安装部,341-安装槽,342-定位凸台,4-动作齿轮,41-转轴部,42-第三齿轮部,43-通孔,5-脱扣联动件,51-传动杆部,52-脱扣杆部,6-电机,7-弹性簧片,71-中心连接部,72-第一连杆部,73-第二连杆部,74-第一接触部,75-第二接触部,76-弹性卡片,77-定位卡槽,81-第一接触凸台,82-第二接触凸台,83-第三接触凸台,84-第四接触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9所示,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线路板2、传动轮3、动作齿轮4、脱扣联动件5、电机6。所述线路板2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圆形的安装孔21,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第一接触凸台81、第二接触凸台82、第三接触凸台83、第四接触凸台84,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二接触凸台82设置在以安装孔21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三接触凸台83与第四接触凸台84设置在以安装孔21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周上,且第一圆周半径小于第二圆周半径,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三接触凸台83形成的圆心角等于第二接触凸台82与第四接触凸台84形成的圆心角。所述传动轮3穿过线路板2的安装孔21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且所述传动轮3旋转中心与安装孔21中心为同轴设置,所述传动轮3位于线路板2其中一侧的部分沿旋转中心轴线方向依次设有凸轮联动部31、第一齿轮部32、局部设置的第二齿轮部33,所述传动轮3位于线路板2另一侧的端部设有簧片安装部34。所述动作齿轮4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包括转轴部41及局部设置的第三齿轮部42,所述第三齿轮部42能与第二齿轮部33相啮合,通过转动动作齿轮4能够带动传动轮3转动,所述转轴部41中心设有截面呈三角形的通孔43,转轴部41可通过截面同样呈三角形的连接轴与各小型断路器的分合闸手柄联动配合,与各分合闸手柄同步转动,当然通孔43与连接轴的截面也可以是方形、齿形等其他结构。所述脱扣联动件5转动设置在壳体1内,包括能与凸轮联动部31配合的传动杆部51以及能与各个小型断路器配合实现脱扣的脱扣杆部52,所述电机6固定在壳体1内,其输出端为蜗杆,并通过一组蜗轮齿轮传动组件与传动轮3的第一齿轮部32联动连接。所述传动轮3的簧片安装部34上固定安装有弹性簧片7,所述弹性簧片7包括与传动轮3固定连接的中心连接部71以及沿中心连接部71中心向外延伸并朝向线路板2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杆部72、第二连杆部73,所述第一连杆部72与第二连杆部73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三接触凸台83形成的圆心角,且所述第一连杆部72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部73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杆部72的端部设有能与第一接触凸台81或第二接触凸台82接触的第一接触部74,所述第二连杆部73的端部设有能与第三接触凸台83或第四接触凸台84接触的第二接触部75。为了保证接触效果,所述第一接触部74与第二接触部75均设有2个触点结构。工作时,所述弹性簧片7能随传动轮3同步转动,当第一接触部74与第一接触凸台81或第二接触凸台82接触时,第二接触部75对应地与第三接触凸台83或第四接触凸台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2)、传动轮(3)、动作齿轮(4)、脱扣联动件(5)、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安装孔(21),所述传动轮(3)穿过安装孔(21)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且所述传动轮(3)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簧片(7),所述弹性簧片(7)能随传动轮(3)同步转动;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第一接触凸台(81)、第二接触凸台(82)、第三接触凸台(83)、第四接触凸台(84),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二接触凸台(82)设置在以传动轮(3)旋转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三接触凸台(83)与第四接触凸台(84)设置在以传动轮(3)旋转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周上,且第一圆周半径小于第二圆周半径,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三接触凸台(83)形成的圆心角等于第二接触凸台(82)与第四接触凸台(84)形成的圆心角;所述弹性簧片(7)包括与传动轮(3)固定连接的中心连接部(71)以及沿中心连接部(71)中心向外延伸并朝向线路板(2)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杆部(72)、第二连杆部(73),所述第一连杆部(72)与第二连杆部(73)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三接触凸台(83)形成的圆心角,且所述第一连杆部(72)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部(73)的长度,所述第一连杆部(72)的端部设有能与第一接触凸台(81)或第二接触凸台(82)接触的第一接触部(74),所述第二连杆部(73)的端部设有能与第三接触凸台(83)或第四接触凸台(84)接触的第二接触部(7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重合闸驱动机构,包括壳体(1)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线路板(2)、传动轮(3)、动作齿轮(4)、脱扣联动件(5)、电机(6);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安装孔(21),所述传动轮(3)穿过安装孔(21)并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1)内,且所述传动轮(3)的一端端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簧片(7),所述弹性簧片(7)能随传动轮(3)同步转动;所述线路板(2)上设有第一接触凸台(81)、第二接触凸台(82)、第三接触凸台(83)、第四接触凸台(84),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二接触凸台(82)设置在以传动轮(3)旋转中心为圆心的第一圆周上,所述第三接触凸台(83)与第四接触凸台(84)设置在以传动轮(3)旋转中心为圆心的第二圆周上,且第一圆周半径小于第二圆周半径,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三接触凸台(83)形成的圆心角等于第二接触凸台(82)与第四接触凸台(84)形成的圆心角;所述弹性簧片(7)包括与传动轮(3)固定连接的中心连接部(71)以及沿中心连接部(71)中心向外延伸并朝向线路板(2)方向倾斜的第一连杆部(72)、第二连杆部(73),所述第一连杆部(72)与第二连杆部(73)形成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一接触凸台(81)与第三接触凸台(83)形成的圆心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江波郑文秀陈群胜
申请(专利权)人:宏秀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