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9403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是利用现有的轧制装置和工艺流程,在不另外增加任何设备的条件下,利用金属物理冶金学的原理,对常规的工艺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将H型钢变形过程分两阶段控制,这就是在再结晶区控轧,控制变形温度和单道次变形量大于临界变形量,使奥氏体一次细化,在未再结晶区控轧,控制单道次变形量依次变化,直到累积变形量大于等于45%,小于等于60%。使铁素体在变性带形核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从而均匀细化金相组织,得到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好的H型钢,抗拉强度490~610MPa,-20℃横向冲击功34~98J,满足美国石油协会平台设计规范II类钢材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钢热轧工艺,确切地说是一种含铌(Nb)H型钢的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H型钢适用于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等,但其强度和韧性特别是低温条件下的横向冲击韧性,尚不能满足诸如铁道车辆行业、海洋石油开采平台行业等的要求。H型钢的综合性能与钢的化学成份、金相组织结构密切相关。改进钢的综合性能的方法除了调整钢的化学成份进行钒(V)、铌(Nb)、钛(Ti)等低合金化外,还在工艺上实行控轧技术,通过细化奥氏体晶粒实现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国外关于H型钢的控轧技术有两种,一是TM-SC(控扎-局部冷却)工艺,于普通的控轧工艺在轧制时缘腹过渡区实行冷却,这需要在轧机上安装相应的冷却设备及其控制系统,对不同规格的钢梁调整相应的冷却能力。二是QST(淬火和自回火)工艺,为在线热处理,就是在终轧后对钢梁进行快速水冷却使其表面产生马氏体,在钢梁中心尚未冷却之前停止冷却,马氏体在中心热量的作用下自回火。这也需要在轧机上安装相应的水冷设备和控制系统。这两种工艺都是主要通过温度的急剧变化来细化金相组织,可以联合使用,能极大地提高钢材的综合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要利用现有的H型钢热轧装置,在不增加任何冷却设备的条件下,通过控轧技术生产出符合特定行业要求的优质含铌H型钢。金属学的强化韧化理论告诉我们,晶粒细化是改善材料强度和韧性的有效手段。无论是低、中、高碳钢还是低、微合金化钢,在轧制过程中,随着温度和变形量的变化,奥氏体都将发生完全再结晶,部分再结晶和未再结晶三个过程。再结晶区的控轧使奥氏体晶粒细化,要使铁素体晶粒进一步细化,必须在此基础上对未再结晶区进行控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就是利用金属材料在再结晶区和未再结晶区变形与奥氏体晶粒细化的相关性,将H型钢变形过程分为两阶段控制,即在再结晶区控轧,使奥氏体一次细化,在未再结晶区控轧,使铁素体在变性带形核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从而均匀、细化金相组织,得到高强度、高韧性的H型钢。再结晶区控轧主要控制变形温度和单道次压下量,具体控制变形温度为1150℃~1100℃,单道次累积变形量≥45%,单道次累积变形量≤60%。再结晶区控轧优选单道次变形量6~12%,以8~9%为最佳。未再结晶区控轧主要控制变形温度和累积变形量,具体控制变形温度<950℃,累积变形量≥45%。未再结晶区控轧优选变形温度920~850℃,单道次变形量最小6%,其余根据H型钢成品尺寸要求调整直至累积变形量≥45%,优选≥50%。本专利技术利用现有的装置和工艺流程,在不增加另外设备的条件下,根据金属物理冶金原理,对常规的工艺条件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再结晶区控轧细化奥氏体晶粒,未再结晶区控轧产生足量、均匀变性带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使金相组织均匀、细化,产品性能显著改善,组织细小、均匀,强韧性好,可焊性好,抗拉强度490~610MPa,-20℃横向冲击功34~98J,满足美国石油协会平台设计规范II类钢材要求。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有H型钢热轧的工艺流程包括加热粗轧开坯、BD轧制区、待温区、万能粗轧区和终轧。再结晶区控轧的工艺条件为温度1150~1100℃,单道次变形量6~12%,在此工艺条件下使钢在粗轧开坯成型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得以细化;万能粗轧前钢材待温至再结晶温度950℃以下时进行未再结晶区控轧,优选温度为920~850℃,单道次变形量最小6%,其余根据H型钢成品尺寸调整,保证累积变形量≥45%,最好≥50%,使初次细化的奥氏体晶粒内产生足量且均匀的变性带,同时铌的碳氮化合物在晶内及晶界大量析出,成为铁素体形核的核心,保证成品组织充分地均匀细小,其强度韧性同时得以强化。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提高H型钢强度和韧性的方法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说对工字钢、槽钢、球扁钢、角钢等其他型钢,在开发高强度、高韧性产品时也基本适用。权利要求1.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包括粗轧开坯、万能粗轧和万能终轧,其特征在于再结晶区控轧温度1150~1100℃,单道次变形量大于(含等于)钢的临界变形量,未再结晶区控轧温度<950℃,单道次累积变形量≥45%,单道次累积变形量≤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结晶区控轧单道次变形量为6~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结晶区控轧单道次变形量为8~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未再结晶区控轧温度920~850℃,单道次变形量自6%起依次增加直到累积变形量≥45%。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未再结晶区控轧道次累积变形量≥50%。全文摘要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是利用现有的轧制装置和工艺流程,在不另外增加任何设备的条件下,利用金属物理冶金学的原理,对常规的工艺条件进行调整和优化,将H型钢变形过程分两阶段控制,这就是在再结晶区控轧,控制变形温度和单道次变形量大于临界变形量,使奥氏体一次细化,在未再结晶区控轧,控制单道次变形量依次变化,直到累积变形量大于等于45%,小于等于60%。使铁素体在变性带形核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从而均匀细化金相组织,得到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好的H型钢,抗拉强度490~610MPa,-20℃横向冲击功34~98J,满足美国石油协会平台设计规范II类钢材的要求。文档编号C21D8/00GK1421286SQ0213837公开日2003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蒲玉梅, 程鼎, 吴结才, 高海建, 奚铁, 陈斌 申请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铌H型钢的轧制方法,包括粗轧开坯、万能粗轧和万能终轧,其特征在于: 再结晶区控轧温度1150~1100℃,单道次变形量大于(含等于)钢的临界变形量,未再结晶区控轧温度<950℃,单道次累积变形量≥45%,单道次累积变形量≤6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玉梅程鼎吴结才高海建奚铁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