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运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6558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8:08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运料机,包括上层传输组件、下层传输组件、托运组件和升降组件;上层传输组件固定在机架侧板一端的上层,另一端的机架竖板内侧固定用于在上下层间转运Tray盘的升降组件,下层传输组件固定在下层的机架底板上;托运组件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下方的机架侧板上,用于托运放置在上层传输组件上的Tray盘。采用层式设置节省设备空间,使结构更为紧凑,采用下抽式分离Tray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上料和下料适应生产流程,Tray盘可以循环利用,可以实现持续供料,延长了供料周期,降低劳动强度;采用传输皮减少人员搬运,且无须停机即可完成批量Tray盘自动运输,提高的工作效率。

An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The application embodiment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eding machine, including the upp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he lower lay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he consignment component and the lifting component. The upp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is fixed on the upper layer of one end of the frame side plat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rack vertical plate at the other end is fixed for the lifting component that transmits the Tray disk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layers, and the lower lay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hassis, the consignment component is fixed on the rack side plate below the upp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for the Tray disk that is placed on the upper transmission component. Use the layer setting to save the equipment space, make the structure more compact, using the down extraction Tray disk has high flexibility and versatility; the feed and the blanking are adapted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 Tray disk can be recycled, can realize the continuous feeding, prolong the feeding cycle, reduce the working strength; use the transmission skin to reduce personnel handling. Without stopping, the batch Tray disk can be automatically transported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can be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运料机
本申请涉及物料自动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运料机。
技术介绍
Tray盘又称料盘,用于盛放加工零部件的器皿,在加工或检测过程中,Tray盘用于承载待加工以及加工后、合格以及不合格物料产品,物料产品在加工或检测过程中处于多个工位上,所以需要对Tray盘进行输送,Tray盘的输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Tray盘的取出,运送,和空Tray盘的收集。传统的方法都是人工操作,人工将单个Tray盘放置在上料机上。为满足生产线需求,人工需注意力集中快速供料,且需要较高的熟练度,消耗巨大的人力。除此之外,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容易引发疲劳,继而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另外,人工将Tray盘搬运到上料机上,容易引起物料在Tray盘内发生偏斜,影响后续机械手臂的正常抓取,严重时甚至降低产品质量。在机械手臂抓取物料时,Tray盘采用气缸加持固定及定位,由于气压的不稳导致气缸所产生的力大小不同,引起运料皮带与Tray盘不同步,从而影响Tray盘的稳定性以及定位精确性。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追求效率和质量,其中的零件如手机玻璃盖板、触摸屏、LED显示器玻璃及各种功能性玻璃在加工、印刷等制造过程中,虽然也有一些Tray盘自动上下料装置,上料下料部分左右水平设置,采用两只机械手,一次性加载一个Tray盘,水平方向上来回切换,进行Tray盘的输送,这样,Tray盘自动上下料装置占用较大的空间,机械手的切换耗时也较长;二来,操作人员需要以较高的频率加载或卸载Tray盘,导致自动上下料装置至少需要安排一个上料或下料操作人员,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运料机,以解决自动上下料装置水平布置占用空间大、不能持续供料、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运料机,包括上层传输组件、下层传输组件、托运组件和升降组件;所述上层传输组件固定在机架侧板一端的上层,另一端的机架竖板内侧固定用于在上下层间转运Tray盘的升降组件,所述下层传输组件固定在下层的机架底板上;所述托运组件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下方的机架侧板上,用于托运放置在上层传输组件上的Tray盘。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动运料机还包括托屏组件,所述托屏组件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和升降组件之间的机架侧板上层,用于支撑Tray盘。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层传输组件包括驱动轴、第一传输机构,所述驱动轴固定在机架侧板之间,所述驱动轴与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连接,所述驱动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包括上层传输皮带、皮带滑轮、皮带惰轮,所述皮带惰轮外端固定在机架侧板上,内端通过固定板固定,所述上层传输皮带套装在皮带滑轮和皮带惰轮外侧;一端位置的皮带惰轮的两侧设置调整块,内侧调整块固定在固定板上,外侧调整块固定在机架侧板上。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运组件包括托运盘、移动板和过渡板,所述移动板上固定气缸,气缸导杆与托运盘连接;所述移动板两端穿过移动孔分别与过渡板连接,所述过渡板通过滑块与滑轨和同步带连接,所述滑轨设置在机架侧板外侧。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托盘,所述升降托盘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上,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机架竖板内侧,与拖链相配合。