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9384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迅速、适当且均匀地控制转印带,即使在高湿环境下也没有转印电流泄漏,能够确保良好的转印性/分离性。其特征在于,具有:感光鼓(41),承载要向纸张转印的像;转印带(5),与感光鼓对置地形成捏合部;以及第一加热器(181)以及第二加热器(182),将转印带加热,第一加热器比第二加热器的均匀地加热转印带的整个区域的性能高,第二加热器比第一加热器的输出变更时的转印带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能高。

Image form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controls the transfer belt quickly, properly and evenly, and can ensure good transfer / separability even in a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without a transfer current leakage. It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re are: a photosensitive drum (41), an image carrying a paper transfer to a paper, a transfer belt (5), a kneading part with a photoreceptor drum, a first heater (181) and a second heater (182), heating the transfer belt, and high performance in the whole area of the first heater more evenly heating the transfer belt than the second heater. Two the heater has higher response performance than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transfer belt when the output of the first heater chan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已知带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带转印方式中,使转印带行驶,使其与感光鼓接触,与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同步地输送纸张。对转印带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转印极性)的转印电压,通过静电引力而使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侧。在带转印方式中,存在因装置的持久使用而放电生成物附着在转印带上的情况。在该状态下装置长时间放置在高湿环境下的情况下,转印带上的附着物吸湿而电阻降低,所以通过电流泄漏而得不到适当的转印电场。其结果,在将纸张(电介质)的前端部从感光鼓分离时,转印带和纸张前端部之间产生的电场(分离电场)减小,导致从感光鼓的纸张的分离性能降低。此外,将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时产生的电场(转印电场)也减小,所以调色剂的转印性能也降低。此外,转印带表面上的放电生成物的量随着施加到转印带的电压的量而增加,所以若转印带的使用量例如总印刷张数增加,则分离性/转印性倾向于降低。因此,作为高湿时的感光鼓的吸湿对策,设置加热器的技术是公知的,但同样已知在转印带附近设置加热器,防止带的吸湿所引起的电阻降低以及电流泄漏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以图像形成装置的除湿为目的,在供纸盒附近和感光鼓内部设置除湿用加热器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46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虽然感光鼓能够设为在内面整个区域设置面状加热器等的方式,但在转印带中,即使在带的内侧配置加热器,因有转印辊或其他的架设辊,所以难以实现均匀地加热带内面整个区域的配置。此外,设置加热器的空间或供电配线的制约也大。即使在带的外侧设置加热器的情况下,也与带附近同样地产生加热状态的不均匀的问题。另一方面,虽然在带外侧分离的位置配置了加热器的情况下能够改善温度均匀性,但由于从变更加热器的输出起到转印带的温度开始改变为止的时间(响应性能)长,所以难以对应于预热时、空转时、打印模式的差异(单面/双面·连续/间歇)等各种机内温湿度变化而瞬时控制为适当温度,或者还担心过冲所引起的周边调色剂的熔化等。这样,在设置用于对转印带进行除湿的加热器的情况下,难以对带温度迅速、适当且均匀地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迅速、适当且均匀地控制转印带,即使在高湿环境下也没有转印电流泄漏,能够确保良好的转印性/分离性。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像载体,承载要向纸张转印的像;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对置地形成捏合部;以及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将所述转印带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器比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均匀地加热所述转印带的整个区域的性能高,所述第二加热器比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输出变更时的所述转印带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能高。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迅速、适当且均匀地控制转印带,即使在高湿环境下也没有转印电流泄漏,能够确保良好的转印性/分离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附近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概念的图。标号说明100图像形成装置110原稿读取部120操作显示部130图像处理部135图像写入部140图像形成部150输送部160定影部171通信部172存储部181第一加热器182第二加热器183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部件)184湿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部件)185风扇(送风部)200控制部(控制部件、计数部件、旋转控制部件、送风控制部件)1感光鼓(像载体)2带电装置3显影装置4转印输送路径5转印带6清洁装置NP捏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单色的图像形成装置,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例如彩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要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电子照相方法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有原稿读取部110、操作显示部120、图像处理部130、图像写入部135、图像形成部140、输送部150、定影部160、通信部171、存储部172、第一加热器181、第二加热器182以及控制部200。控制部200具有CPU(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201、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202、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203等。CPU201从ROM202读取与处理内容相应的程序并在RAM203中展开,与所展开的程序协作而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块的动作。此时,参照在存储部172中存储的各种数据。存储部172例如由非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所谓的闪存)或硬盘驱动器构成。控制部200经由通信部171在与连接到LAN(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WAN(广域网(WideAreaNetwork))等通信网络的外部装置(例如,个人计算机)之间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控制部200例如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的图像数据,并基于该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而在纸张上形成图像。通信部171例如由LAN卡等通信控制卡构成。原稿读取部110以光学方式对在稿台玻璃上输送的原稿进行扫描,使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在CCD(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Device))传感器的受光面上成像,读取原稿。另外,虽然向稿台玻璃上的原稿的输送由自动原稿供纸装置(ADF)进行,但也有通过手动作业而将原稿载置在稿台玻璃上的情况。操作显示部120具有触摸面板式的画面。用户进行的各种指示以及用于设定的输入操作能够经由触摸面板式的画面进行。这些指示以及设定的信息作为任务信息而被控制部200处理。作为任务信息,例如有纸张尺寸、打印张数等。图像处理部130包括进行模拟数字(A/D)变换处理的电路以及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电路。图像处理部130根据由原稿读取部110的CCD传感器所获取的模拟图像信号,通过A/D变换处理而生成数字图像数据,并输出到图像写入部135。图像写入部135基于由图像处理部130生成的数字图像数据而发射激光,通过将该发射的激光照射到图像形成部140的感光鼓,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曝光步骤)。图像形成部140具有用于分别执行上述的曝光步骤、在曝光步骤前进行的带电步骤、在曝光步骤后进行的显影步骤、显影步骤后的转印步骤以及转印步骤后的清洁步骤的结构。在带电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来自带电装置的电晕放电,使感光鼓的表面一样地带电。在显影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使在显影装置内的显影剂中包含的调色剂附着到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在转印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被电压施加装置施加转印电压,从而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由输送部150输送的纸张。在清洁步骤中,图像形成部140通过使刷等清洁装置接触到感光鼓,从而去除在转印步骤后的感光鼓上残留的调色剂。定影部160具有定影辊以及加压辊。加压辊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像载体,承载要向纸张转印的像;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对置地形成捏合部;以及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将所述转印带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器比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均匀地加热所述转印带的整个区域的性能高,所述第二加热器比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输出变更时的所述转印带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能高。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04 JP 2016-215776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像载体,承载要向纸张转印的像;转印带,与所述像载体对置地形成捏合部;以及第一加热器以及第二加热器,将所述转印带加热,所述第一加热器比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均匀地加热所述转印带的整个区域的性能高,所述第二加热器比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输出变更时的所述转印带的温度变化的响应性能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温度检测部件,能够检测所述转印带的附近温度;以及控制部件,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工作,所述控制部件独立地控制所述第一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工作,使得所述转印带的附近温度在第一阈值和作为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值的第二阈值之间的温度范围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配置在所述第一加热器和所述转印带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器和所述转印带的距离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输出大于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出。5.如权利要求2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源接通时,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第一加热器的输出固定,根据所述转印带的附近温度而调整所述第二加热器的输出。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使得在所述转印带的附近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器工作,在为所述第二阈值以上且所述第一阈值以下的情况下仅使所述第一加热器工作,在超过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加热器以及所述第二加热器的双方不工作。7.如权利要求2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洋太郎冈野信彦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