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742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及方法。原煤是电站锅炉用于生产电能的原料,初始的原煤含水量一般较高,尤为褐煤,其含水率可达30%以上,直接入炉燃烧将极大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将其干燥将极大增加电站的厂用电率损耗。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和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和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均与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回收利用锅炉干排渣系统灰渣和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显热,回转干燥用于火电生产的原煤,大幅降低入炉煤的含水率,降低原煤在炉膛燃烧过程中的气化潜热损失,同时降低排渣温度和排烟温度,减少灰渣物理热损失和排烟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raw coal by using double heat of power sta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raw coal by using double heat of power station. Raw coal is the raw material used in power plant boiler to produce electric energy. The initial raw coal water content is generally high, especially brown coal, its water content can reach more than 30%. Direct combustion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combustion, and the drying will greatly increase the power consumption loss of the plant.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waste heat collection system of boiler dry slag, the auxiliary drying system of flue gas waste heat and the rotary raw coal drying system; the waste heat collection system of the dry slag and the auxiliary drying system of the waste heat of the flue gas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rotary raw coal dry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fully recycle the waste heat of the slag of the boiler dry slag system and the tail gas of the boiler, the rotary drying is used in the raw coal in the thermal power production, greatly reduces the water content of the coal into the furnace, reduces the latent heat loss of the gasification of the raw coal in the combustion process of the furnace, and reduces the slag temperature and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and reduces the physical heat loss of the ash. Loss of heat and heat loss of smoke and exhaust to improve boiler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及方法,主要应用于干排渣系统电站锅炉余热的深度回收利用,适合于原煤含水量高以及排烟温度偏高的电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大型火电机组的排渣多采用机械式排渣设备。机械排渣设备可分为湿式排渣机和干式排渣机两种。其中,湿式排渣系统会将渣中未燃尽碳的热量损失在水中,造成能量损失,降低渣中物质活性,且耗水量较高等。干式排渣系统为冷却传送带上的炉底渣并使其继续燃尽,在传送带下和排渣机头部设有进风管,利用炉内负压就地吸风,回收渣的热量,系统无需冷却水,且干式排渣系统渣中的氧化钙等物质未被破坏,渣综合利用率高。然而干式排渣系统冷却后的炉渣温度仍在100℃以上,仍存在一定的灰渣物理热损失。在电站锅炉热损失当中,另一项比较大的损失在于排烟损失,其约占整个锅炉热损失的7%至8%。在不影响尾部烟道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排烟温度,有利于回收热损失,提高锅炉效率。然而现有运行条件下,电站锅炉排烟温度多偏高,造成一定的排烟热损失。原煤是电站锅炉用于生产电能的原料,初始的原煤含水量一般较高,尤为褐煤,其含水率可达30%以上,直接入炉燃烧将极大影响燃烧的稳定性,降低热值,气化潜热损失较多。然而,额外的原煤,尤其是褐煤,干燥将极大增加电站的厂用电率损耗,如申请号为CN201210215491.2的中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及方法,该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充分利用锅炉干排渣系统灰渣和锅炉尾部烟气两种余热显热,干燥原煤,减少原煤在炉膛燃烧过程中的气化潜热损失,同时降低排渣温度和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包括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和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所述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和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均与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包括锅炉冷渣斗、干式排渣机、干渣集箱和送风风机;所述锅炉冷渣斗设置在干式排渣机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干式排渣机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干渣集箱设置在干式排渣机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干渣集箱的一侧,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包括锅炉尾部烟道和引风风机;所述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引风风机的引风口连通;所述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包括回转筒体、原煤入口、热风入口、热风出口和原煤出口;所述回转筒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回转筒体倾斜布置,所述回转筒体的一端高于回转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热风出口和原煤入口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体的一端,所述热风入口和原煤出口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热风入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的出风口和引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回转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抄板器,所述回转筒体的外部设置有托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进一步而言,所述干渣集箱为箱体结构。进一步而言,所述干渣集箱的进风口设置在干渣集箱的下部,所述干渣集箱的出风口设置在干渣集箱的上部。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相向的两个侧面板上,冷风从下部进风口进入干渣集箱中,与热的锅炉炉底炉渣换热更加充分,并从上部出风口排出。进一步而言,所述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还包括给煤装置,所述原煤出口与给煤装置连接。含水量较高的原煤在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中经干燥后从原煤出口排出,进入给煤装置中。