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7371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及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器和充电发射线圈;该电流转换器与该汽车的车载电源连接,用于将该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该充电发射线圈与该电流转换器连接,用于将该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装置无需USB线缆即可对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解决了由于忘记携带USB线缆导致无法充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充电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诸如手机之类的终端成为车主出行的必备工具,这不仅仅是因为终端是通讯工具,更重要的原因是终端上通常提供有导航应用,可以用于实现导航等功能。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当长时间使用终端进行导航时,容易导致终端电量快速消耗,因此,通常需要对终端进行充电。在相关技术中,汽车上通常提供有车载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用户可以借助该车载USB接口引USB线缆插入终端,以对该终端进行充电。如此以来,用户需要随身携带USB线缆,假设用户忘记携带该USB线缆,则导致无法对终端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及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所述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器和充电发射线圈;所述电流转换器与所述汽车的车载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所述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电流转换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分别与所述电流转换器和所述充电发射线圈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大小,并输出调整后的交流电至所述充电射线圈中。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强磁铁,所述强磁铁设置于所述车载充电装置的表面的指定位置上,用于当所述终端的外壳配置有金属体时固定所述终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旋转支架,所述强磁铁通过所述旋转支架设置于所述车载充电装置的表面的指定位置上。可选地,所述车载充电装置为车载收音机。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方法,应用于上述装置中,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启动指令时,通过所述电流转换器接收所述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并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通过所述充电发射线圈接收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所接收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变频器,所述通过所述充电发射线圈接收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之前,还包括:通过所述充电发射线圈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实际需求的充电电流信息;所述通过所述充电发射线圈接收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包括:基于所述充电电流信息,通过所述变频器接收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调整所接收的交流电的频率大小,并输出调整后的交流电;通过所述充电发射线圈接收所述变频器输出的交流电。可选地,所述将所接收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之后,还包括:当检测到关机指令时,停止接收所述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该车载充电装置主要包括电流转换器和充电发射线圈,该电流转换器与汽车的车载电源连接,该充电发射线圈与该电流转换器连接。该电流转换器用于接收该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并将该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该充电发射线圈接收该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接收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如此,无需USB线缆即可对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解决了由于忘记携带USB线缆导致无法充电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磁性球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收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充电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电流转换器;2、充电发射线圈;3、车载电源;4、变频器;5、强磁铁;6、旋转支架;7、金属边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首先,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简单介绍。在实际应用场景中,驾驶员在使用终端进行导航时,终端电量快速消耗,因此,需要对终端进行充电。然而,目前大多数采用USB线缆,借助车载USB接口对终端进行充电,一旦忘记携带USB线缆,则无法进行充电。另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驾驶员需要驾驶车辆,因此,为了能够实时查看驾驶路线,通常需要将终端固定在视线内的合适位置。目前,通常需要驾驶员额外购买终端支架,当需要使用时将该支架固定在车上,以利用该支架来固定终端,如此,给驾驶员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装置,该车载充电装置可以不需要借助USB线缆,对终端进行无线充电。并且,该装置还配置有磁性球头,以利用该磁性球头来固定终端,无需额外购买支架,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便利性。接下来,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装置进行介绍。请参考图1,该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载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包括电流转换器1和充电发射线圈2。该电流转换器1与汽车的车载电源3连接,用于将该车载电源3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该充电发射线圈2与该电流转换器1连接,用于接收该电流转换器1输出的交流电,并将接收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汽车启动后,车载电源3开始供电,并输出直流电。当驾驶员(这里仅是以驾驶员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还可以为其它普通乘客人员)想要通过该车载充电装置对待充电的终端进行充电时,可以启动该车载充电装置。进一步地,该车载充电装置可以提供有旋钮,驾驶员可以旋转该旋钮来启动该车载充电装置。该车载充电装置启动后,通过该电流转换器1接收该车载电源3输出的直流电,并通过该电流转换器1将所接收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之后,该电流转换器1输出转换后的交流电至充电发射线圈2,以通过该充电发射线圈2将该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请参考图2,待充电的终端中通常配置有充电接收线圈,当该终端的充电接收线圈靠近该车载充电装置的充电发射线圈时,即可通过该充电接收线圈接收该充电发射线圈发射的交流电。之后,该终端可以通过内部的整流电路对该交流电进行进一步处理,以将该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传输给终端的电池,从而实现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终端接收交流电后对该交流电的处理过程不做具体限定。如此,在无需USB线缆的情况下,实现了无线充电功能,避免了由于驾驶员忘记携带USB线缆导致无法充电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现中,上述电流转换器1可以为AC(Alternatingcurrent,交流)/DC(Directcurrent,直流)转换器。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该装置还包括变频器4,该变频器4分别与该电流转换器1和该充电发射线圈2连接,用于调整该电流转换器1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大小,并输出调整后的交流电给该充电发射线圈2。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由于不同终端实际需求的充电电流大小不同,为了能够适应各种终端的需求,该装置还可以包括变频器4,以利用该变频器4根据不同待充电终端的实际需求,调整该交流转换器1输出的交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充电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充电装置,配置于汽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器和充电发射线圈;所述电流转换器与所述汽车的车载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所述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电流转换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装置,配置于汽车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流转换器和充电发射线圈;所述电流转换器与所述汽车的车载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载电源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输出;所述充电发射线圈与所述电流转换器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发射给待充电的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变频器;所述变频器分别与所述电流转换器和所述充电发射线圈连接,用于调整所述电流转换器输出的交流电的频率大小,并输出调整后的交流电至所述充电射线圈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强磁铁,所述强磁铁设置于所述车载充电装置的表面的指定位置上,用于当所述终端的外壳配置有金属体时固定所述终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旋转支架,所述强磁铁通过所述旋转支架设置于所述车载充电装置的表面的指定位置上。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装置为车载收音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勇张翠霞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