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及非接触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96094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具备绕组(31)和形成与绕组交链的环绕磁路的一部分的铁心(41),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9)的供电侧装置及受电侧装置中的至少一方,铁心是将三个以上的铁心单元沿着一列连接而构成的,铁心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E型铁心(5)),与绕组交链;及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L型铁心(6)),分别配置在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的连接方向上的两端并且不与绕组交链。由此,非交链铁心单元虽然对电磁耦合的贡献小,但具有避免绕组生成的磁通向外部泄漏的磁屏蔽效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抑制了漏磁通增加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coil and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coil (1), a core (41) with a winding (31) and a part of a circular magnetic circuit forming a chain with a winding, a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coil (1) for a power supply side device of a non-contact power supply system (9) and at least one side in a side device, and the core is a column of more than three iron core units. The core unit consists of more than one cross chain core unit (E type core (5)), a chain connection with the winding, and two non cross chain core units (L type core (6)) which are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on direction of more than one cross chain core unit and are not linked to the windings. As a result, the non cross link iron core unit has small contribution to th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but it has the magnetic shielding effect that avoids the leakage of the magnetic flux generated by the winding. Therefore, it can provide a non contact power supply coil that inhibits the leakage of magnetic flu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绕组和铁心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及使用该非接触供电用线圈构成的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生产安装有多个元件的基板的基板生产机,有焊料印刷机、元件安装机、回流焊机、基板检查机等。通常将这些设备连接来构成基板生产线。此外,很多时候将模块化的相同大小的基板生产机排列设置而构成基板生产线。通过使用模块化的基板生产机,重新排列生产线时或使生产线长大化的增设时的换产调整作业变得容易,能实现灵活的基板生产线。近年来,研究了使基板生产线的各基板生产机使用的机件或部件由沿着基板生产线移动的移动体输送,来推进省力化及自动化。此外,作为向移动体的供电手段,可考虑将基板生产线设为供电侧装置并将移动体设为受电侧装置的非接触供电系统。另外,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用途不限定于基板生产线,应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组装线或加工线、电动车辆的行驶中供电等广泛的领域。专利文献1~3公开了与这种非接触供电系统相关的技术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基于向供电线供给的电流来产生感应电动势的耦合线圈单元。该耦合线圈单元通过多个铁心片的接合来形成卷绕耦合线圈的铁心,在铁心片的接合面形成定位部。并且,铁心片的接合个数根据供电容量来选定。由此,组装简单,能够容易地进行耦合单元的供电容量变更。此外,实施方式公开了使用E型铁心作为铁心片的内容。专利文献2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是与专利文献1类似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决定构成受电用线圈的绕组的位置的分隔板设为能够位移。由此,降低来自铁心腿部的端部的漏磁通对受电线圈造成的影响,提高了受电效率。此外,实施方式公开了作为铁心不仅可以采用E型铁心也可以采用C型铁心的内容。专利文献3公开了具备与高频电流流动的供电线进行感应耦合的耦合部的非接触供电装置。耦合部具备分别具有切成一段段的线圈的连接用铁心及端面用铁心,当将连接用铁心与端面用铁心连接时,切成一段段的线圈也耦合。由此,在连接用铁心的端面连接端面用铁心,能够简单地调整输出电压。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827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255881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158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3中,供电侧装置的结构设为沿着移动方向延伸的供电线,未使用铁心。因此,仅通过受电侧的铁心来形成环绕磁路,漏磁通比较大,并且供电效率也下降。因此,专利文献1~3的非接触供电技术在包含铁制构造物或电子控制装置的设备附近,例如基板生产线附近难以使用。原因是有可能会产生铁制构造物的发热引起的供电效率下降或电子控制装置的误动作。为了在铁制构造物或电子控制装置附近使用非接触供电系统,优选的是供电侧及受电侧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都具备铁心,两方的铁心相向而形成环绕磁路,减小漏磁通。并且,即使供电侧及受电侧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都具备铁心,在绕组比铁心的端面突出时,来自绕组的突出部分的漏磁通也增加。另外,在专利文献1、2中,为了降低仅通过受电侧的铁心形成的环绕磁路的磁阻而缩窄磁腿部的前端的分离距离(例如,专利文献1的T形状的中央突部12a或专利文献2的臂部22的前端的腿部24)。因此,不容易在比磁腿部的前端前进的磁腿中央部卷绕形成绕组。作为其对策,提出了专利文献3的切成一段段的线圈,但是难以说消除了制造方法的困难度。此外,为了在制品的组装线或加工线中使用非接触供电系统,不仅需要应对供电容量的变化,而且也需要应对构成生产线的组装机或加工机的机种的变化。例如,在基板生产线中,基板生产机的宽度方向尺寸因机种不同而不同,而且,对应于机种结构而基板生产机的相互间距离发生变化。因此,优选的是至少能够容易地变更供电侧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的大小。