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所述托屏组件包括托板、气缸、托块,所述气缸通过托板和加强筋固定在机架侧板上;气缸通过导杆连接托块。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层传输组件包括至少一个驱动轴和第二传输机构,所述驱动轴固定在机架侧板下层之间,所述驱动轴与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轮连接,所述驱动轴两端分别设置第二传输机构;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包括下层传输皮带、皮带滑轮、皮带惰轮,所述皮带惰轮外端固定在机架侧板上,内端通过固定板固定,所述下层传输皮带套装在皮带滑轮和皮带惰轮外侧;一端位置的皮带惰轮的两侧设置调整块,内侧调整块固定在固定板上,外侧调整块固定在机架侧板上。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动运料机还包括抬升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对称设置在机架侧板的入盘端,包括第一固定板、分离插板、抬升气缸和伸缩气缸,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面中心设置所述抬升气缸,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固定所述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浮动接头座与所述分离插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面两端对称设置滑轨,所述分离插板的顶面两端对称设置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滑块;抬升气缸轴线与伸缩气缸轴线垂直且相交。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面两端对称设置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另一端与缓冲轴承配合,所述缓冲轴承设置在第二固定板的轴承孔内;所述第二固定板两端与提升侧板连接,所述提升侧板固定在托板两端;所述抬升气缸底端穿过第二固定板中心的气缸孔,连接浮动接头,所述浮动接头固定在第一固定板的顶面中心位置。结合第一方面第七种或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限位缓冲轴,所述限位缓冲轴对称设置在抬升气缸和导向轴之间,所述限位缓冲轴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固定板的顶面,一端固定在第二固定板的轴孔内,限位缓冲轴的下方是限位块,上方的是液压缓冲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自动运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上层传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下层传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托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托运组件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升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升降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托屏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托屏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抬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抬升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而变得更为清楚、明确。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和“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详述本技术。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自动运料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种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传输组件A、下层传输组件B、托运组件C和升降组件D;所述上层传输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运料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传输组件(A)、下层传输组件(B)、托运组件(C)和升降组件(D);所述上层传输组件(A)固定在机架侧板(E3)一端的上层,另一端的机架竖板(E1)内侧固定用于在上下层间转运Tray盘的升降组件(D),所述下层传输组件(B)固定在下层的机架底板(E2)上;所述托运组件(C)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A)下方的机架侧板(E3)上,用于托运放置在上层传输组件上的Tray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传输组件(A)、下层传输组件(B)、托运组件(C)和升降组件(D);所述上层传输组件(A)固定在机架侧板(E3)一端的上层,另一端的机架竖板(E1)内侧固定用于在上下层间转运Tray盘的升降组件(D),所述下层传输组件(B)固定在下层的机架底板(E2)上;所述托运组件(C)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A)下方的机架侧板(E3)上,用于托运放置在上层传输组件上的Tray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屏组件(F),所述托屏组件(F)固定在上层传输组件(A)和升降组件(D)之间的机架侧板(E3)上层,用于支撑Tray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传输组件(A)包括驱动轴(A1)、第一传输机构,所述驱动轴(A1)固定在机架侧板(E3)之间,所述驱动轴(A1)与伺服电机(A5)和同步带轮(A6)连接,所述驱动轴(A1)两端分别设置第一传输机构;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包括上层传输皮带(A2)、皮带滑轮(A3)、皮带惰轮(A4),所述皮带惰轮(A4)外端固定在机架侧板(E3)上,内端通过固定板(A7)固定,所述上层传输皮带(A2)套装在皮带滑轮(A3)和皮带惰轮(A4)外侧;一端位置的皮带惰轮(A4)的两侧设置调整块(A8),内侧调整块固定在固定板(A7)上,外侧调整块固定在机架侧板(E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运组件(C)包括托运盘(C1)、移动板(C2)和过渡板(C3),所述移动板(C2)上固定气缸(C4),气缸导杆(C5)与托运盘(C1)连接;所述移动板(C2)两端穿过移动孔分别与过渡板(C3)连接,所述过渡板(C3)通过滑块(C6)与滑轨(C7)和同步带(C8)连接,所述滑轨(C7)设置在机架侧板(E3)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D)包括升降托盘(D1),所述升降托盘(D1)滑动设置在直线滑轨(D2)上,所述直线滑轨(D2)设置在机架竖板(E1)内侧,与拖链(D14)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运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屏组件(F)包括托板(F1)、气缸(F2)、托块(F3),所述气缸(F2)通过托板(F1)和加强筋(F4)固定在机架侧板(E3)上;气缸(F2)通过导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豪亮姚毅杨团王俊清王雨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凌云视界智能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