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6099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包括:注塑成型模具、安装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侧壁上的合盖机构,所述合盖机构包括一组相互对称设置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可相向向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注塑成型模具的侧壁上加装合盖机构,使注塑成型的翻盖可实现在模具内合盖,提高合盖精度,减少后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An inner cover device for a flip di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closing cover device of a flip die, which comprises an injection molding mold and a cover mechanism mount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old, and the cover mechanism comprises a group of mutually symmetrical propulsion mechanisms which can move towards the injection molding mold. By adding the cover mechanism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mold, the utility model can make the injection moulding cover cover the inner cover of the mold, improve the closing precision, reduce the post process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
技术介绍
塑料瓶盖加工行业中,生产翻盖时,注塑翻盖成型出模时,盖体与盖帽是打开状态的,行业内普遍采用手工合盖、设备合盖两种模式进行后道加工。手工合盖用工成本大,且存在合盖不到位、质量不稳定等缺陷;设备合盖需要二次投资相应设备,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能够使注塑成型的瓶盖在模具内进行合盖,提高合盖精度,减少后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包括:注塑成型模具、安装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侧壁上的合盖机构,所述合盖机构包括一组相互对称设置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可相向向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移动。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机构均包括:一对导轨板、导向板、支撑板、气缸、压盖头、压盖头固定板,所述一对导轨板分别通过锁板螺丝等高平行固定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同一向侧壁上,所述导向板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一对导轨板的一端中间、并可沿着所述导轨板内的导向槽向注塑成型模具内移动,所述支撑板也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一对导轨板的另一端中间,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气缸的顶出杆与所述压盖头固定板相连。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推进机构还包括一对导柱,所述一对导柱的一端与导向板连接,另一端与压盖头固定板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压盖头由三角体和滚轮组成,所述三角体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压盖头固定板上,所述滚轮平行于所述压盖头固定板方向并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三角体的中间位置上。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一对导轨板内的导向槽的末端设有弧形轨道,当所述导向板进入弧形轨道内时,所述支撑板带动气缸、一对导柱及压盖头固定板转动,并使所述压盖头由直线运动变为弧线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注塑成型模具的侧壁上加装合盖机构,使注塑成型的翻盖可实现在模具内合盖,提高合盖精度,减少后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压盖头的主视结构图;图4是图2所示压盖头合盖过程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压盖头合盖过程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压盖头合盖结束时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注塑成型模具,2、合盖机构/推进机构,21、导轨板,211、弧形轨道,22、导向板,23、支撑板,24、气缸,25、压盖头,251、三角体,252、滚轮,26、压盖头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包括:注塑成型模具1、安装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1侧壁上的合盖机构2,所述合盖机构2包括一组相互对称设置的推进机构2,所述推进机构2可相向向所述注塑成型模具1内移动。其中,所述推进机构2均包括:一对导轨板21、导向板22、支撑板23、气缸24、压盖头25、压盖头固定板26,所述一对导轨板21分别通过锁板螺丝等高平行固定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1的同一向侧壁上,所述导向板22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一对导轨板21一端中间、并可沿着所述导轨板21内的导向槽向注塑成型模具1内移动,所述支撑板23也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一对导轨板21的另一端中间,所述气缸2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23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气缸24的顶出杆与所述压盖头固定板26相连。所述推进机构2还包括一对导柱27,所述一对导柱27的一端与导向板22连接,另一端与压盖头固定板26连接。所述压盖头25由三角体251和滚轮252组成,所述三角体251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压盖头固定板26上,所述滚轮252平行于所述压盖头固定板26方向并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三角体251的中间位置上。所述一对导轨板21靠近压盖头25的一端设有弧形轨道211,当所述导向板22进入弧形轨道211内时,所述支撑板23带动气缸24、一对导柱27及压盖头固定板26转动,进而改变压盖头25的运动方向,使所述压盖头25由原来的直线运动改为弧线运动,以达到合盖、压实盖子的目的。请参阅图4-图6,本技术的具体合盖过程为:当塑料翻盖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1内注塑成型后,经模具内脱模机构将所述塑料翻盖脱离模具1/3处,气缸24工作,带动导向板22前行,导向板22通过导柱27在导轨板21内的导向槽内运动;当导向板22运行至图4(图5)位置时,压盖头25前端接触盖帽,导向板22在导轨板21内的导向槽内继续前移,当所述导向板22进入弧形轨道211前段时,压盖头25先转动一定角度,将盖帽与盖体扣合至半闭合状态;当所述导向板22移动至弧形轨道211中段及末端时,即图6位置时,压盖头25中的滚轮252起到碾压作用,做到直接合盖。其中支撑板23通过销轴与导向板22内的孔配合,可使所述支撑板23转动角度,从而使所述支撑板23起到支撑及转换角度的作用。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通过在注塑成型模具的侧壁上加装合盖机构,使注塑成型的塑料翻盖可实现在模具内合盖,提高合盖精度,减少后道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成型模具、安装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侧壁上的合盖机构,所述合盖机构包括一组相互对称设置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可相向向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塑成型模具、安装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侧壁上的合盖机构,所述合盖机构包括一组相互对称设置的推进机构,所述推进机构可相向向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内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盖模具内合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均包括:一对导轨板、导向板、支撑板、气缸、压盖头、压盖头固定板,所述一对导轨板分别通过锁板螺丝等高平行固定在所述注塑成型模具的同一向侧壁上,所述导向板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一对导轨板的一端中间、并可沿着所述导轨板内的导向槽向注塑成型模具内移动,所述支撑板也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一对导轨板的另一端中间,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并且所述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良沈建峰李鹏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沈氏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