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所述方法如下:锅炉炉底炉渣通过锅炉冷渣斗进入干式排渣机内,并通过输送带输送至干式排渣机的出料口,之后落入干渣集箱中;开启送风风机进行吹风,冷风由干渣集箱的底部进入干渣集箱内,并与锅炉炉底炉渣接触,经过热交换的冷风成为热风,并由干渣集箱的出风口进入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中;同时,开启引风风机,将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引入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中;在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中,原煤由原煤入口进入回转筒体中,启动驱动装置,回转筒体在托轮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原煤在回转筒体中通过抄板器进行分散,并随着回转筒体进行运动;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中排出的热风和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中排出的烟气汇合并共同由热风入口进入回转筒体中,且与原煤接触将其干燥,最后从热风出口排出;干燥后的原煤由原煤出口排出,并进入给煤装置。操作简单,热风和烟气汇合后由回转筒体的底部进入,与原煤形成逆向的冲击式接触,接触更加充分,原煤的干燥效果好,经过干燥的原煤入炉后稳定燃烧好。进一步而言,所述托轮由电机驱动。转数可调。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电站余热对原煤进行干燥,大幅降低入炉煤的含水率,稳定燃烧,降低热损。2.本专利技术干燥原煤的余热来源于锅炉干排渣与尾部烟气两种,回收低品质热量,同时降低排渣热损和排烟热损,提高炉效。3.回转式的回转筒体结构利于原煤的快速干燥,传热传质效率高,且回转筒体转速可调,干燥状态可控。4.系统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方便,能源综合利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锅炉冷渣斗1、干式排渣机2、干渣集箱3、送风风机4、锅炉尾部烟道5、引风风机6、回转筒体7、原煤入口8、热风入口9、热风出口10、原煤出口11、托轮12、给煤装置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包括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和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和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均与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连接。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包括锅炉冷渣斗1、干式排渣机2、干渣集箱3和送风风机4;锅炉冷渣斗1设置在干式排渣机2的进料口的上方,干式排渣机2内设置有输送带,干渣集箱3设置在干式排渣机2的出料口的下方,干渣集箱3为箱体结构,送风风机4设置在干渣集箱3的一侧,送风风机4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3的进风口连通,干渣集箱3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连通;干渣集箱3的进风口设置在干渣集箱3的下部,干渣集箱3的出风口设置在干渣集箱3的上部。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包括锅炉尾部烟道5和引风风机6;锅炉尾部烟道5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引风风机6的引风口连通。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包括回转筒体7、原煤入口8、热风入口9、热风出口10和原煤出口11;回转筒体7为筒状结构,回转筒体7倾斜布置,回转筒体7的一端高于回转筒体7的另一端,热风出口10和原煤入口8设置在回转筒体7的一端,热风入口9和原煤出口11设置在回转筒体7的另一端,热风入口9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3的出风口和引风风机6的出风口连通;回转筒体7的内部设置有抄板器,回转筒体7的外部设置有托轮12。本专利技术中,还可以包括给煤装置13,原煤出口11与给煤装置13连接。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方法,使用如上的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方法如下:锅炉炉底炉渣通过锅炉冷渣斗1进入干式排渣机2内,并通过输送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包括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和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所述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和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均与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包括锅炉冷渣斗、干式排渣机、干渣集箱和送风风机;所述锅炉冷渣斗设置在干式排渣机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干式排渣机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干渣集箱设置在干式排渣机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干渣集箱的一侧,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包括锅炉尾部烟道和引风风机;所述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引风风机的引风口连通;所述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包括回转筒体、原煤入口、热风入口、热风出口和原煤出口;所述回转筒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回转筒体倾斜布置,所述回转筒体的一端高于回转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热风出口和原煤入口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体的一端,所述热风入口和原煤出口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热风入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的出风口和引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回转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抄板器,所述回转筒体的外部设置有托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包括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和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所述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和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均与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干排渣余热收集系统包括锅炉冷渣斗、干式排渣机、干渣集箱和送风风机;所述锅炉冷渣斗设置在干式排渣机的进料口的上方,所述干式排渣机内设置有输送带,所述干渣集箱设置在干式排渣机的出料口的下方,所述送风风机设置在干渣集箱的一侧,所述送风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烟气余热辅助干燥系统包括锅炉尾部烟道和引风风机;所述锅炉尾部烟道的烟气出口通过管路与引风风机的引风口连通;所述回转式原煤干燥系统包括回转筒体、原煤入口、热风入口、热风出口和原煤出口;所述回转筒体为筒状结构,所述回转筒体倾斜布置,所述回转筒体的一端高于回转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热风出口和原煤入口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体的一端,所述热风入口和原煤出口设置在所述回转筒体的另一端,所述热风入口通过管路与干渣集箱的出风口和引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回转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抄板器,所述回转筒体的外部设置有托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渣集箱为箱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电站双余热干燥原煤的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允超马洪涛宋华伟李国敏王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