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的问题点而作出,要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漏磁通的增加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及提供使用该非接触供电用线圈而得到良好的供电效率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具备绕组和形成与上述绕组交链的环绕磁路的一部分的铁心,上述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及受电侧装置中的至少一方,上述铁心是将三个以上的铁心单元沿着一列连接而构成的,上述铁心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与上述绕组交链;及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分别配置在上述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的连接方向上的两端并且不与上述绕组交链。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供电侧线圈及受电侧线圈使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且具备:多个上述供电侧线圈,沿着在上述供电侧装置上设定的移动方向相互分离地配置;电源部,向各上述供电侧线圈供给电力;上述受电侧线圈,设置于沿着上述移动方向移动的上述受电侧装置,与和该受电侧线圈相向配置的上述供电侧线圈进行电磁耦合而以非接触方式接收电力;及受电电路,对上述受电侧线圈接收到的电力进行转换,生成驱动电压并向设于上述受电侧装置的电气负载输出。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中,铁心是通过将与绕组交链的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和分别配置在两端而不与绕组交链的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沿着一列连接而构成的。由此,在连接方向上的两端配置的非交链铁心单元面向绕组的端部配置。并且,非交链铁心单元虽然对电磁耦合的贡献小,但是具有避免绕组生成的磁通向外部泄漏的磁屏蔽效果。因此,能够提供一种抑制了漏磁通增加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系统中,供电侧线圈及受电侧线圈这两方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由此,在供电侧线圈与受电侧线圈相向配置时,两线圈的铁心共同地形成环绕磁路,因此漏磁通显著降低,能实现耦合度极高的电磁耦合。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得到良好的供电效率的非接触供电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概念性地说明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俯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的主视图。图3是从图2的右侧观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配置于移动体的两个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的主视图。图5是说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的制造方法的制造工序图。图6是说明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的详细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1.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的结构)首先,概念性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9。图1是概念性地说明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系统9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排列设置有三个固定部91~93作为供电侧装置。在各固定部91~93的前侧分别配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作为供电侧线圈81。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从电源部82(如图6所示)被输入电力。固定部91~93及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的个数可以多于三个。在三个固定部91~93的前方配置有沿着排列设置方向延伸的省略图示的导轨。如图1的箭头A所示,相当于受电侧装置的移动体94沿着导轨在移动方向(固定部91~93的排列设置方向)上移动。在移动体94的与固定部91~93相向的侧面95配置有两个第二实施方式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2作为受电侧线圈84。非接触供电用线圈2与受电电路86(如图6所示)及电气负载89(如图6所示)连接。伴随着移动体94的移动而与非接触供电用线圈2相向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切换。如图1的箭头B所示,非接触供电用线圈2与相向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1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及非接触供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具备绕组和形成与所述绕组交链的环绕磁路的一部分的铁心,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及受电侧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铁心是将三个以上的铁心单元沿着一列连接而构成的,所述铁心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与所述绕组交链;及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分别配置在所述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的连接方向上的两端并且不与所述绕组交链。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具备绕组和形成与所述绕组交链的环绕磁路的一部分的铁心,所述非接触供电用线圈用于非接触供电系统的供电侧装置及受电侧装置中的至少一方,所述铁心是将三个以上的铁心单元沿着一列连接而构成的,所述铁心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与所述绕组交链;及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分别配置在所述一个以上的交链铁心单元的连接方向上的两端并且不与所述绕组交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其中,所述交链铁心单元是具有卷绕所述绕组的中腿部及不卷绕所述绕组的两个侧腿部且在侧视观察下为E形状的E型铁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其中,所述E型铁心的所述中腿部的与所述环绕磁路交叉的截面形状恒定,且所述中腿部供所述绕组嵌装。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其中,所述非交链铁心单元是具有一个侧腿部且在侧视观察下为L形状的L型铁心、或者具有两个侧腿部且在侧视观察下为C形状的C型铁心。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其中,所述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非交链铁心单元是具有一个侧腿部且在侧视观察下为L形状的L型铁心,所述绕组的两端的引出线通过所述L型铁心,且在与所述连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向与所述侧腿部相反一侧的方向引出。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接触供电用线圈,其中,所述两个非交链铁心单元中的至少一个非交链铁心单元是具有两个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川慎二野村壮志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