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加固跨接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4814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6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加固跨接杆,包括跨接杆本体,所述跨接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所述捆扎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绕过的侧槽,所述捆扎端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电缆的过度使用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因减少生产工艺步骤节省落料的加工时间,同时还设置有限位卡齿,进一步加大电缆可承受的轴向拉力。在电梯正常使用状态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已超过电梯使用年限的标准。

Cable reinforced cross connec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ble reinforced cross connecting rod, including a cross connecting rod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cross connecting rod body are respectively bundled ends, and the outside of the tie end has at least one side slot supplied by the ligation belt, and the ti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limit card teeth on the first side of the cable. The utility model can avoid the waste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use of the cable,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reduce the processing time of the blanking by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teps, and also set the limited bit card teeth, and further increase the axial tension of the cable. Unde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levator, the utility model can meet the service life of more than 10 years, and has exceeded the standard of the lifespan of the elev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加固跨接杆
本技术涉及电缆跨接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缆加固跨接杆。
技术介绍
参见图1所示,长期以来,电梯电缆1与分支电缆2的连接一直采用传统的电缆自身打圈捆扎方式,即利用扎带3对电梯电缆1与分支电缆2进行捆扎,结构一成不变,其特点是能抗击电缆两端向外的拉力;但是这种结构的关键不足之处:电缆打圈位置全部采用电缆本身用料,无疑大大增加了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且落料方式繁琐,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在电梯电缆分支点捆扎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缆相互并接后的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结构合理,既能明显改善产品的捆扎方式,又能有效的节约电缆自身打圈的浪费,并利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制造工时成本,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力。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杆本体,所述跨接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所述捆扎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绕过的侧槽,所述捆扎端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为长条形扁状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若干限位卡齿沿电缆轴向方向间隔分布。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捆扎端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背的第二侧表面上设置有凸出加强筋,所述凸出加强筋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侧槽对应的通槽。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侧槽的外侧面为与电缆外表面相适应的弧形面。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材料包含:不锈钢、铁、铝、铜、锌、铅;所述非金属材料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橡胶。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的整体宽度为10mm-35mm。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的整体长度为100mm-300mm。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跨接杆本体的整体高度为10mm-30mm。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避免电缆的过度使用造成的浪费,同时也可因减少生产工艺步骤节省落料的加工时间,同时还设置有限位卡齿,进一步加大电缆可承受的轴向拉力。在电梯正常使用状态下本技术可满足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已超过电梯使用年限的标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缆跨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2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缆加固跨接杆,包括跨接杆本体100,本实施例中的跨接杆本体100为长条形扁状结构,增加了与电缆的接触面积。跨接杆本体100的整体宽度为10mm-35mm;跨接杆本体100的整体长度为100mm-300mm;跨接杆本体100的整体高度为10mm-30mm。跨接杆本体100为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包含:不锈钢、铁、铝、铜、锌、铅;非金属材料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橡胶。跨接杆本体100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110a、110b,捆扎端110a、110b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200绕过的侧槽111a、111b,捆扎端110a、110b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112a、112b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113a、113b。为了进一步增加电缆轴向可承受的拉力,本实施例中的若干限位卡齿113a、113b沿电缆轴向方向间隔分布。为了增加本技术的抗拉能力,捆扎端110a、110b与第一侧表面112a、112b相背的第二侧表面114a、114b上设置有凸出加强筋115a、115b,凸出加强筋115a、115b上设置有至少一与侧槽111a、111b对应的通槽116a、116b。为了使本技术在捆扎时能与圆电缆结构贴合,侧槽111a、111b的外侧面为与电缆外表面相适应的弧形面117a、117b。本实施例中的跨接杆本体100为PP或PE或尼龙或不锈钢或铝材质制成,在电梯正常使用状态下本技术可满足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已超过电梯使用年限的标准。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将跨接杆本体100的两捆扎端110a、110b分别连接在需要跨接的电缆10a、10b上,然后通过扎带20绕过侧槽111a、111b和通槽116a、116b将捆扎端110a、110b锁紧在电缆10a、10b的外表面上,本技术的加固作用,能很好的实现分支点处理方式,此方式可直接省去现有技术中分支点处理方式的打圈尺寸,节约电缆的实际使用量,电缆落料期间也可省去分支点处理方式的加工步骤。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加固跨接杆

【技术保护点】
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杆本体,所述跨接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所述捆扎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绕过的侧槽,所述捆扎端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跨接杆本体,所述跨接杆本体的两端分别为捆扎端,所述捆扎端的外侧具有至少一供扎带绕过的侧槽,所述捆扎端面向电缆的第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卡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接杆本体为长条形扁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限位卡齿沿电缆轴向方向间隔分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加固跨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端与所述第一侧表面相背的第二侧表面上设置有凸出加强筋,所述凸出加强筋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贝恩科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